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永玲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6):33-35,29
知识服务不是一般的信息服务,它是建立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有其独自的特性。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是信息时代竞争的需要,是满足用户对知识挖掘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科专家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专业服务、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
杨军 《现代出版》2006,(4):34-36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其所在学校的规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它们采购的图书与院校专业设置紧密相关,对于图书的内容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一般都具有其明显的教学和科研特色,图书的内容质量相对比较高,更适合高校图书馆采购和典藏;但是,图书馆采购供应服务竞争非常激烈,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很难达到其竞争需求。真正要为图书馆采购完成供应工作,需要做的环节太多,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限制,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一般很难向图书馆直接提供图书,这是因为图书馆的配送单比较零散、琐碎,做起来非常麻烦,一个单子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但每种书往往只有5本、10本,甚至1—2本,另外对图书加工业务从业务层次上说也很难,使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很难适应也很难办得到。但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必须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利用市场、服务市场,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高校师生对图书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对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有选择性的采集图书来规划和发展馆藏,为读者提供有效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龙头环节,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知识服务的需要,是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从事图书采访工作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图书采访的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该模式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从建设到管理、从服务到效益变得更加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变革服务方式,为图书两级采访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学科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地建立学科型图书采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述分析,构建了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中应科学地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而不断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化知识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从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需求、学科馆员素质要求和知识服务模式入手,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指出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特色化的知识服务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最具潜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和意义 高校图书馆除具备图书馆基本职能外它还是一个教学、科研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是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为教学、科研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图书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满足读者需求不仅是图书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一切从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以便实现图书馆中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合理化。论述了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在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汇集的中心,是各种知识赖以传播的媒介,是各种文化知识得以传播的"窗口"。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机构,它的使命是为高校教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所谓"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是指高校图书管理员应该树立以广大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学校院系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现代图书情报知识服务趋向的理解和把握,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组织结构,情报资料的来源和管理,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知识组织管理的角度对院系图书馆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适应新形势下知识服务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用户、信息源和数字化手段等方面总结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的发展特点,研究分析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所涉及的人才队伍建设、需求调研、知识发现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和用户反馈机制等关键内容,并从商业化和机构已研发的知识发现系统角度,研究融入科研数字环境的情报分析服务,对情报分析可开展的服务内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适应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服务研究现状的梳理,对图书馆知识服务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藉此进行了图书馆用户知识服务需求的调查,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后知识服务时代:理念、视域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知识服务进入一个新时代,各种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知识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知识服务的发展过程,探讨新时代知识服务的理念、视域以及如何实现转型,以促进知识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法/过程]将知识服务分为前知识服务和后知识服务两个阶段,通过比较,揭示每个阶段的不同环境和特征。面向未来,从理念、视域和转型三个角度对后知识服务时代提出发展思路和要求。[结果/结论]前知识服务时代是信息服务转型的结果,呈现出技术化、信息化、数字化三大方向。后知识服务时代要求更新理念,拓展视域,从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多学科交叉、智慧化等方面促进知识服务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入手,以学科为基础,依靠高校的资源和人力 优势,构建出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高校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 、特色化的知识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 ,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最具潜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泛在知识环境以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为支撑,强调"无所不在、触手可得"的服务理念,这为图书馆服务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形态、服务理念、开放式环境和发展模式。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嵌入服务目标、嵌入服务空间、嵌入教学与科研、嵌入服务情感等方式将图书馆服务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和服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了面向用户需求的、开放的、协同的学习与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分析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四个特点,即多重化协同服务、体系化情报服务、多角度嵌入式服务和泛在化服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该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建议,包括:从深入教学一线、加强辅助性情报产品研发、整合优势产品与服务、加大产品与服务的推广,旨在为国科图和其他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学科化知识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在阐述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转型趋势,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框架,并提出了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知识服务发展对策,为公共图书馆将人工智能融入知识服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网络信息环境的飞速发展,知识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文献信息服务转向提供知识的服务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这要求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立足于知识服务的特点上,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措施,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Blog知识服务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倩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49-52
〔摘要〕 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滞后于用户知识诉求的问题,提出Blog是缓解该问题的一种知识组织与管理的服务机制。介绍Blog在知识提供与知识服务中的5大优势,指出如何利用Blog的这些优势开展学科知识导航、参考咨询、图书馆宣传、用户自主学习等具体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以期借助Blog辅助图书馆进行知识组织与管理,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