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有些“旧”事,即使已经发生了几年几十年,仍然可以写出新闻甚至重大的新闻来。只要有了适当的发表时机,只要有了合适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活动中,提问是关键。本文在分析新闻采访提问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并就如何提高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曾鸿 《新闻前哨》2010,(11):34-36
近年来高速、大规模扩张的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对新闻专业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暴露出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发展规模、专业分类、课程设置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几个矛盾,并对此后的高校新闻教育改进作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和新闻灵感,这两者虽然一字之差,却是失之千里。本文浅谈了记者和新闻敏感以及灵感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强新闻敏感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毕生的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在重现辉煌的几年后,新闻同质化不仅在电台与电台之间大量出现,同一电台、同一频率内也频频出现。广播新闻到底应该怎样做?本文提出了广播新闻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倡导广播新闻节目做出新意、做出层次、做出风格,力避简单重复。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传统的老牌栏目时政新闻受到了民生新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的强劲冲击,时政新闻如何在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重压下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宁波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新闻作品的创新创优,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宁波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业和网络新媒体,在全省新闻评奖中,都成绩斐然,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中,也连续几年取得了好成绩。新闻作品创优的宁波现象,引起了省内外同  相似文献   

9.
现在,各新闻单位都在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前不久,光明日报在头版用了差不多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一组包括现场短新闻在内的短新闻集纳,如此积极地倡导,令人兴奋。我偏爱现场短新闻,仅这几年就采写过几十篇。在全国记协举办的三次全国性评比中,我有3篇作品获奖。当然...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毕生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好评,他在几十年的新闻研究中,尤其是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至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安庆访问了记者出身的老作家陈登科。他就当前新闻改革问题,谈了一些见解。下面就是他的一席谈:我虽然告别了新闻记者生活几十年,但同新闻工作结下了终身难解之缘,也时刻关心新闻改革。这几年,新闻战线充满了生机,令人高兴。不过,说句老实话,新闻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快,或者说,还被一些旧东西束缚住,有的该破的还没有破,有的该更新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赋予了新闻传播新的内涵。本文从线索获知途径、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传播方式、舆论导向、新闻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看了贵刊今年第五期《读者之声》栏中《短写精编惜字如金》一文的几点建议,我们农民拍手叫好。新闻短一些,我们农民在工余饭后,农时闲暇的几分钟时间读上几段,就能了解到更多的新人新事新信息。既不误生产,又节省时间。新闻长了,人们没时间或不愿看,就失去了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敏感是从事新闻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对报道展开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新闻敏感的具体内涵,探讨了新闻敏感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新时期下如何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1年是“经济新闻年”的话,那么,2002年应该可以被命名为“国际新闻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几个国内较大的新闻集团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新的国际新闻类专业报纸。《人民日报》在上海主办的《国际金融报》已经于5月份改版推出,除了经济信息之外,也大量地涉及了  相似文献   

16.
谢彬 《新闻世界》2008,(9):142-143
本文就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会议新闻如何写,提出了几点可供借鉴的意见。通过翔实的事例,引导会议新闻写作者写出鲜活、耐看、感人、具有新闻价值的优秀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7.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12,(10):69-69
初学新闻时,战友们都说,新闻工作是件苦差事。估计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样子来。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几次面临转业,几次面对地方报社抛来的橄榄枝,我都选择了留队。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军事新闻岗位,舍不得脱下身上这套空军蓝。  相似文献   

18.
黄琮 《新闻窗》2009,(1):53-54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如不少新加入新闻报道行列的记者一样,笔者在刚进入报社的前两年,也曾遇到过“稿荒”的问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以自身为例,总结了几点培养新闻嗅觉的经验:首先要加强学习,只有见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才能谈得上对新闻有“感觉”;其次要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好评.他在几十年的新闻研究中,尤其是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至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采访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咱们的新闻讲究一个“指导性”,那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新闻”也就成了传媒的“拳头产品”。翻开报纸,“启示”、“分析”、“做法”之类的“经验新闻”扑面而来,广播、电视也不甘示弱,寥寥无几的几条新闻多数也是在向受众“释疑解惑”,介绍“经验”。在“经验新闻”海洋中浸泡已久,也慢慢悟出了几条“经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