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文查重已成为作者关注的重点和有关检测部门界定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手段,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然而,由于期刊编辑部、高校和科研部门过于依赖论文查重,不当使用查重结果,在查重市场化和网络舆论的助推下,作者不得不重视论文查重,进而利用查重漏洞规避学术不端检查,形成了更为严重的学术诚信问题。治理查重乱象,应淡化论文查重的作用,合理应用查重系统;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完善科技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学术规范监管体系;加强查重平台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和舆论引导,从而推动学术规范管理和净化学术生态,以促进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2.
黄颖 《编辑学报》2021,33(3):276-279
由于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对数学公式查重的局限性,导致数学论文查重结果不理想,因此需要编辑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稿件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排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数学类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编辑学报》2023,(5):545-549
在论文写作、评审、修改等环节对其查重结果的量化应用主要表现为对查重率明确规定、硬性要求、过分强调及过度倚重。这些将学术不端审查简化为查重审查,将查重审查简化为查重率,将查重率转化为论文质量指标,进而异化为论文的常规指标进行约定、雕琢、打磨的做法不但将期刊和作者带入技术博弈的误区,也使期刊被查重率裹挟,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还影响作者对写作和学术不端的认知。对查重结果量化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对查重的功能定位偏差和对学术不端的认识不足。解决这一问题,期刊需要回归学术不端审查的本意和理清学术不端的内涵,还需要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对查重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儒祥  唐萌 《出版科学》2013,21(2):45-47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某医学杂志一期36篇论文进行出版后查重,61.1%的论文文字复制比小于25%,77.8%小于40%。进一步分析文字复制比大于25%的14篇论文,发现有7篇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进行一次性论文查重是不够的,有必要增加论文出版前查重和出版六个月后查重,以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论文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芳 《编辑学报》2011,23(5):416-417
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来稿进行全面查重。统计学术不端论文的类型、不同文字复制比所占的比例及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和所在单位性质等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的特点,指出在使用AMLC查重工作中编辑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不端呈现出高技术性和隐蔽性的表现,衍生出隐性学术不端这一新变化.隐性学术不端具有查重检测结果低、技术指标存在多种造假方式、标识信息存在不透明性、投稿行为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仅依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防范.科技期刊需要重视论文中的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肖骏  谢晓红  王淑华 《编辑学报》2017,29(4):365-367
定量测试内容篡改和字序变更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查重的影响,发现字序更改和有无“触媒”都能极大地影响AMLC的检测结果.认为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出版队伍建设,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合理使用AMLC及其检测结果,以达到深度防范学术不端,提高期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CrossCheck检测平台(http://www.ithenticate.com/)对英文科技论文进行比对,通过分析查重比对结果可初步判断该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进而判断该论文的新颖性和研究热门程度.查重比对可为编辑处理稿件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审者审稿提供必要的参考,以便给出公正的审理意见.另外,讨论了审者信息及作者信息的核实对干预学术不端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学术报道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朝云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2,24(3):206-209
从学术报道的本质,学术不端与学术失信的表现、影响、防范等方面探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问题,呼吁诚信是学术报道之本,认为宜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学术诚信联动体制、以行业整治为主等,并介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学术不端惩防体系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医学论文跨语种抄袭多为英译中文献,目前还没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有效识别,因此甄别十分困难。本文从语言翻译学和文献内容2个角度,总结英译中的跨语种抄袭特征,剖析编辑部出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在出版流程中严格把关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跨语种抄袭检测软件以及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惩处力度3个防范措施,为编辑同行提供借鉴,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热议和讨论的问题。学术不端不仅发生在作者身上,在编辑身上也存在。本文在分析编辑的学术不当与不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编辑的质量意识及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诚信档案等约束编辑行为的措施,使编辑真正成为学术质量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之时,学术不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术诚信建设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中华护理杂志》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做法和体会:审稿过程中严格把关;编辑过程体现对作者的尊重和负责;不断提高编辑素质。尽我所能坚守学术道德,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保持学术氛围的诚信。  相似文献   

16.
郭娜娜  李宗 《编辑学报》2016,28(2):159-161
简析当前军队院校学术期刊中存在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这些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并从完善学术规范、倡导学术诚信、创新学术评价制度等3方面探讨构建良好学术风气的主要措施.这对于引导军事学术研究者追求军事学术真理、指导军队院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团队创办高质量军事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2,24(6):529-531
为了维护和促进学术诚信,对科技学术出版中的灰色不端行为进行研究。在界定"灰色不端行为"的基础上,分析一篇论文标注多项基金、论文署名不实、腊肠论文、操纵数据等4种灰色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和危害,提出供科技期刊编辑参考的防范措施。认为科技期刊需要不断了解变化的和新出现的学术行为规范,判断性地思考和使用这些规范来应对学术不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