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样式,迎合了受众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笔者分析了娱乐新闻在我国出现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对娱乐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认为娱乐新闻只有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屈涛 《新闻前哨》2005,(6):34-35
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娱乐新闻  相似文献   

3.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类节目是电视节目构成的主体,电视新闻娱乐化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文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使之健康发展,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出发,对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和合理性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阐明了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危害,以期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良性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沈雪 《新闻传播》2007,(5):47-47
娱乐新闻的媚俗,是对新闻本质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一种愚弄,是传媒操守的丧失。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必将影响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娱乐新闻媚俗的表现 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成了娱乐新闻的主体,追“星”成风。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各种演艺界明星、文体明星均成为主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娱乐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然而娱乐新闻却出现了低俗化、侵犯隐私等等不良的现象,为了满足受众猎奇心理而不断畸形发展的娱乐新闻,在价值导向以及应有的道德、人文关怀、隐私保护方面非常缺失.本文就娱乐新闻的隐私保护、舆论引导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跳出窠臼 注重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新闻同质化泛滥的大潮中,娱乐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更加突出。娱乐新闻因其独具的不严肃性、趣味性、戏剧性、强烈的感情色彩等因素促成了"炒作"的行为与形式,与其他新闻品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不同的是,娱乐新闻可以包含更多的主观倾向和情感寄托,渲染、夸大都能成为娱乐新闻中"八卦"的护身符,娱乐新闻本身的同质化由此反倒具有了可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王杰立 《东南传播》2012,(5):123-124
娱乐新闻语体是娱乐大众化言语在新闻语体的基础上的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新闻语体更符合贝尔提出的"听众设计"语体理论。我们从语言进入新闻领域的变异和反变异的过程来研究新闻语体风格的变异,威逼型、民主化、娱乐化是综合新闻语体由现代到当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娱乐新闻当然要有八卦,但绝对不应止于八卦.《广州日报》近几年提出并不断探索“大娱乐”的新闻理念,跨界审视娱乐话题,从“跳出娱乐做娱乐”到“穿越娱乐”,对娱乐新闻背后的社会伦理、经济事件、心理真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大大拓展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叔翼健 《新闻界》2012,(13):31-35
近年来,伴随着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言语、副言语和身势语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特征,言语方面的娱乐化体现在话题选择的娱乐性、言语表达的搞笑性以及言语创造的悬念性和轰动性,副言语和身势语方面的娱乐化体现在主持的夸张和表演性,以及轻松而有个性的造型设计,本文所探讨的正是主持人如何将自身的主持传播行为娱乐化,并对这种娱乐化主持倾向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1.
大众对娱乐在生理心理上的天生需求,使得娱乐新闻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必需。可以说,做好娱乐报道已经成为包括党报在内的各类媒体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的问题是:党报如何将娱乐新闻的可读性、多样性与高品位、高格调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读在获得喜闻乐见的娱乐资讯和阅读享受的同时,又能获得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熏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新闻的娱乐化较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开来,论述了新闻娱乐化的两面性。如何破解新闻与娱乐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到我们新闻媒体未来的前进方向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道德评价是评价主体主要运用一定新闻道德标准对新闻活动主体新闻行为及其新闻道德品质做出道德判断的活动。主要的新闻道德评价主体是相对职业新闻活动主体而存在的非职业评价主体,其核心是作为新闻收受主体的社会公众;而主要的新闻道德评价对象(客体)是职业行为主体的新闻行为、新闻道德品质,不是一般社会主体的新闻行为与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从网络应用基本情况、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等方面分析了艺术类高校本科生网络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对网络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沉迷于网络交流与娱乐,网络购物具有盲目性和冲动型.艺术类高校管理者可以从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从而形成更合理、更健康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闻通过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而新闻价值实现的关键和效果,取决于受众的“乐”读。国外娱乐新闻不仅以清淡的轻松活泼和浓郁的人情趣味为受众所喜闻乐见,而接受主体更青睐于娱乐新闻所蕴含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表露出的智慧和幽默艺术,正是因为它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延伸和拓展了娱乐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应,使其成为备受关注和追捧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6.
李曼嘉 《今传媒》2020,29(3):68-72
2016年发生的吴谢宇弑母案曾轰动一时,2019年罪犯落网后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案件告破后,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通过挖掘吴谢宇的性格与成长经历以分析其作案动机。在这些报道中出现了真实性不足、新闻娱乐化和媒介审判等各种伦理失范行为。本文试分析在吴谢宇弑母案告破之后媒体的报道失范行为,用康德义务论的观点指导媒体的报道实践,让媒体根据自立的准则规范其报道话语,从而更好地发挥正面引导大众舆论的社会公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新闻娱乐化对新闻语言的表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动摇了传统观念下的新闻解读方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跟受众心理需求有关,还与媒体经营的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相关.因此对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这种新现象,同时也将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新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镜前传播行为,是制作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特有的角色行为,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特定情境—现场,面对摄像机向观众直接地、即时地传递现场信息的信息化作业。这一特定行为由记者的现场思维行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现场思维行为是其内隐形态,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其外显形态。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撤,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而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的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绝不能混淆,否则,将带来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娱乐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不同于严肃新闻和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其中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