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播出后,观众在谈论报道内容的同时,往往也对现场报道者品头论足。记者的衣着、风度、气质、表情、语调、动作,乃至于一个小小的眼神,都会成为他们的话题。这表明,记者在镜头前进行言语传播(即现场解说和访谈)的同时,其表情和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亦在传达着信息。非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它是言语传播行为的伴生物,并构成言语传播行为的基础,成为它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加强了新闻事件传播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因此一名记者在镜头前表现的好坏,可以说是影响新闻事实传播效果的关键.结合当今电视媒介可试听性的特殊属性,人类发现只有将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言语行为传播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非言语行为传播为视角,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非言语行为,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处理读者违章工作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认为在运用言语行为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非言语行为,会使处理违章工作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交际是一种传播行为.非言语交际通常发生在当事者的无意识中,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非言语交际行为可以强化、替代或否定言语行为,可以传播相关的意义、情形及欺骗性.尽管许多民族文化都共有一些非言语交际行为,但是非言语行为代码往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有时,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差异可以形成一种文化的定势.本文试就非言语交际的文化意义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被简称为"非言语化"。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是其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画面不真实导演出来的画面。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行为,而是过去发生的,记者为了表现那段事实,人为地去"再现"、摆拍。其结果是观众在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发现人物行为举止的别扭而感到不真实。有条新闻反映的是植树造林,记者到现场一看没几个人在干活.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行为,谈话双方都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促成言语交际的成功。记者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言语行为,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语言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确保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中需遵循哪些基本语言原则呢?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认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特殊情境中的行为选择,实质上是一种针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价值顺序选择;社会公众对记者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是公共利益,而背后的实质仍然是价值顺序主导的标准.记者一旦不顾社会公认的价值顺序,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转喻的角度分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是从转喻的角度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更好的解释了人们理解和应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韩雪峰 《当代传播》2007,(5):106-107
通过从传播学和语言学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行为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并阐述了言语行为人际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但非言语信息在成功的采访中亦是极具重要价值的采写内容。遗憾的是,在我国新闻采访实践中非言语信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卓有成效的新闻记者都极为重视非言语信息的采访,不仅视之为采访成功的关键要素,而且把被访者的非言语信息作为重要的采写内容,并将非言语采访技巧作为评判优秀记者的重要标准。他们在非言语信息采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电视记者的“角色意识”,是指“进入状态”、“进入角色”之意。在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语言、语调、语言节奏以及衣着、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如果与现场事态、现场气氛相协调、相一致,即记者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事件现场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笔者称之为“进入了状态”,“进入了角色”。而在现场报道的实践中,不少记者“进入不了状态”,或“进入状态慢”,目前不少电视台由年轻靓丽的女记者或播音员出镜播报,在现场播报什么?怎么提问?大多数由场外记者拟定底稿,由于播报的内容,所提的问题不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播报…  相似文献   

13.
孙雅超 《大观周刊》2011,(47):14-14,13
在人类交际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在东方文化中,非言语行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礼貌作为语用学中重要的概念,一直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而这些研究主要构建于言语层面,对于非言语交际在留面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基于礼貌理论并以非言语交际为出发点采研究身势语对面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现场的观察采访,是记者大脑的感觉器官所进行的五官和思维同时运作,记者的眼睛在采访中具有主导的作用,记者要进行主观感觉与客观现实形式的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仔细观察了解现场,找到新闻采访的重点和发光点,继续寻找更多的新闻事实,利用敏锐的思维去挖掘新闻事实,以便能够清楚,准确和生动地进行新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各有不同。那么,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进行报道构思的思维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不同的记者思维活动既有相通的共性又有独具的个性。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写出精彩的报道,应具备以下几个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即兴地向观众解说或访问现场人物,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传播优势。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电视记者在现场频频“犯规”,造成现场报道传递的信息严重“丢失”和“失真”。现场“导演”行为作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本与“导演”无缘,其全部任务就是以现场目击者和传播者身份,按现场新闻事件的固有逻辑,如实地进行现场解说和现场访谈。可是,有的记者却在新闻现场发号施令,要求现场人物  相似文献   

17.
9月5日,记者采访呼和浩特市信访局,该局副处长张桂忠对媒体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称记者“为了挣稿费制造矛盾”.之后,张桂忠要求检查记者随身物品,并威胁记者不让检查便实施拘留.(《京华时报》,9月8日)对行政部门而言,群众发现问题了,来反映问题了,那么,解决问题才是他们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只要解决好了,名声依旧,公信尤在.可为何该信访局工作人员要这般粗鲁地回应呢?不仅不允许记者录音,还滥用权力,要搜查记者的包,更对记者进行言语恐吓.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人物王熙凤语言技巧的言语行为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其言语技巧,以期给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往往比较重视对方(?)”“言”即语言表达,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方的“言”外之“色”——非言语表边.实际上“非言语表达”在采访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访中,采访对象的许多心理活动,言语无法表达或不便表达的,却通过各种姿式、表情流露出来。这种种“言”外之“色”,是采访对象思想感情的间接的或者比较隐蔽的反映。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即兴地向观众解说或访问现场人物,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传播优势。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电视记者在现场频频“犯规”,造成现场报道传递的信息严重“丢失”和“失真”。现场“导演”行为作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本与“导演”无缘,其全部任务就是以现场目击者和传播者身份,按现场新闻事件的固有逻辑,如实地进行现场解说和现场访谈。可是,有的记者却在新闻现场发号施令,要求现场人物按自己的报道设计组织和安排新闻事件,从而改变了新闻事件原有的自然发展轨迹。这就是现场“导演”行为。“导演”行为有三种类型: “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已然完成,记者为了“再现”生动的现场情境,组织当事人回到原始现场,并指导他们重演。“摆布”——现场事件正在按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