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普遍发生了转向,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被认为是这一时期不可逾越的巅峰。在这种哲学观的影响下,奥斯汀和塞尔逐步从全新的视角探讨语言哲学问题,建立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了两者在语言的意义及存在方式上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行为,谈话双方都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促成言语交际的成功。记者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言语行为,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语言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确保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中需遵循哪些基本语言原则呢?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认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王楠 《东南传播》2012,(8):192-193
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传播行为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传播特点和传播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分析,并提出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语言传播行为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规范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行为提供借鉴,以期实现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加强了新闻事件传播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因此一名记者在镜头前表现的好坏,可以说是影响新闻事实传播效果的关键.结合当今电视媒介可试听性的特殊属性,人类发现只有将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言语行为传播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非言语行为传播为视角,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非言语行为,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人物王熙凤语言技巧的言语行为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其言语技巧,以期给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语言 文字     
《全国新书目》2010,(10):66-73
理论语言学纲要,伶俐、创意与谦虚:华人的语言行为,言语交际案例教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通天塔》为例,浅析非言语语言是如何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并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后作者对影片中跨文化传播的思考。本文选取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非言语语言的传播镜头以及故事,运用霍尔理论从非言语语言的身势动作、空间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影片中的点睛语句"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可以映射出作者对跨文化传播的乐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言语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是非常重要,并且呈现积极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韩雪峰 《当代传播》2007,(5):106-107
通过从传播学和语言学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行为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并阐述了言语行为人际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付伊 《新闻爱好者》2011,(13):112-113
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对媒体的健康运转产生了负面影响,其违背了新闻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尤其与伦理准则、第一时间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受众需要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偏离过远,文章通过描写其表现类型,认为其生成机制与主体的求衡心理、畸形心态等心理状态以及主体生存的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提出应引导娱乐新闻言语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处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新闻谣言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愈发严峻.文章结合语用学基础理论,针对新闻谣言传播现象,对其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基于相同交际图式,探究了新闻谣言传播的言语行为合适性条件及传播的合适性条件,总结了新闻谣言传播的语用公式,详细分析了新闻谣言传播的关键要素,以期制定出有效的新闻谣言传播的语用学治理对策,强化对新闻谣言的管制力度,有效抑制新闻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镜前传播行为,是制作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特有的角色行为,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特定情境—现场,面对摄像机向观众直接地、即时地传递现场信息的信息化作业。这一特定行为由记者的现场思维行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现场思维行为是其内隐形态,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其外显形态。  相似文献   

13.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提供具体而详细的理论支撑。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中国"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孙岩 《大观周刊》2012,(15):25-25
侦查询问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收集案件证据,依照法律程序,以言语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犯罪嫌疑人并不可能完全配合我们进行供述,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以使我们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使犯罪嫌疑人“开口”。因此行为语言作为一个打开犯罪嫌疑人心理”敲门砖”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就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表情和肢体行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冯莉 《新闻前哨》2012,(4):67-68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有研究表明:在信息交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陈辰梓 《大观周刊》2012,(43):31-3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誉为人类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为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联,与受众更好地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长虹  孙茜 《东南传播》2014,(12):66-68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中对语言的使用,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的使用、新闻语言行为的构成以及正确使用新闻语言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70%是通过无声的言语即肢体语言来完成的。肢体语言在电视节目主持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笔者多年主持电视节目的一些心得,并重点谈论肢体语言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作用、运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极其重视人际传播行为,单就《论语》中描述人际传播行为常用词的词频即可见一斑:《论语》中仅"言"就出现了126次,"信"出现了38次,表示有口才之义的"佞"出现了8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