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技、木偶戏、皮影戏与戏曲、曲艺同属于表演艺术范畴,且均可以"中国"、"传统"、"民族"为前缀(限定语),具备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理应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占一席之地.2009年4月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中,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第一次以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庄重姿态进入到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百科全书之中,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更具"中国特色".与此同时,"二版"中的杂技、木偶戏、皮影戏内容因其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可成为三学科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的镜鉴.  相似文献   

2.
我小的时候农村基本上没什么文艺生活,皮影戏是农村的一个重要文艺活动。当时在我们斜桥有很多皮影戏班子,养蚕季节会演蚕花戏、结婚时会演暖房戏、小孩子满月要演满月戏,几乎天天都有皮影戏看。只要不上学,我就去看皮影戏,每次看完皮影戏回到家中,都会用捡的香烟壳子剪出皮影人物,再缝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艺术长河中,皮影戏始终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和丰富着民间艺术,白色幕布上所透出的皮影倩影色彩斑斓、生动有趣,深受人们的喜欢。代表江南皮影戏的海宁皮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影人造型制作、操纵表演技艺到声腔和伴奏的乐器,涉及民  相似文献   

4.
海宁皮影戏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是利用光影生成与物像反映的原理,以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各类人像物体,表现故事。中国的皮影戏被中外影戏学者一致公认为近代电影艺术的前身。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业迎来新世纪的首次国际盛会中国作品《中国皮影戏》荣获大奖 第九届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获奖作品于11月14日揭晓。《中国皮影戏》(中国)获大奖,《梅利纳·迈尔库里》(希腊)、《生命之源》(法国)、《金庸群侠传》(中国)并列评委特别奖,《穆米内河谷的冬天》(芬兰)获创意奖,《堂吉诃德》(西班牙)获艺术奖,《国粹——京  相似文献   

6.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集绘画、雕刻、戏剧、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古老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本光盘具有以下特点: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作品通过“人”“影”“戏”三个模块,全面介绍了中国皮影戏悠久的历史、精美的皮影造型和高超的表演艺术。题材新颖、主题突出、内容翔  相似文献   

7.
正传承人简介:刘华,1943年出生,汉族,陕西省华县大明镇吕塬村人,著名皮影戏表演艺术家。15岁考入陕西省戏剧学院学习秦腔、迷糊、碗碗腔剧种,并学习板胡、月琴、二胡等乐器演奏。师承皮影戏碗碗腔大师潘京乐,以板胡见长,同时司职签手。1975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 1976年在华县成立专业皮影剧团,任团长; 1987年在唐山参加全国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次年拍过电影《含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于我国北方,1933年传入赤峰市巴林左旗。这一地区几代皮影戏艺人广泛吸取唐山和东北等地不同风格的皮影戏之长,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加工,逐渐形成了具有巴林左旗特色的皮影戏艺术风格,特别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皮影戏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兰台世界》2016,(12):149-151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何地在文献典籍中并没有提及,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影戏资料在宋代。皮影戏出现伊始就呈现给我们非常兴盛的景象,随后各个时期,其在制作工艺、材料、功能上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经历了从素纸雕簇到羊皮妆彩的转变,从单纯的娱乐到祈福辟禳的发展,从内到外的扩展,从兴盛到衰落……各个时期的特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最终形成新时期的影戏,其保护和发展期待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亚雪  郭峰 《网络传播》2005,(11):41-41
有人说互动杂志的出现带给人们一种从皮影戏时代一下跨入电影时代的震撼。难道传统媒体真的会像皮影戏被电影取代一样,让位于这种新型的多媒体杂志吗?一直以为“能说会动”的魔法书只存在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没想到一种新型的多媒体电子杂志早已悄无声息地把它们带入了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皮影之旅》作者:魏力群定价:32元版次:2005年1月作者长期从事对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的抢救、调研考察和研究工作,本书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收藏和整理的方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2.
赵晓虹 《大观周刊》2012,(45):412-412
一、活动主题 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山西特色文化——皮影戏,热爱家乡文化。 二、主题设计背景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皮影戏的起源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据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  相似文献   

14.
鲁杰 《档案天地》2014,(1):60-63
正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现在  相似文献   

15.
正传承人介绍~(1):薛宏权,生于1968年,陕西省华县人。14岁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民协、皮影协会副主席等。2004年创建"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皮影制作、皮影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培训等。公司被先后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大赛屡获金奖。因其技艺精湛,被上海戏剧学院聘请为专业课主教老师,西安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6.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中已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与藏品进行互动表达与语言转化,使观众从“观看”传统艺术转化为“体验”传统艺术,这种藏品展示与观众体验相结合的参观方式巳成为我国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的趋势。基于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及大众审美心理的相互结合,开发了VR皮影戏“田忌赛马”互动体验软件,该软件是皮影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构建出的兼具体验性与交互性的皮影展示系统,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又保留了皮影戏本身的特点。实践证明,科艺融合可以为濒危的皮影艺术传承发展、参与全球性话语书写与文化形态建构提供特殊通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久居闹市,早已习惯了自家室内的大屏幕彩电.然而,儿时在乡下看“皮影戏”的情形,总让我不能忘怀. 那时村里唱皮影是孩子们的一件乐事.儿时的乡下,最难熬的是夜晚.我们只能以捉迷藏、逮萤火虫等早已玩腻了的游戏来打发童年的寂寞.只有当冬季也是庄户人较为清闲的时光到了,我们一个个才乐得欢天喜地.因为每每这个时候,村民最盼望的皮影戏班子就会出现在村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多彩,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它们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岁月中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和承传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工艺技术、审美观念,体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浓烈地抒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皮影艺术就是这天地间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劳动者的艺术”的典型代表。 由河北省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魏力群先生研究撰写的《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皮影戏的民间…  相似文献   

20.
6月中,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一角,一场泰山皮影戏正演到高潮。63岁的范正安手夹竹竿,脚敲锣鼓,他的十指穿花般弹挑着,指间竹竿一串颤动,把力道一浪一浪抖了出去……终于,害人无算的恶狼妖命丧"泰山石敢当"的红缨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