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子政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渠道,而政务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的政府体制下,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等因素阻碍了跨部门的网络政务协同,制约了电子政务治理理念的实现。文章提出以绩效管理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协同的驱动力,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从机制层面上,设计政务信息协同的绩效驱动机制,提出“信息股份”的思路以克服跨部门政务协同面临的体制障碍,为推进政务信息协同共享提供制度安排;从方法层面上,设计具有导向作用的绩效指标体系,为推进网络政务协同再造提供方法支持;从工具层面上,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绩效信息系统,以发现政务信息协同共享的制约因素,为推进跨部门的电子政务提供工具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因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的现实,表现为"物理上分散"的格局,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同时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标准,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根据以上措施,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几点关于促进电子政务信息整合和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元数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信息的利用逐渐增多,对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共享信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决定电子政务的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为电子政务服务,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是一项需要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和实践较少,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政务信息在共享模式上应具备条件,以实际政府职能单位为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该单位的信息化、科学化,尤其是政务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政务网站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手段和服务效率,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政务信息化服务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特别是电子政务和网络政务信息资源质量管理、开发利用、增值服务、价值测度和价值实现等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国外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务信息资源质量、电子政务、政务信息资源政策、决策、绩效、创新、影响、技术支持、政府网站评价以及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方面.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增值服务、绩效评估、网站评估、信息内容、信息公开和开发利用等也与政务信息资源质量和价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子政府信息资源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有效共享,本文从信息流角度来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其不能达成理想共享的原因,剖析影响信息自由流通的障碍,从而提出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政府信息化的核心战略和必然选择。由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现有赖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本文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保障机制、法律政策保障机制、经济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是解决资源共享困难的关键途径之一。明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内涵、功能等一系列概念性问题,对于目前和将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科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并提出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定义,阐述了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功能和具体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元数据的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促进共享是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框架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描述并有效利用政务信息的元数据就变得更加重要,成为管理和应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迫切需要科学地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E-GMS)。E-GMS是支持电子政务数据标准化的基础标准之一,主要用于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特征,规范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准。其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类政务资源在管理、发现和获取方法上的一致性,体现政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为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整个政府部门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利用分布在不同平台上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对分布在不同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成.首先,本文提出一种服务型电子政务架构,对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合,通过Web Service、SOA等技术实现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集成;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语义中介模式,对不同平台上的信息源提供一种映射关系,并从本体角度对信息以及信息间的联系进行描述.这种面向服务的架构能克服传统电子政务模式的不足,对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使信息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保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可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加强行政监督、降低行政成本,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可增强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各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和加速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子治理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的选择直接决定共享成效。尽管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西方国家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上所采取的电子治理策略对我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根据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三个国家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应运用电子治理策略,分别在构建协调机制、信息技术利用、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现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政府部门组织结构的特征、政务信息流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认为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会阻碍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将成为电子政务水平整合的主要障碍。据此设计支持我国电子政务水平整合的信息系统,提出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型以及层次结构,最后用一个实例来说明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效能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采用协同思想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化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文章从长三角区域间政府社会化信息共享的现实条件入手,构建信息协同共享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化信息协同共享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并从长三角区域各政府单元内、长三角区域政府间、长三角纯公共信息三个层面研究其信息协同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社会化服务的隐性信息资源诉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服务引发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全新定位。本文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从电子政务的实践发展,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几方面论述了社会化服务对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认为以政府优秀决策为标的物的隐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利用是电子政务社会化服务职能实现的突破口。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是体现政府在社会化服务中“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和“为什么这样做”的极具社会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新时代下,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事业。明确目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无论对于政府准确把脉行动方向还是学界聚焦政府信息共享的根源性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综合集成法梳理出近年来被学界所关注的8个维度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通过复杂系统DEMATEL模型,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结果/结论] 经测算,本研究发现11个影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法规政策与标准维度、体制维度、机制维度和技术维度上。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策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体系;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联合,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转变政府职能,提供社会急需的政务信息。  相似文献   

18.
高洁  罗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1):138-142
针对从组织保障角度系统研究协同政务主体之间如何进行知识共享的不足,提出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组织模式是知识协同网;针对政府知识协同团队、知识型虚拟政府、政府知识社区是知识协同网的具体组织形式,探讨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组织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是由信息资源的特性所决定的,是社会信息化及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和研究,主要是实现各主要信息资源领域,包括图书情报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化,以及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涉及的关键问题的研究。图2。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