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卫  马丽清 《大观周刊》2012,(32):213-213
捷尔仁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我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二十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虽然这份工作辛苦责任大,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癔到非常快乐。所以我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快乐自己,温暖孩子。  相似文献   

2.
星踪     
《新闻三昧》2013,(3):16
张丽莉"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感动中  相似文献   

3.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妈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方法独特的资深教育辅导师.18年来,她一直从事高中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出了一批高才生,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她的教子方案积累成了20多本日记,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也是她18年来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4.
看到她,我的心灵如同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读过她,我的眼睛似乎看到了梦破的碎片;放下她我很自然地想起那久违的旋律。我想作为80后的我们,看到这本《80后自己的老照片——令人温暖而伤感的回忆》心情一定是复杂的、矛盾的,她带给我们的回忆是美好的也是伤感的。无论如何,这是我们自己的足迹,她使我们回首、驻足、行走、奔跑、飞翔。  相似文献   

5.
细浪如花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花朵。当我真正看到园丁在欣赏自己的杰作的时候.从他那幸福的目光中我体会到了所有的付出在鲜花开放的那一刻是如此的值得。于是,我在培养自己花园的花苗时,并不看哪朵花长得最壮,因为我相信只要自己细心地呵护每一朵花苗,即使是最弱小的,最终也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6.
委屈大奖赛     
有一位女士,孩子刚满月,她就把奶给断了,因为她要喝咖啡。她说,我太屈得慌了,为了孩子,我都一年没喝咖啡了。她表妹劝她说:咖啡对自己的骨骼也不好呀。她说:我一边喝咖啡,一边喝钙奶。刚丢了工作的表妹就觉得受刺激,以后就不再找她,而是和一个过去来往并不密切的女同学热乎起来。女同学守着一个小报摊,表妹就常常到她那里聊天,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是西红柿就培养成西红柿,是苹果就培养成苹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作者王金战老师如是说。12月9日,他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读者见面会吸引了200多位家长和学生,过道站满了人,有几位家长不远千里打“飞的”过来听王老师讲课。王金战老师做班主任出身,他在人大附中所带的2003届高三(12)班,共55个学生,37人升入清华北大,10人升入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神话是怎样创造的?王老师在讲座现场讲述了他作为老师亲身经历的很多具体事例和他的具体做法,对家长提出帮助孩子的十大高招。并告诉家长,“孩子不是败在孩子手里,而…  相似文献   

8.
每年春节,我都会送给孩子一个生肖玩偶作为礼物,不知不觉的,这已经成了我家的惯例。2018年,孩子10岁,那时她已经拥有9个生肖小玩偶了,而我正在四处寻找一个漂亮小狗玩偶做礼物……就在农历狗年临近之时,陈晖和沈苑苑老师合作的“小小豆豆”系列桥梁书正在筹备出版。我一遍遍地读着小小和豆豆这两个孩子的故事,经常被陈晖老师笔下的小小——那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感动,有时甚至觉得她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相似文献   

9.
在一新闻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摄影报道:照片上,几个人抬着一个溺水身亡、几近全裸的孩子顺着河道的斜坡往上走。相关的文字大意是:假期,一个孩子野外游泳,溺水身亡。实事求是地说,这则报道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藉此引起其他家长和孩子的警觉。但是作为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被这幅照片深深地刺痛了。如果这个溺水身亡孩子的母亲在承受突然间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时,再在媒体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尸体,看到已经逝去的孩子还要赤裸着身体给别人作负面教材时,她该会怎样的肝肠寸断?不知道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在拍片和编辑稿件时是否会想到这位遭遇失子之痛的…  相似文献   

10.
傲敦 《大观周刊》2011,(34):152-152
让孩子们养成懂礼貌、了解自己民族的礼节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也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利用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在游戏和学习中更多地去了解、掌握关于礼节和礼貌的知识,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相关的事物,然后让他们把找到的线索有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懂得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孩子们将来要有健康快乐的上进心、要有美好的渴望、要能为家乡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一份力量,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12.
打开今年第7期《新闻爱好者》,看到《学海苦舟——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建国》一文,我感情的心弦再一次被重重拨动了:人们也许只为他自学成才的事迹所感动,却不知他热情扶植年轻的新闻爱好者的感人事迹。和王老师相识是在1991年,洛阳师专的新闻讲座上。当时,我正在校团委通讯组搞宣传工作。他热情鼓励我和另外几位“新闻迷”多写稿,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有个孩子告诉我,她总是幻想自己能生活在电视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那样就会有音乐,有鸟鸣伴随她生活了。天真无邪的童语,使我忍俊不禁,但正是这句质朴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谈到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时,首先想到的是画面艺术与声音艺术的综合。正是由于声音进入了影视艺术天地,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时间与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开拓,挖掘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潜能。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春,刚看到《新闻爱好者》的时候,她就像一位第一次走上讲台的老师,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正颜厉色,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位“老师”变了.增添了不少灵气.封面也极有特色,很吸引人,我越看越喜欢她了.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那场让人震惊的"黑砖窑风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付振中功不可没. 2007年5月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热线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哭诉自己的孩子被人贩子卖到山西黑窑场了. "作为一个父亲,我从中看到了家长的焦灼,决定帮帮他们."当天下午,付振中和几位同伴奔向山西.  相似文献   

16.
太阳很快乐     
上周做家教,辅导孩子看图作文.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就一幅图写五句话,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最后一句,他写道:"太阳很快乐."那幅图上,鸟儿在鸣唱,猴子在蹦跳,鱼儿在戏水,孩子们在打闹.如果我是太阳公公,我也会因为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快乐.我当时夸赞他:"好好努力,你会成为一名文学家.我喜欢你的‘太阳很快乐’."  相似文献   

17.
路在脚下     
上中学时我就对写作特感兴趣。入伍后的第二年,我被调到团收发室工作。每天面对各种报刊,我唯对《解放军报》情有独钟。因此,逐字逐句阅读和摘抄军报中的妙语锦言,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看到别人的文章在报上发表,我也萌生了自己投稿的念头。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写稿,投稿,在报上寻找自己的“大作”,可每次投出去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就在我“伤心欲绝”时,负责部队新闻宣传的钟干事找到了我,我向他寻求新闻写作的奥秘。他见我酷爱写作,而且非常刻苦,就一脸神秘地告诉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师吧,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可以让你在今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得知黄准老师要去青岛为儿童电影《明星梦》写插曲时,我不南一怔:《明星梦》讲述一群少年儿童想当明星的成长故事,制片方意在通过这部电影,让家长们领悟到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但这毕竟是一部儿童电影,和一位82岁的老作曲家的距离似乎蛮大。原来,投资方是想请她去为该片12岁的小演员张贺写一。首歌。一位82岁的作曲家,为一位12岁的儿童演员写歌,我对此充满了惊奇!  相似文献   

19.
人物专访,目前已成为一种读者喜爱的时兴的新闻体裁.专访要求写得实实在在,用事实说话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得生动、活泼,有现场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想先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990年1月,我写了一篇人物专访《难忘故乡梨园情——访台胞俞琦女士》,内容讲一位当年宜昌街头抗敌剧团的小辫子演员,在大陆隆重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故地重返时的观感。原稿中写道:“俞琦女士翻开相册,让我看她年轻时的剧  相似文献   

20.
我是记者吗?     
我是记者吗?当了将近8年记者,有时还是禁不住这样问自己。15年前那个不顾家长、老师反对硬是由理转文,大做记者梦的高中生好像总是在向我做鬼脸——你的梦想真的实现了吗?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梦想实现了。30岁以前,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单骑走天涯。天南地北地跑新闻;30岁以后,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做“责任编辑”,不但管自己,也管起了别人的稿子。这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