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恒通 《图书馆》2001,3(3):15-20
5 .2 宏观层次上发生的周期变化5.2 .1 周期形式 :“问题→解法→答案→新的问题……”(1)对图书馆学研究方向的认识过程。〔6 8〕〔6 9〕〔70〕〔71〕〔72〕“问题” :纠缠于实体难以使图书馆学大踏步前进。“解法” :转变思维定势 ,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 :转变研究方向 :由研究图书馆的组织、工作和方法转向研究广泛复杂的情报需要 ,研究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报交流活动 ,研究各种情报机构、情报服务及其相互作用 ,从图书馆组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新的问题” :“解放出来”进行“外倾性研究” ,远离了图书馆实践 ,其理…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前科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T.)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十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至于图书馆学我国图书馆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处于前科学阶段,二是认为它处于危机和革命阶段,是常态科学发生了危机和革命。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具有前科学的所有特征。一、创造性。诸如研究图书馆学对象中产生的“要素说”、“矛盾说”、“规律  相似文献   

3.
扩张与虚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50年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957年和 80年代初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两次高潮期。从 50年代的“要素说”、60年代的“矛盾说”,到 80年代末“图书馆应该是什么”的研讨 ,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被动的诠释型向能动的创新型的转变 ,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扩张与虚化的过程。虚化与扩张仍将是今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的主旋律。参考文献 1 4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三种图书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理论领域存在三种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学。第一种图书馆学以图书馆活动的流程或要素的理论描述和总结为主要内容,可称为“实用图书馆学”;第二种图书馆学的基本特征是对图书馆活动或图书馆学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辨析和演绎,可称为“理念图书馆学”;第三种图书馆学尚无适当名称,其研究目的是解决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三种图书馆学的概念,是我们认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概念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一般遵循如下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规科学……。前科学无统一理论“规范”(“模式”,“范式”),即没有为科学家们所共同接受的一种(或两种)理论体系。常规科学则有“规范”。用上述模式分析图书馆学发展史,我们认为,发展至今的图书馆学仍然处于前科学阶段,整个学  相似文献   

6.
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者围绕熊伟先生首次提出的“核心论域”概念展开深入讨论,建议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学核心论域相关问题研究,加快图书馆学科体系成熟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概念、原因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和本土化、中国化和全球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理结构上论证中国化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重点应放在努力发现中国当今特定时空下、特定图书馆实践的新问题,去证伪那些一度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心的西方通则。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图书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滞后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课程体系未能适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认同感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教学团队秉持“文化遗产是根源、文化设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建设、多维度的教学支撑机制”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的“三早”人才培养方式,创建面向国家文化需求,融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的“四位一体”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向。表2。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图书馆学多层次性发展是图书馆学逐渐成熟的表现,回顾图书馆学层次性发展时,注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图书馆学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而在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中则强调理论的层次性,强调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分离和独立发展,从而促进了应用图书馆学的大发展。文章对图书馆学多层次性发展作了多视角探讨,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1.
在统计刘国钧先生1926—1937年间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上的论文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学季刊》的学术作用,指出刘国钧先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术特征,认为刘国钧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分类和编目理论与实践。其中“要素说”和分类理论都是自觉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的实践和人们时图书馆的认识是随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由于过去所建立的图书馆学体系不能反映图书馆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所以必须重新建立反映这种新变化的图书馆学体系。基于对图书馆新变化的新认识、新理念和图书馆学的知识发展新趋势,讨论了建立图书馆学新体系的必要性、可能性、依据和原则,以“馆藏知识传播”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建立了图书馆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国钧先生学术研究高潮与《图书馆学季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统计刘国钧先生1926-1937年间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上的论文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学季刊》的学术作用,指出刘国钧先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术特征,认为刘国钧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分类和编目理论与实践。其中“要素说”和分类理论都是自觉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略论图书馆学研究的警戒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图书馆学研究“警戒区”的概念,并就警戒区的定义、确定方法、范例及其成因等作了阐述,旨在提高我国图书馆学论文的质量及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提出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概况,并从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解体、国外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利用TRS产品开发并实现“文献检索课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的途径与方法,运行印证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方便学生作业提交。对提高文检课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社会转型以及图书馆实践与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都要求图书馆学研究者重新审视图书馆学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做纯粹的概念研究;只作表面文章,缺乏实践意识;用外来的理论去诠释中国实践;用既定的理论程式去说明、“规范”实践。图书馆学研究要走出困境,需要聚焦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学研究进行准确的定位,立足本土研究,密切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出发,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抽象发展中“面向过程”和“面向集合”的两条发展脉络,发现这两个过程都始于杜定友的“三要素”理论,并且在理论抽象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公理化趋势。进一步研究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具象化的过程,并指出理论具象化的三种类型:回归式的具象、探寻边界式的具象和内生式的具象。中国图书馆学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实践化的方法以及不同理论在现实层面开展竞争的方法,未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现实的锚点是造成理论实践化困难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提出理论具象化过程中与图书馆对接的四个锚点——“资源”“服务”“技术”和“需求”。当理论的具象可以紧紧锚定在这四个锚点之上,就形成了“用什么资源,采用何种方式服务,满足何种需求,由哪种技术实现”的逻辑问题,再通过观察和验证进而推动理论的实践化进程。最后,为图书馆学理论实践化的突破提出了解决办法:重视高质量的理论具象化研究,在理论具象化中锚定四个锚点,重视读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培养更多的研究辅助者,以期推动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8.
知识传播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恒通 《图书馆》2007,(1):15-2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文章简评了诸“对象说”,认为这些“对象说”都未揭示出图书馆的本质,并非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作者以“知识传播”为基础,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馆藏知识传播。并以此为核心,分析了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阐述了“知识传播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指出了未来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新时期十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勾勒出了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由空白、朦胧,走向借鉴、创新的发展轮廓.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新时期的短暂空白;二、实践的“超前”与“西风”的挑战;三、体系的初探;四、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确立与多元模式探索的开始;五、对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文章在第五部分,归纳了我国目前流行的“三层次说”、“四层次说”的方法论体系观点,并对二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不宜"本土化"--兼与宋希香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及其研究对象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科学无国界,因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本土化”的提法不妥。章阐述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反映图书馆学研究整体内容的观点,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