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界定民国农业档案范围,分析民国农业档案现状,讨论民国农业文献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介绍了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的具体内容、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的成果。从多角度开展数字化研究,建成民国农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图像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知识库,编制了民国农业档案分类表。  相似文献   

2.
<正>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四川省档案信息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档案目录数据管理发展到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从全文数字化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到现阶段开始数字档案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效。全省大规模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始于2009年。四川省档案馆于2009年底启动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截止2015年底已完成90多个全宗,约3000万页民国档案数字  相似文献   

3.
张茜 《山东档案》2014,(6):10-10
目前,山东省档案局(馆)认真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在完成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后,及时展开数字化档案转缩微胶片工作,今年又完成“数转胶”50万多画幅。至此,馆藏民国档案“数转胶”数量已突破200万画幅,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4.
朱琪 《北京档案》2010,(2):26-27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民国档案年代久远,记载着民国社会历史的原貌,反映着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将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对于继承和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为此,笔者就档案数字化建设作粗浅的探讨,与档案界同行交流,以推进档案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家成 《兰台世界》2018,(11):35-38
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民国时期的档案文件数字化工作比建国后的档案文件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单单依靠少数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数字化工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耗费巨大。于是,文中提出基于众包模式的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方式,意在通过众包从根本上改变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传统方式,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实现民国档案数字化的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6.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引领档案管理现代化,将档案信息化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档案全面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并提出继续做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中央和国家机关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陆国强同志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提到了要加大力度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突显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徽省档案馆接收了近六万卷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安徽邮电局历史档案.为了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同时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安徽省档案馆决定对这批民国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笔者有幸在安徽省档案馆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民国时期安徽省邮电局部分档案的数字化业务外包实习工作.文章拟根据实习时的所见所闻,从研究民国安徽邮电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特殊性因素着手,分析民国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谈馆藏档案数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海 《浙江档案》2003,(11):37-38
当今,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数字化全新时代。作为原生信息的档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数字化势在必行。本文就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谈谈自已的初浅看法。一、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多数档案馆仍处在纸质档案管理阶段,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刚刚起步,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需要。1、习惯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传统档案馆的基本特征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要载体,其实体是一个个案卷,一份份文件。我们常说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鉴定、统计、保管等基础工作,实质上就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长期以来,档案部门早已习…  相似文献   

9.
丛薪郦 《兰台内外》2023,(33):10-1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成为珍贵的信息宝库,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档案资源的潜力,提升其应用的效果和价值,是当前档案管理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时代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潜力,研究了数字时代档案开发利用的创新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动数字档案的应用创新,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浪潮正迎面扑来。数字技术革命给传统的档案工作,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我国档案事业“十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中,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发展趋势。档案信息化是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开发并运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在戏曲文化记忆加速“流失”的现实背景下,数字人文为戏曲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数字人文理念,以“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手游开发”项目为例,探析数字人文视域下“数据采集与关联—数据故事化呈现”的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数字时代戏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戏曲文化记忆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数字化档案馆,就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目前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个热门话题,档案馆上网也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已有2000多家档案馆,国内亦有许多档案馆和大学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国家档案局近期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谨以国家级档案馆和全国民国档案典藏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为…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并以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为例,对该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数字记忆建构方法的认识,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字化时代,档案工作正面临着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该从72上方面论述了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三个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文章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辨析.认为:档案数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档案数字化是形成数字化档案的过程,数字化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数字化档案不是档案,而只是档案数字形式复制品;数字档案才是真正的档案.  相似文献   

16.
潘涛 《湖北档案》2004,(6):21-23
数字民国档案目录中心是传统目录中心功能在信息时代的延伸,是民国档案目录中心发展到数字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既具有传统目录中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又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在前期与民政部门开展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副本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泸县档案馆于2021年9月与泸县民政局对全县婚姻登记档案的数量、数字化情况进行进一步摸底,并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落实存量未数字化的婚姻登记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人类社会信息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各种社会活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形态记载、存储、传送和转换显示。档案工作作为管理社会活动信息记录的工作,在数字时代正迅速的发生着变化。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重要业务,也随之发生变革,分析研究这种变革对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有现实意义。下面从编研的主体、客体、过程及成果4方面,对数字时代档案变革较为突出的方面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档案数字化管理师”数字职业类别,其形成是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需求、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档案职业功能拓展等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目前,档案数字职业面临职业内涵认识模糊、角色定位尚不清晰、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今后应着力从加强档案数字职业研究、新职业纳入档案职称评审、探索人才协同培养等路径入手,推进档案数字职业建设,凸显档案数字职业“档案+数字技术”的职业表征。  相似文献   

20.
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经历、传承和构建的回忆总和,也是国家、民族构建身份认同的关键。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逐步摆脱空间区域的束缚,呈现以流动为核心的特征,“全球数字记忆”的概念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厘清“集体记忆”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与数字技术进步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场景,阐述“全球数字记忆”“全球数字记忆场域”的历史缘起及时代内涵,同时归纳其去时空、跨媒介、可视化的特点,旨在审视数字时代集体记忆实践的嬗变与发展,拓展记忆研究的方向,为数字时代的档案记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