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馆员“劳动供给不完全”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图书馆管理者所忽视的问题。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馆员“劳动供给不完全”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在图书馆与馆员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馆员“劳动供给不完全”的产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丁源 《黑龙江档案》2013,(4):126-126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的积极性是图书馆生命力的源泉,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重要保证。然而,图书馆相当一部分馆员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这样不仅导致图书馆工作质量下降,同时也影响着馆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探究馆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声 《图书馆学刊》2013,(11):19-21
学科化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正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稀缺,尚不完全具备广泛推行专业馆员制度条件的现实,尝试实行专业馆员制度的初级形式——“准专业馆员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目前已经进入馆员“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的高发期。构建馆员纵向、横向与同心圆发展的职业发展三维模型,更新职业发展管理对象和管理重心,平衡图书馆职业发展阶梯宽度、长度和频度的关系,是图书馆缓解或消除“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图书馆司空见惯的工作现象出发,发现图书馆工作对馆员来讲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惯性周期”,具体分析了“惯性周期”各阶段馆员的心理特点,并根据馆员的心理需要和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对“惯性周期”现象在管理上提出了疏导和调适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谈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从馆员——图书馆主体人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人本管理”以“读者为本”向“馆员为本”转变的逻辑实现。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7.
贾洪彬 《大观周刊》2012,(41):144-144
现代图书馆管理除了考虑“读者”中心追求之外,还要认识到图书馆运作与管理的核心——“馆长与馆员”关系是馆员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对这一关系,要突破狭隘的行政隶属关系的认识,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基础上,重新认识并采取诸种措施重建馆长与馆员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读者和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两大要素,长期存在地位高低之争。馆员是现代图书馆提升服务的最主要因素;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是现代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根本动力;“读者满意”与“馆员满意”是图书馆工作目标与工作方式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学科馆员”保障体系的建议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议案背景 学科馆员是一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又具有某学科专业基础并通晓此学科文献资源分布,且能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专业队伍,是图书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推出“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这些都是“学科馆员”发展的雏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完备的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发展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并产生较大影响,随后短短几年时间内,这一制度迅速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10.
说说馆员的“传帮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军 《图书馆界》2011,(1):79-80,88
图书馆传统技艺的传承,常以“传帮带”等心口相传的形式出现,曾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馆员中的“传帮带”缺失的现象,阐述了“传帮带”是馆员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出了馆员“传帮带”在新环境下应该明确的内容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教育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相应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也进入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阶段。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服务效能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馆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要求馆员具备图书馆专业能力和扎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但现有图书馆学教育不能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对专业馆员的需求。本文从专业教育的角度考察中小学图书馆的人才供给问题,为中小学图书馆寻找一条理想的馆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发现,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并且对学校图书馆员实行“教师”“馆员”双重专业资格准入制度。总结国外的经验,借鉴我国师范院校的历史经验,建议借助我国公费师范教育政策,设置图书馆学(师范)专业。具体思路是:①设置图书馆学(师范)专业,建立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②开办“图书馆学(师范)+X”双学位班;③利用慕课实施大规模在职馆员继续教育。这有利于培养中小学图书馆需要的专业化、复合型馆员,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表3。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揭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我国财经类10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现状进行网络调查与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馆员”建设普及不够、服务缺少个性化,以及管理和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提出“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强调读者为主体与馆员为主导相结合,能力与知识相结合,有益于读者的学习与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诸如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缺失或滞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标识的专业化或滞后;馆员缺乏主动性;流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构、制度建设和宣传的缺失或滞后等与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应对读者服务中的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策略主要是提高图书馆的内涵竞争力,即馆员和读者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6.
质量意识与服务觉醒--兼论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界讨论“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的症结,实际上是图书馆的服务觉醒——两个主体的回归.在质量意识的视野中对服务、馆员、用户进行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馆员作为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的关键因素,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显得较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透过现象找出问题原因,探析通过图书馆制度建设、人本管理和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来预防和缓解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图书馆和馆员两者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行之有效的创新服务模式,也是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手段,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由于学科服务体系不健全、学科用户需求动力不足、学科馆员服务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学科服务实践成效不显著.突破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瓶颈应加强学科服务顶层设计,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创新学科服务模式,实施“按需分级”服务策略;融入教学科研过程,激发用户潜在需求;凝练学科馆员团队,提高学科服务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9.
胡绍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30-32,39
本文从“马特莱法则”出发,引出了图书馆“明星馆员”的概念,在分析了“明星馆员”对图书馆的价值、图书馆打造“明星馆员”的途径和管理方法之后,论述了“明星馆员”的塑造与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针对图书馆馆员履职能力,并结合“80后”青年馆员心理素质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加强青年馆员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履职能力的必要途径。重要意义在于加强图书馆职业精神,使青年馆员个人价值得到尊重和关怀,个人发展得到完善;从心理激励上进行参与管理,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履职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