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鑫鑫 《视听》2016,(7):104-105
我们一般的假设是电脑只会做人类所指定的事情,而作为"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极力推崇"机器会思考"这一富有争议的观点。那么,"机器能思考"对现实社会意味着什么呢?会思考的机器对作为发明者的人类来讲是天使,还是恶魔?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是个体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中介物,是个体认识和了解外在环境的工具,也是人体的体外化系统的最新进展。其次,人类智能创造并维持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无限潜能的结晶,但人工智能本质上不同于人类智能。关键的是。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存、交往的条件,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存境况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当下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催生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型亲密关系发展的可能,研究人机关系正当其时。在雪莉·特克尔的《群体性孤独》中,人类与机器产生亲密的联结,与机器进行情感交流,对机器产生依赖,将机器人视为"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他者,产生了人机拟情关系。人机拟情关系具有"真实性""安全性""稳定性"。藉由人机关系的发展变化关照人类自身的生存境况及人际关系变化,人机之间的拟情关系折射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孤独生存境遇和极度萎缩的人际关系。我们一要重新审视包括人机关系在内的新型拟情关系,二则要反思现实中萎缩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尚 《声屏世界》2008,(6):29-30
习惯上,我们把自然类纪录片定位于科教片。自然类纪录片既然被定位于科教片,那么它们的科教性无疑应该是第一位的,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普及自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比如动物的捕猎技能和生存状况、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等等;二是教育人们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人文和艺术,接近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历来更多地把《雷雨》中的周朴园当作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形象来分析。但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时,要把他当作一个“圆形”人物,做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他自私、冷酷的一面,也要关注到他人性中的温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人类个体行为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类个体信息处理机制,指出信息的5种流向,即废弃、传播、存储、产生知识、产生行为。构建了信息与个体行为关系模型,认为个体行为受其准则、知识、信息、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准则和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信息总体上不够稳定,信息的准确处理对个体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6.
赵松 《青年记者》2021,(24):5-5
随着人类逐渐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高科技时代,传统人本主义受到冲击,关于人工智能的"后人类"相关观点开始涌现,它们并不是一种政治化划分,而是以智能新技术为基础,对新的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1.赛博格社会:人与技术融合或超人类主义.随着机器与人的深度结合,人的边界和主体性问题成为赛博格研究主题."赛博格"被用来描述未来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指入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一个将自然与人为合成一个体系的、自我规范的生物体".人与技术的融合,意味着传统人文主义定义的人类物种边界变得模糊,人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人或生物人,而成了格雷所说的"后人类".在后人类社会图景中,赛博格突破了人类的硬件和软件界限,一方面可以通过生化机械技术强化机体"硬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神经认知科技增强心智"软件".  相似文献   

7.
邱霞 《报刊之友》2010,(8):67-69
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媒介化的进程。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被各种媒介重重包围,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等等,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  相似文献   

8.
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城 《新闻世界》2011,(1):152-153
安全是人类个体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安全工作事关学校乃至国家稳定的大局。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陈凌  李儒俊 《传媒》2015,(20):65-67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各类"朋友圈",种种现象都让人看到,在物质文明程度极高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无处不在的"表演"和"分享".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个体行为结构和发展进程的变化常常被忽视.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社交网络与个体社交表演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在社交网络特定"表演"情境中社会个体"表演行为"的变化,并对个体文明进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榜单与阅读     
书店的排行榜本来完全靠销量数据,没有考虑那些与众不同读者的个体需求,而出版商的"打榜"行为更是雪上加霜,导致榜单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因此,读者依照榜单实现快乐阅读的个体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榜单式阅读,有苦难言我曾经写过畅销书三大定律。一般而言,依照这三大定律,就可以有逻辑地打造畅销书,而这三大定律其中一条就是:"榜单重复数遍就能畅销"。  相似文献   

12.
即便我们不考虑互联网记忆对于人脑记忆产生麻木效应的风险的话,我们也仍旧不能指望机器的记忆能够取代人的记忆。显然,人的记忆乃是一种生物记忆,而计算机网络记忆是机器的记忆,在人与机器之间存在永远的鸿沟。认知记忆活动事实上是人的生物活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智力状况,决定了人脑的机能:它的质量、创造力、情感和判断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传播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爱心传播理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的爱心行为是有适应性的,人类的爱心传播从根本上受到生存和繁衍目标的推动,并直接地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有所助益;爱心传播能产生进化的优势,使有爱心的个体比没有爱心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同时,爱心传播对传者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都能产生积极效果。但是,完美的交流是乌托邦,爱心传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消极的效果,因此最重要的是对彼此的关爱。在人类日益依赖媒介的当下,基于人际传播的爱心传播理论对媒介的爱心传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艳青 《传媒》2018,(7):24-26
机器与人类、现实和远景、内容与技术,在智能革命波澜壮阔、飞速变化的今天,"脑力"一词的内涵和外延被重新定义,我们进入了人类智能+机器智能的混合脑力时代. 人工智能本质是一种脑力科学技术,机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是人类身体的延伸和拓展,充当人类肌肉、眼睛、耳朵等器官;机器对人的意识与思维的模拟,是对人能力的强化和延伸,能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方便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人的许多行为可能都处在能量法则的控制中。这个人与自然的“行为”所共有的能量法则,更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人类不过是这个世界生物中的一种。人类不享有什么超自然的待遇,这也是我们和整个世界的本体相似。我们总企求能实现“杜绝一切大小灾难”的理想状态,以“无祸患”为最大成就,而不知道追求绝对无灾祸状态就是导致毁灭性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读者的阅读行为往往存在着群体归属意识,以此形成多样的阅读者共同体。文章从人类社会学角度介绍了共同体和读者共同体以及读者共同体的特征,剖析了读者共同体对个体阅读和社会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员的个体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图书馆员的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依据探析了个性管理、动力管理及其个体管理的监控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健康·新知     
好消息 节食缓解早老性痴呆早老性痴呆症看来并非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完全不治。美国南加州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控制饮食能缓解实验鼠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研究人员使用了基因改造的实验鼠,植入它们体内的基因取自两个有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的人类家族。实验鼠被分成  相似文献   

19.
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理论阐释可以说明其产生的动因,发现内外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阐释可以说明分享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基于社会学、经济学理论的阐释,可以说明影响个体动因和行为产生的外部环境因素;基于多理论视角的阐释,可以综合考察和分析各种影响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理论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构建利于知识分享的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全党、全社会所重视。学习已不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社会的行动;学习不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学习也不再是一科一门,而是全科全门;学习不再是学历教育,而是生存生活需要;学习不再是任务被迫,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人类已进入一个学习的社会,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永远不晚。学习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的先哲们曾提出过不少睿智的思想,至圣和亚圣学习的思想至今还在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党的三代集体更是对学习推崇备至。毛泽东1939年曾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