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现为我国官刻藏经的最后一部,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大藏经版,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总计7168卷,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和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新版《乾隆大藏经》采用两栏  相似文献   

2.
<正> 一"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它也具体指汇辑汉文佛教典籍而编成的一套大丛书.这是它的初始涵义.后来发展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所编成的大丛书,如我国又有西夏文、藏文、满文、蒙文等大藏经,国外有巴利文、日文等大藏经,等等.可是最早的、流传有绪的,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还得数汉文"大藏经".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201 1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  相似文献   

4.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强  陈久恩 《出版科学》2012,20(3):99-104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的百衲本大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衲本大藏经是中国近代十余家刻经处联合刊刻的一部天藏经.它的续藏部分没有刻完,正藏也未完成结集,主要以单行本流传,却对近代佛教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近代各刻经处的设立和百衲本大藏经的结集情况,着重论述了这部大藏经的文献特点.  相似文献   

6.
佛教大藏经收集广博,它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发轫于南亚次大陆,佛教典籍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而在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多最为完整的,要数汉文大藏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大丛书在不到一千年的时间里,曾被反复雕印,多次出版。每一部大藏的卷帙都在5000卷  相似文献   

7.
对佛教与佛教思想的研究当然是要通过对佛经的研究来进行。佛经又以大藏经为中心。大藏经在北宋以前一直以写本大藏经的形式流传,到了北宋开宝年间才出现了刊本大藏经。之后大藏经虽然在中国一直被发行,但是现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寥寥无几。而像《开宝藏》这样的北宋时期的大藏经更是几乎已经消  相似文献   

8.
1月7日,南京栖霞古寺、吉林出版集团、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联合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赠送线装本《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一诚长老认为,不限量公开发行大藏经是中国佛教界的—件大事,使历来由宫廷、官府、大寺院珍藏的大藏经有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可能,这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社会人心的净化,社会和谐的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5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1版将佛教图书放在"哲学"下的"无神论、宗教",体系极其简略,只在"B94佛教"下分大藏经、经及经疏、律及律疏、论及论疏、布教仪注、宗派、佛教组织及寺院、教化流行史等8个三级类,教化流行史下又分"B949.9传记".  相似文献   

10.
三、关于雕版大藏经的几点统计上文我们列举了由宋至清800年间我国雕印的16部汉文大藏经,这里再就新发现的材料做一点补充:1983年11月在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了一部从未见著录的明万历版《大藏经》,经比勘和研究,此藏属民间刻印,是《永乐南藏》的复刻本,我们称之为《万历藏》。约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成,与《径山藏》(《嘉兴藏》)几乎同时,全藏678函,1695部。1979年由延圣寺移往宁武县文化馆,经整理后,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保存基本完好(参见见心《佛教典籍纵横  相似文献   

11.
武延康  沈征 《档案与建设》2006,(10):36-36,46
今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征集接收处将已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的申遗档案资料全部接收进馆。内容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文本,刻经制作工艺资料,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杨仁山先生家族照片和工艺流程照片,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关于金陵刻经处的专题录像片,刻印经书的经板实物和各种版本的经书资料,共计7160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乾隆版大藏经》,这部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至今,印数累计不超过150部,故较珍稀,在我国历代大藏经编纂刊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保存着一批稀见图书。这些传本极少特别罕见的珍品, 往往被赝品假冒,真伪并存,难辨其实。宋代佛教写本藏经──金粟山大藏就是其中之一。 金粟山大藏经,又称“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卷轴装。卷宽约60厘米,每纸长约24厘米,个别者纸幅稍长。纸经染黄涂蜡,隐约呈现虎皮斑纹。纸背印有椭圆红印,钤:“金粟山藏经纸”。通卷朱丝界栏,经文每纸30行,行17字。卷端小字题写:“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或“转轮大藏”;下记千字文号、纸数、经名卷次及译者,有的还在经文之前写有施经记。每卷经尾题记又书写抄经年月、抄经者、校刊校证者和主持者。 一般认为,自北宋初年刊雕开宝藏以来,佛教大藏经完成了从写本时代向刻本时代的转变。而金粟山大藏经抄写于北宋中期,说明此时在民间保留了一个写本与刊本并行的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刊本时代有关写本藏经重要的实物标本。根据文献零星记载,仅在浙中海盐一带,除金粟寺有写藏外,其余如法喜寺、精严寺、隆平寺、崇明寺、普照寺、兴国寺等俱有写藏,其中法喜寺藏经,又称“法喜寺转轮大藏”,抄写风格与金粟山极相近,北京图书馆亦有收藏。  相似文献   

13.
西夏番文大藏经的翻译是一个庞大工程,除了皇家统治者虔诚参与外,以回鹘和汉族高僧为主的译经团队是主力军。出土文献结合传世史料表明,西夏的译经活动不仅有严格有序的分工合作,而且境内几大著名寺院也是当时译经主要场所。从西夏译经工程可以看出西夏佛教发展的多民族特性,在汉语佛经译成番文佛经的过程中,回鹘和汉族僧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有关西夏时期以及夏灭入元以后用西夏文字雕印的佛教大藏经,中外学者已经多有论述,如罗振玉、王国维、聂斯克和石滨纯太郎、王静如、常监大定、罗福苌、小川贯式、西田龙雄、野村博(松泽博)、史金波等。然而,关于西夏时期的汉文刻本佛教大藏经,限于资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西夏在有国的一百九十年当中,佛教随其国力的强盛而发展,又随它的衰落而变化。从它的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佛教在西夏各个阶层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西夏的统治者还特别重视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15.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来、元和明吴惟明刊本《吴本即《四部丛刊》所据印之本》等单刻本,宋、金、元人《大藏经》本,如北宋《开宝藏》、南宋《资福藏》、宋元《债砂法》、金《赵城金藏》和据《开宝藏》翻刻的《高丽蠢》、据来元明诸款刊刻的日本《弘教渐、《大正成》以及据《弘教藏》排印的《频枷黝本等,皆为三十卷本。明《洪武南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丽大藏经》的形成、续传日本以及回传中国过程的论述,考察和研究了《高丽大藏经》在东亚地区以佛教、出版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围绕着《高丽大藏经》所进行的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精益求精、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中国向他国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藏文大藏经     
据《简明大百科全书》介绍,大藏经为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包括经、律、论三藏。经为释迦牟尼及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律为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仪轨规则;论为对佛教教理的阐发。大藏经的编纂始  相似文献   

18.
朝阳人不知道佑顺寺的很少,而且多数人都知道那是座喇嘛庙.可同样是座喇嘛庙,位于朝阳县胜利乡五家子村的经海寺就不那么有名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你别看经海寺寺小,甚至显得有几分破败,但其引以为豪的镇寺之宝--珍版藏文大藏经足以使其傲视天下众多比经海寺大的寺院.  相似文献   

19.
崔学森 《历史档案》2019,(2):104-1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题名为"呈为酌拟大清帝国宪法法典呈递摄政王等以期采纳事"的档案应为学界争讼不断的"乙全本"(即"一档宪草""清政府拟订宪法草稿")进呈时的呈文。据此可知"乙全本"名称为"大清帝国宪法法典"。该法典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私拟宪法方案之一,开中国私拟宪法之先河,耗时三年起草,于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后进呈清廷,供编订宪法时参考。法典深受明治宪法和普鲁士宪法的影响,堪称二者之合璧,是一部典型的二元君主制宪法方案,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过程可概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印度佛典的四次结集;二是六朝时期中土译经形成丛书,三是佛教大藏经在隋唐臻于完善。佛教大藏经形成的文献学意义在于其建立了专门文献的内在体系,便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丛书,便于建藏;有助于佛典的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