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风靡全球。一场影响全社会的知识创新正在发生,新技术革命开启,值得各行业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传播业密切关注。本文以逻辑综合方法讨论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GPT对信息管理与传播的影响。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正通过智能办公、自动摘要、自动综述和自动简报、机器翻译、媒体变革等对信息管理与传播产生颠覆性影响;也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存在数据偏差、透明度、隐私、恶意使用等问题;提示AI进步和GPT发展正在变革信息管理与传播,正在重塑信息管理与传播,值得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图1。表1。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2.
GPT类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GPT-4等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深刻地改变艺术创作领域。该技术透过大量数据训练,能适应多种任务场景,实现跨模态信息理解和任务迁移,可望在文学、音乐、绘画和戏剧等艺术创新领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GPT类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生成和激发创造力、交互与协作,以及跨模态实现等。GPT类技术将推动跨学科合作、个性化体验、艺术工程和创新实验等方面的发展,掀起艺术创作领域的革命,值得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GPT技术在推动档案馆智能化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它拥有多源数据融合、多轮对话处理、多模态处理以及多语言支持等技术特征,为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和用户交互提供了全新的支持。GPT可以被用于智能档案咨询与问答、多媒体资源管理与展示、跨领域知识融合以及个性化服务等场景。档案馆可从技术、资源、人才、管理方面加以改进,充分利用GPT技术去整合、搜集、加工和应用资源,提高档案馆智慧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GPT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标志着AI 2.0时代的到来,将为智慧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首先从技术创新层面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在AI 2.0时代的创新特点,其次指出了GPT技术驱动的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最后阐述了智慧图书馆GPT技术驱动创新带给用户的更佳体验。GPT驱动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服务,同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图书馆实现智慧化转型。GPT类技术应用正在开启颠覆性变革,这些变革及有关理论思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工具能够根据问题智能生成内容,而不是简单调取预设答案和已有内容。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变革力、推动力的技术群,ChatGPT的上线带来新奇体验、用户卷入、新赛道和引发变革等方面有巨大震荡效应。智能内容生成是正迅速演进的智能变革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从“知识”维度观察,智能内容生成在知识萃取、知识生产、知识传播方面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改变与挑战。与人工智能共生是智能变革中的应有思维与生存方式:应深刻认识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能动性,以智能思维认识并应对智能内容生成带来的变革;以探索思维运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从而获得高质量知识性内容;提升智能素养,研究制定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发展、运用相关的规则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在伦理、规则、法律约束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大型语言模型GPT经历了多次迭代,具有多模态文本生成、推理能力强和多领域通用等优势。ChatGPT及其迭代版本多模态GPT-4的发布,颠覆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认知,打破了只有部分人类能够生产知识的局面,促进了多元知识的融合,催生了人机双向赋能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提升了知识搜索和知识评估的效率和质量,扩展了知识要素重新组合的空间和选择,为知识生产和复用方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对人类知识生产和复用过程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会带来学术伦理规范争议,知识权威性降低和话语权力不平衡加剧等挑战。面对新一轮挑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减少对AIGC的过度依赖、加强AIGC治理、突出人类在知识生产与复用中的核心作用,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助推企业和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窗口。为此,预测和部署颠覆性技术对于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塑价值链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结合深度学习和离群点检测算法,构建基于离群点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该研究框架包括五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BERT模型和TF-IDF算法将专利文本和专利分类号转化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表示,并结合PCA算法进行降维和特征融合;其次,采用三种离群点检测算法,以增量迭代的方式识别离群专利;再者,通过数据集修正,从离群专利中保留新技术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新技术形式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构建有效的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深度学习DNN模型拟合专利指标和颠覆性专利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从大量的新技术专利中对潜在颠覆性专利的有效预测。[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共预测出411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六大颠覆性方向: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增强现实、生成式AI、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与处理和智能通信。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的科技和...  相似文献   

8.
在阐释Sora的技术指征和视频生成大模型对时空创建、模拟和复刻现实世界的强大能力的基础上,以融合出版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角分析Sora驱动下的出版虚实融合自动构建、多模态融合呈现、全媒体营销等数智新技术供给能力,推测网络出版的影视延伸、有声读物的视频转向、AR/VR出版物的提质增效、元宇宙出版的全域赋能以及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升维发展等融合出版新业态趋势,提出数智赋能新模式之于出版业数据化转型、生成式智能技术应用以及融合出版编辑培养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颠覆性技术可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是提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利器”。通过对近5年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颠覆性技术特征、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和培育提供参考与借鉴。重点运用文献调研的分析方法,总结5类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预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局限性。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基于多维指标评估框架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仍然是颠覆性技术识别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基于大数据关联挖掘分析的方法开始被应用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中。由于颠覆性技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应更多地考虑基于创新全过程,探索对颠覆性技术进行动态、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0.
官璐  何康  斗维红 《新闻界》2023,(11):44-51+76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近期加速迭代,推出了基于GPT-4的“自定义GPT”,用户可以更加简便地创建出自己的专属微调大模型。国内外大模型团队也陆续涌入微调大模型技术下的个性化智能应用赛道,标志着个性化智能信息交互时代即将开启。本文认为,个性化微调大模型下的人机信息交互模式,将是人与机器双向互动优化信息觅食策略的过程。在对话与交谈中,个体不断精确化自己的信息需求表达,同时大模型通过学习用户输入的提示词,不断深化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理解,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回应。未来微调大模型还有可能作为“人脑的延伸”,辅助人们应对信息过载情景下的信息处理与信息存储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成为互联网空间新生态,开放域多轮对话与生成式技术的突破带来传播研究的新变化。2023年5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国际新闻界》协办的“Chat GPT启示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京师大厦,围绕“大语言模型下信息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问题”“大语言模型下伦理法规领域的问题”“大语言模型下文化领域的问题”三个议题展开了历时1天的精彩研讨。最终,会议基于平等交流的学术研讨原则,聚焦大语言模型时代的新变化提出了66个传播学研究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鹰 《档案与建设》2016,(10):83-86
大数据(BIG DATA)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汇,在这个流行词汇的背后蕴含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这一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大数据技术是继分布式云计算、全流程物联网技术之后互联网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变革;二是大数据的收集、积累、数据发掘和应用对国家的政策决策、公共治理模式、技术创新、一路一带的具体实施战略都具有根本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三是大数据的发掘应用为企业的业务方向、创新方向、运作模式、组织和业务体系架构流程指明了方向;四是大数据的发掘和应用必将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沁露  张译匀 《传媒》2023,(22):43-45
AIGC是数智化时代的新型生产力工具,既能满足用户便捷、快速、高效的内容生产需要,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媒介技术变革。本文在人工智能技术与视频生产应用深度合成趋势的基础上,分析B站UP主应用AIGC如何提升创作特色,逐步拓宽UP主群体发展路径,突破困境并带来重构发展。同时提出AIGC技术革新助长了技术实践隐患和现实风险,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规空白带来监管和治理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翁昌寿 《中国出版》2023,(18):16-24
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创新扩散,深度改变了数字内容供给侧结构,带来了人机共生、共创的数字创意生态重构与话语权再分配。文章以我国28家出版类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2022年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呈现AIGC创新在出版业扩散的路径、出版业采纳智能内容科技的实践与布局,由此进一步洞察在人类创意创作与人工智能生成所构成的新型人机关系中,智能出版如何做好价值判断与文化定位,并保有人类文化创意的“灵韵”。  相似文献   

15.
陈昌凤 《新闻界》2023,(6):4-12
文章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实践及其效应入手,探究其对新闻传播的业务、机制的影响,以及对新闻专业、新闻理念和记者定位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快速运用于国际大型媒体机构,但由于其模型本身的局限和使用中的问题,它在赋能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够优化新闻业。新闻本源于社会实践,目前学界业界的讨论通常限于实务应用层面,但生成式智能正在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变革新闻工作机制,并驱动新闻的多模态转换,是否挑战了新闻观念?智能数据驱动新闻是否挑战了新闻专业的基础?用智能技术替代采写,是否挑战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实践观、记者的角色?本文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变革将超越功能层面,深入到新闻的理念和结构层面。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架构》一书是新媒体时代下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将新媒体技术与英语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多模态教学相结合,运用主体间性哲学理论、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等理论,分析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HAP”,通过将“原则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实践之中,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展望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过去两年,传媒业的关键词是转型和大数据,未来两年,传媒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会迎来新智能时代的颠覆性革命。根据美国学者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的分析,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特征将是,数不胜数的智慧机器和数十亿互联互通的智慧大脑结合在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和提升这个世界——它将彻底颠覆我们之前的世界。数字化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各种职业(从律师到货车司机)带来永久性、颠覆  相似文献   

18.
李姣姣 《今传媒》2020,28(1):62-65
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智能生成内容(AIGC)成为继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后全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各类AIGC应用在海内外市场上广受关注。文章从关键技术、生产主体、版权主体/确权、市场主导力量、虚实关系等方面入手,廓清AIGC带来的产业结构性变革,对AIGC所带来的加剧“信息茧房”、造成信息失真、产生技术伦理及增大版权管理难度等问题进行说明,进而提出基于风险分类的动态治理、基于主体职责的系统管理、基于全球视角的协同治理等措施,以期为AIGC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宪春  解葳 《中国记者》2014,(2):102-103
当下社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信息从量的规模增长,转向质的精髓变革。传媒业正在经历着颠覆性变化,大数据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词。大数据伴随新媒体技术日益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引发新闻传播理念、传播流程模式等的颠覆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