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玮立  毛波 《兰台世界》2014,(12):145-146
清朝末年的福建,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中心地区,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代表,基督教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音乐之所以在世界每个国家传播,基督教可以说功不可没。福建的钢琴音乐正是由基督教的创立,才在整个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的福建,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中心地区,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代表,基督教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音乐之所以在世界每个国家传播,基督教可以说功不可没。福建的钢琴音乐正是由基督教的创立,才在整个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宗亦耘 《图书馆杂志》2012,(4):96+112-113
中国家谱是一种传统而私密的历史文献。随着社会的变迁,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传入,少数家谱记载了西方基督教文化进入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是近代洋务改革派、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著名外交家。作为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人物,他一生秉持"西学中源"说,有鲜明的思想特色。这一思想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充分自信,他认为西方强盛之由在中国有据可查,中国要做的是"考旧知新"。  相似文献   

6.
李华 《大观周刊》2012,(31):30-30
基督教作为西方国家民众信仰的主要宗教经由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存在的模式值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的学习,通过对基督教和其他世界性宗教纵向或横向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教理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基督教长盛不衰得以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以英译书刊出版为媒介的中学西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中国出版》2012,(2):63-66
晚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不断冲突、交融与整合的特殊历史阶段,以马礼逊、理雅各等为代表的新教传教士一方面肇始了以英语为媒介向中国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以英语为媒介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大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晚清时期以英语为媒介的中学西渐主要体现在新教传教士编纂的汉英双语字/词典、编写的汉英对照书籍、创办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报刊、英译中国文化经典著作等图书期刊出版发行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它在所有的中国传统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类文明不管进化到何种程度,孕育、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这一过程乃是一切正常人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孝道本应是人类普遍的主题。但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亲子关系之道上有着重要差异。在西方,受基督教文化的影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史料不断刊出,为研究清末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郭嵩焘、薛福成、张德彝等出洋大臣,系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外国尤其是在欧美的记载(如奏章、日记、札记、随笔等),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  相似文献   

11.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赖敏 《新闻爱好者》2011,(12):150-151
《老张的哲学》中客观地描绘了一系列好坏不一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因此从表面看来它是一篇非基督教话语主导的小说。但是在深层意义上,小说却是以基督教带来的新价值、新视角来塑造其人物形象的。这体现了老舍对于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与态度。这种矛盾情感在中国现代作家那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贺玉高 《新闻爱好者》2011,(24):150-151
《老张的哲学》中客观地描绘了一系列好坏不一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因此从表面看来它是一篇非基督教话语主导的小说。但是在深层意义上,小说却是以基督教带来的新价值、新视角来塑造其人物形象的。这体现了老舍对于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与态度。这种矛盾情感在中国现代作家那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著名公使郭嵩焘与薛福成均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伦敦与巴黎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反映了我国早期驻外使官对西方图书馆的接触和认识。研究和比较他们的图书馆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深入。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15.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编辑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西方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熊月之先生在其<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中将晚清百年(1811年~1911年)西学传人中国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1811年~1900年).基督教传教士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1].基督教传教士的编辑出版活动,特别是西方科学书籍的编译.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多从文化传播的的视角出发.而对其编辑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编辑界的贡献探讨较少,本文试略论之.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与半个多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中国历史息息相关.张学良早年接受西方启蒙教育可以说是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开始的.在青年会里他开始学习英语,接受两方文化和国际知识,打开了他接触欧美文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基督教会陆续派人来华传教,这与向来信奉佛教、道教的中国人产生抵触,影响最大的当推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的天津教案,此案令晚清重臣曾国藩名誉受损。长期以来我们接受这样的教育——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福音"是一种文化侵略,在这样的语境下往往全盘否定基督教会的有益作为。然而考查历史不难发现,教会与当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大开,西方传教士尾随列强军队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也纷纷效仿以前利玛窦等人的做法,通过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逐渐渗透传播基督教义.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他们在传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介绍或传播中西文化使者的角色,以至于当我们历史地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传教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时,不能忽视西方传教士的作用.他们在华创立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楼,引入西方教育模式、技术方法,传播西方图书馆管理理念.他们从事的图书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图书事业的一部分,对促进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和图书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洋务思想家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形成的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一个新派别,他们从理论上对“洋务运动” 进行阐述,在社会上积极鼓吹和宣传洋务,要求广泛地学习西方,对清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政治进行一定的改革.其主要人物有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陈炽等.洋务思想家是最早开始新闻实践活动的近代中国人.在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了解西方的情况,并亲身参与近代外报的实际编撰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进而开始创办自己的报刊,这个过程,又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报纸社会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大观周刊》2012,(28):49-49,47
基督教音乐是西方音乐艺术的源头和精髓,赞美诗是基督教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运用民族的语言、通俗易唱、和声丰满、灵性充盈而普及到全世界,在各国的基督教教堂中扎下根基,得到传扬。自t904年,英国牧师党居仁在赫章、威宁传教途中招收彝族入教以来,黔西北彝区的基督教活动一直延续不断。基督教文化在黔西北彝区一百余年的侵蚀与渗透,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当地彝族原有的文化样式,特别是赞美诗音乐的传播,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信教彝区的民间音乐文纯椿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