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元代王祯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是古代印刷技术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发明。王祯是一位多面手的科学家,他不仅是著名的农学家,又是机械学家,同时对印刷技术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人。他在宣州旌德(今安徽省)工作的时候。写了一部农书,因字数很多,不便刊板,就用两年的时間創造了三万多个木活字,准备用活字來印。活字造好后,先用来试印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试印的結果证明,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間便印了一百部。王祯造活字的方法是先挑选字写得好的人,把字写在纸上,再把  相似文献   

2.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无锡华氏、安氏用铜活字印刷了不少书籍,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近二三十年来,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华氏、安氏印书使用的不是铜活字,是锡活字.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认为明代铜活字印书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质疑.华氏、安氏使用的是铜铅锡合金的活字;明代人表述华氏、安氏铜活字印书时所采用的词语明显受到了长期以来所熟悉的雕版印刷术语的影响,我们对记载明代铜活字印书的这些基本资料,不能孤立地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背离事实.如果将相关资料联系起来考察,并且避免以后人的表述习惯来理解明代人的表述,就不会得出明代中期不存在铜活字印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无锡华氏、安氏采用活字铜版印书,其活字铜版印本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为古典文献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其价值应予彰显。一、印本的档案性成就了"活字铜版"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关于活字印本的学术研究十分繁盛,研究领域包括活字印刷的材质、技术、种类、印本,以及印书家的生平、成果、功绩等等。北宋以来,活字印刷的材质由胶泥扩展到金属、木材等,虽然历代都有印刷实践,至今存世的宋元时期活字印本却寥寥无几。汉文文献的金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用中文铅活字排印的书是马礼逊1815年开印的中英文混排的《中国语文词典》,其铅字是手工刻的。印刷史和出版史研究者张秀民和叶再生历来都认为该词典有一个专刻活字的准备阶段,活字是反复使用的。该词典仅印600部,国内极罕见,未曾验证。最近汪家熔找到了原书,从4836页原书看,自始  相似文献   

5.
连振斌 《历史档案》2012,(3):140-143
一"锡良档案"之由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锡良档案"是清末疆吏锡良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锡良,字清弼,号梦如,巴岳特氏,镶蓝旗蒙古人。他少年老成,励志勤学,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甲戌科进士,时年32岁,以即用知县分发山西,走上宦途。不久,因办理山西乡试和管解饷银入京出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图书馆,发现一部清道光年间李瑤用胶泥活字印刷的书籍:《校补金石例四种》,共计十七卷,四册。这部胶泥活字书,是吴郡(今苏州)李瑤根据宋代毕升发明和创造的泥活字印书法印成的。方法是先刻木字,翻成泥模,然后用澄浆泥做成一个个泥字,放进炉子烧炼之后,再加磨刮而成。李瑤用这种方法,于清道光九年(公元一八二九年)和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先后在杭州印成《南疆绎史勘本》(湖南省图书馆藏),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两书。毕升生活在宋朝雕刻印刷的全盛时代,他为了补救雕刻板印刷雕刻时间长,雕好以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仙屏书屋初集》,是清代道光年间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中的一部。它对于证明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籍版本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泥活字,是宋代毕升,于庆历(1041—1048)年间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最早发明的活字。这是世界印刷史上最早的一项伟大技术变革性的发明。这一发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其方法大致为:用胶泥制作并刻成单字,将单字入火进行烧结,使之变硬,然后将烧成的活字依韵排在字盘内,  相似文献   

8.
<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集部词别集类著录山东省图书馆藏王献唐校补并跋清钞本<风人松八十一阕>一卷,题明雪蓑子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收.是书一册,半页八行十九字,黑口,左右双边,无格.钤有"献唐手校"、"双行精舍鉴藏"、"世业耕读"、"南园书室"等印.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乐论>是<荀子>书中的一篇,战国后期儒家学派论述音乐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正>锡良,字清弼,姓巴岳特氏,镶蓝旗蒙古人,先后担任山西、河南、四川、云贵等省督抚,是清末重要的疆臣之一。1909年5月至1911年9月间,他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在到任之初,他即直接主持了中日安奉铁路的谈判。虽然关于安奉铁路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锡良在其中的作用仍是晦暗不明。本文  相似文献   

1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2.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秋桐、青桐、孤桐、柯老人、无卯等.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是民国初年名噪一时的政论家.他一生主编过近代期刊史上7份很有影响的报刊,<独立周报>是他继<苏报><国民日日报>和<民立报>之后主编的第一份期刊.因坚持"不偏不倚"和"朴实说理",在民国初年的思想界、言论界别树一帜,对当时一代进步青年的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代刻本印谱<秦汉印统>的研究,历来都受到版本界和印学界的重视,这是因为都有顾从德家族和罗王常参与;原拓二十部<集古印谱>流传不广、顾从德和罗王常在编辑<印薮>时,没有接受王樨登的建议改书名为<印薮>,而继续沿用<集古印谱>为谱名,从而造成二部不同的印谱重名现象;<印薮>的流传面很广,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人们以为<印薮>是原拓<集古印谱>的翻刻;因<秦汉印统>也是在<印薮>的基础上删改增补等原因,致使很多人都把<秦汉印统>、<印薮>、顾氏<集古印谱>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以前都是"唯一",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 是"惟一"?还是"唯一"?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唯、惟、维三字通用,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尚书>用"惟",<毛诗>用"维",<左传>用"唯".  相似文献   

15.
<百喻经>是佛经中最通俗的一种.1914年鲁迅曾自费在南京金陵刻印处印了100本,送给友人.两万多字,薄薄的,浅显易懂,学童可解.这本经好像是专给愚人讲的,其实却是智者应该懂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一、张三丰考 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关于其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据文献<太岳太和山志>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玄玄,三丰为其号."<张三丰外传>日:"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一名伸猷,字玄玄,道号昆阳.又称斗蓬,又呼张邋遢.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因政策调整,我曾供职10年的一家省级专业报被"关停".由于曾在<河南日报>发过几篇稿子,<大河报>一位副总编"慧眼识珠",我有幸加盟<大河报>.  相似文献   

18.
一、盛世修书肩负重任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具有46年历史的专业古籍出版社,有着编辑出版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经验,曾承担过<四库全书>、<古本小说集成>、<古本戏曲丛刊>、<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等大型古籍出版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自80年代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后,一直有续修<四库全书>的构想,但囿于人力物力等诸方面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19.
人们只知道,作为小说家的茅盾先生曾写过许多驰名中外的小说作品,却很少知道作为"诗人"的茅盾亦曾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一九二七年八月茅盾先生写的<留别云妹>便是其中之一.现根据阿英的<从东京回到武汉>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再谈D.A.M.     
笔者在香港<印艺学会月刊>第197期(2000年5月)上曾发表一稿,后<中国包装报>曾予转载.但为了进一步引起国内出版及印刷业界的重视,特借上海<出版与印刷>的专栏,再谈D.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