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因为韦韬先生(茅盾先生的儿子)所托,与黄山书社的新版《茅盾全集》的编辑高杨同志有了联系,其间我把我发现的茅盾从没有收进过人民文学版《茅盾全集》的文章和书信提供给出版社,使其全集更全.有一天,发现茅盾一封写于1946年给钱君匋先生的信,当时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十分兴奋.因为我知道,茅盾与钱君匋虽然是同一个县的老乡,而且从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并有了交往,作为装帧设计家的钱君匋还为茅盾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作品绘过封面,深得读者和作者的喜爱,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但是,在以往出版的茅盾书信集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茅盾写给钱君匋的信,所以看到茅盾这封写给钱君匋的信,我感到十分兴奋.然而,我读过这封信之后,发现茅盾与钱君匋的友谊竟然已经到熟不拘礼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曾为<泸溪报>题写过报头. 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不少县级创办了地方党报.处于湘西贫困山区的泸溪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那时,中共泸溪县委为适应形势发展,加强宣传的需要,于1956年9月15日创办了<泸溪报>.<泸溪报>由邮局在县内公开发行.创办初期为石印四开版,周二刊,发行2000多份;1958年改为铅印四开版,三日刊,最多每期发行8000多份.该报于1961年5月15日停刊,前后经历四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3.
杂说做杂家     
查<汉语大词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篇<要做杂家>的文章,就是我查某一词条时意外获知的.文中有曰:"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终于问世了.我一拿到样书,就急忙拨通北京的电话,把这喜讯告诉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同志,我们不约而同都说了一句:"可了却一个心愿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年初在北京韦韬先生的家中,我们就与老人相约回家乡参加市里组织的纪念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暨<茅盾墨迹>首发仪式的活动.为了能让纪念活动既隆重又庄严,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制定了几套方案,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在市政协的重视下出版了<茅盾墨迹>,从作品的选择与拍摄、释文的编校与排版、书稿的调色与装祯,我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还利用馆藏的茅盾档案资料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介绍茅盾生平的专题片.并制作了流动图片展板,给纪念活动营造了庄重、热烈的氛围.活动的当天,会场座无虚席.自始至终没有人提前退场.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倪墨炎先生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撰文,说:"在现代出版家中,成就显著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格外受到冷落的,我以为有两人:一个是李小峰,一个是吴朗西."(<发人深思的出版家:吴朗西>,见<中华读书报>2001.4.4)李小峰是北新书局的老板,曾出版过包括鲁迅先生著述在内的新文学作品.因拖欠过鲁迅先生的版税,被鲁迅先生告上过法庭.吴朗西先生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与晚年的鲁迅、巴金等交往甚密.  相似文献   

9.
记忆沙岭     
孙晓谦先生博客里<沙岭沙岭>网上论谈,一时间引起地域网民议热.我不知道他办此论谈的初衷,但我曾同他说,要写一点有关沙岭的东西,可因故迟迟不知从何动笔.我的小学是在盘山胜利小学读的.一次从母亲和别人闲谈时才知道我出生在沙岭老法院院内.  相似文献   

10.
3月24日上午,桐乡市政协和桐乡市档案局隆重举行茅盾先生逝世30周年暨<茅盾墨迹>首发仪式.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省政7协文史委副主任曾骅,嘉兴市政协副主席马玉华,嘉兴市档案局局长周军以及桐乡市四套班子领导,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先生等出席首发式.全市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1.
谁来解剖"麻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主席曾形象地把调查研究比作解剖"麻雀",而且身体力行写过许多生动的调查报告,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任何一篇都是原汁原味、血肉丰满、筋脉骨骼清楚,真是大手笔.  相似文献   

12.
张明帅档案: 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曾做过大学教师、政府公务员.1998年进入书业,现任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编.曾相继策划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系列、<知道就要做到>、<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笑着离开惠普>等经管励志类图书.  相似文献   

13.
因为工作需要,平时较为关注编辑出版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近些年,南京大学教授张志强先生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引起了同行的瞩目.虽然此前,本人曾翻阅过张先生的一些著作,也曾拜读过张先生发表于<中国出版>、<编辑学刊>等期刊上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4.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宋仁宗时布衣毕异发明的,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是个伟大创举,距今已近千年.毕异以后,制造活字的材料有多种,但什么时候用锡字,存世最早的锡活字印本是谁印的,还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文献记录,元代王祯曾试验过用锡字,是否印过书,文献不详,据传因锡字不易使墨,改用木活字,成功了,不但印过自编的<旌德县志>(佚),而且还写过一篇<造活字印书法>,编入所著的<农书>传世.其实据宋沈括<梦溪笔谈>记录,毕异也曾试验过木活字,因木有"沾水则高下不平"等缺陷,改用胶泥.  相似文献   

15.
钱君匋先生于1927年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任音乐美术书籍编辑兼装帧设计,先后为茅盾主编的<小说月刊>、叶圣陶主编的<妇女杂志>、周予同主编的<教育杂志>、杨江主编的<学生杂志>画封面、题头、尾花;后为鲁迅的<艺术论>、<十月>、<死魂灵>等作书面,深得其赞赏.此后,郁达夫、郑振铎、胡愈之、巴金、周作人、曹禺等名家皆请钱君匋创作并设计书封面,一时有"钱封面"之称.累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钱先生的书籍封面作品约有1700件之多.  相似文献   

16.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出版参考》2005,(14):40-4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在<文汇报>的"都市旧闻"专栏发表过一篇题为<一张创造社出版部股票>的短文,由于版面有限,文章写得较简,也没能登载这份股票的图影.想不到该文发表后,前后收到十几位读者的来电来信,其中不乏股票证券收藏的行家里手,因为他们不知"创造社"有股票存世,希望知道这份股票的来历,看一看这份股票的实样.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1923年2月8日,<新文化>月刊在大连创办,发起人是大连中华青年会会长傅立鱼先生.<新文化>创刊后,远在广州的孙中山先生亲自写来贺信,并为该刊挥笔题词,写下了"宣传文化"四个大字.他祝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人民,敢于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伟大创举.这是孙中山先生给大连写的惟一题词.1924年4月,<新文化>改名为<青年翼>,成为大连中华青年会的会刊,先后出版了7卷67册.  相似文献   

20.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大公报>--"<大公报>的100年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①方汉奇先生也曾说<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