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进入新时期,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本文以广西广播电视区域性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特别是国产优秀影视剧译制播出为例,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传播的思考建议。提出思想认识方面要提升高度,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合力,一体推进国际传播事业;优质内容,尤其是优秀现代题材的国产影视作品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基础,需要提升本领,创作、译配、制作、传播好剧,实现高质量的国际传播;完善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战略要求,要创新体制机制、重视新技术新业态运用、深化理论研究和实效评估,助力国际传播走深走实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蔡虹 《新闻战线》2020,(1):86-88
在对外传播中,一方面要"借船出海",适当、合理地利用他国的文化规则,另一方面也要"造船出海",培养既懂国情、通晓对外传播规律,也能应用新技术的高端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确立中国的规则体系,提升中国媒体在全球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媒介技术演进为脉络,评述国际传播格局的历史变化,并通过对史实的总结归纳,预测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趋势。本文预测ChatGPT时代国际传播动态格局的可能图景,一方面,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将取决于三大要素:数字殖民主义与互联网精神的整体张力;后发国家的“中等强国困境”;地缘政治中的“人工智能竞赛”。另一方面,就全球传播体系的总体结构而言,盎格鲁文化圈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始终占据实力优势;全球南方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拥有道义优势但容易受新技术宰制;国际传播格局呈现多孔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国际核心期刊中66篇"学术传播"研究论文的综述,归纳得出国外学术传播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问卷调查、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等方法呈现3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研究整合发展的核心传播渠道;考察网络与新技术使用行为和态度;制定针对存在问题的应对方法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国际传播日益青睐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介。二、商业利益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决定因素。三、国际传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1、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2、国际传播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进程,又直接为国际财团服务形成经济垄断。3、国际传播在总体上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4)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胡迅  相似文献   

6.
朱新梅 《传媒》2021,(22):19-23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示精神,广电管理部门和全行业在引导和发展网络视听方面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政治站位,加快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国际传播转型升级,实现从内容传播向战略转播、故事传播向价值传播、单一维度传播向多维度传播,有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试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谈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有关话题。  相似文献   

8.
纵观2019年,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承上启下关键之年。这一年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完备,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网络法治等各方面成效明显;网络综合治理形式更加丰富,中央与地方联动,网上与网下一体,多主体参与,形成网络综合治理强大合力。在新时代下,网络综合治理的推进既有速度,又有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重要工作,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开展网络文明引导、  相似文献   

10.
程奇芳 《传媒》2020,(1):35-37
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时代发展的战略要义。但客观来讲,由于市场环境、文化差异、品牌输出等方面的制约,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显著成功的主流媒体并不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缺乏示范引领性。而熊猫频道则是一个特例,在品牌定位、内容生产、视觉设计和社交传播方面,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又形成了普适性的引领,在深化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改革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南传播》2021,(10):155-157
<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在总体十二章的规划内容中,从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到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从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舆论引导创新体系,到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传播,从科技创新、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优化、国际传播等方面做了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舆论生态的不断变化,我国政治传播在网络空间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以大数据及精准投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网络政治广告,为加强政治传播提供了新选择。面对政治传播在网络空间的诸多安全挑战,可以从健全新型网络政治广告内容体系、建立新型网络政治广告融媒体传播体系、利用新兴技术丰富新型网络政治广告表达形式和完善新型网络政治广告人才体系等方面着手应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传统的无线广播已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求。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把国际台建设成为集无线广播、在线广播和多媒体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新型媒体是大势所趋。在奥运会期间,国际台利用自身语言优势,采用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开展了对多国残奥代表团的网络视频直播访谈,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主题策划     
本期《聚焦》主题是《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编辑部特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撰写评论员文章《新技术派生新媒体新媒体催生新观念》。文章指出,数字化技术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引发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变化与重组,进而带来一系列新闻理念和实务的突破与创新。具体体现在第一,强调在新闻现场生产新闻。第二,重视现场形成观点的能力。第三,新闻解释权的竞争加剧。第四,网络视频新闻异军突起。第五,确立国际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深刻发展与变革,传媒集团、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与扩张,这无疑对信息资源在国际社会的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拟从国际传播的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方面来探讨国际传播在新环境新技术之下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做好国际传播,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平台的协同作用,强化四个基础,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注重话语体系转换,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合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7.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1,(3):28-36
人类社会进入"后疫情"时代,政治、技术、文化领域的宏观变迁深刻嵌入国际社会的信息传播机理之中,促动着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革新。因而,在新形势下拓展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家身份建构的话语调适、话语应对模式的重建、全球信息价值观的重塑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维度转向,并从理念路径、技术路径、文化路径等方面描摹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实践重构图景,以期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后疫情时代,为提升我国的话语软实力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迪 《新闻传播》2023,(17):19-21
全媒体时代借助于新技术赋能,人民法院要从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态等方面综合发力,将传播技术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在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因势利导,有效提升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过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传播优势,探索从健全典型案例效力实现的体系机制和加强典型案例普法宣教的示范价值等方面,在实践中有力提升典型案例的综合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