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凌菁 《东南传播》2011,(11):51-52
“性别与媒介”研究一直是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媒介女性形象问题的探讨上,对女性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生产中形成的非均衡性报道的成因、媒介对性别意识建构等方面探讨的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试图拓宽“...  相似文献   

2.
张婧静 《新闻世界》2013,(10):329-330
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媒介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会对国家形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研究是政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开始,先定义国家形象和媒介形象,然后对中国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给出关于中国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倩 《军事记者》2009,(8):54-55
如果说权威是媒介的品牌的话,那么,媒介典型人物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媒介的“代言”,是媒介形象的骨干部分。媒介的权威建立在受众对媒介的信任之上,而媒介形象中典型人物的多少以及他们的受关注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媒介典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地区媒介形象是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地区外部投资者、游客以及内部市民的态度评价。那么,地区媒介形象的社会建构机制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有利于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良好的地区媒介形象。本文以解释学的“成见”理论和传播学的“刻板印象”理论为根据,借助《人民日报》等媒介的报道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媒介形象的形成与“成见”或“刻板印象”有关,“传统”(经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地区突发性事件等)与“权威”(个体权威、权威机构、大型节庆活动)在地区刻板印象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的概念,“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①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在人文社科领域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媒介和社会性别的关系自然是无法避免的研究课题。随着媒介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同的传播现象和传播形态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电视荧屏上的“暖男”形象便是当前研究媒介和性别建构的现象之一,虽然涉及的是男性形象,但是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心理和女性主义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当今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地比喻成一杯由“暴利”和“泡沫”调和而成的“鸡尾酒”。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一“泡沫说”,但都无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里我们从大众传播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理论。 一、媒介产业化理论 首先应该说明,关于“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目前由于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在理论界未达成共识或在政策上未取得“合法地位”,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清晰的理论体系。而在实践领域,则对“媒介产业化”这一概念给予了较为统一的肯定认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媒介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尽管品牌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性已为媒介人所共识,但由于品牌理论引入中国媒介市场的时间太短,再加上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层面并没有成熟的经验,所以仍处于摸索阶段,自然存在种种不足。缺乏正确的品牌认识。一方面,因为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媒介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很多媒介从业者没有真正领悟到品牌意识,他们认为只要有发行有收视率就可以办好媒介,但事实上很多媒介只能勉力支撑,根本谈不上有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媒介经营者们渴望打造出强势媒介品牌,但客观上既对品牌理论“消化不良”又大多缺少品牌培育的实际经验,因此对媒介品牌的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9.
胡安琪  杨佳 《新闻窗》2013,(1):30-31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一直是“媒介与女性”研究聚焦的重点,在传统媒体领域,尤其是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再现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形成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较成熟的实证积累。  相似文献   

10.
王莹 《新闻前哨》2005,(4):51-52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品牌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消 费心理的主要趋势,由于媒介可选择性的增强和受众的日趋 成熟,受众对媒介品牌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提升。要树立媒介的 品牌竞争力,准确的媒介品牌定位是前提。媒介品牌定位是指 对媒介产品和媒介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受众的心 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让受众对其整体品质或 优越性做出有利的感知。媒介品牌定位包含读者、内容、风格、 形象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论述报纸品牌定位的心理导 向特征、竞争性特征以及其动态性特征。 定位的概念来自于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和杰·特劳 特。他们对定位下的定义是:"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 智所下的功夫""说得确切些,公司必须在预期客户头脑里 建立一个'地位',它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 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自1990年代中期兴起后,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取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下,产生研究热潮,并保持了稳定的学术产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节点,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2008年,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主导下,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呈现出自发与理论依附状态;而从2008年至今,中国学者逐渐超越以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表述,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对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决定性影响,扬弃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以历史向度关注国家在场不仅照亮了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盲区,也释放了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的本土动力,更凸显了将以女性媒介形象为表征的妇女问题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品牌传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品牌”是传播的产物 ,品牌研究应定位于传播学 ,提出“品牌传播”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其提出背景为 :世界市场制胜的关键是品牌传播 ,媒介的市场生存需服务于品牌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空前凸显品牌因素。而品牌传播的特点则为 :信息的聚合性 ,受众的目标性 ,媒介的多元化 ,操作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赵之昱 《今传媒》2022,30(1):119-122
卡通形象因其具备象征性功能,无论对商业机构或是文化活动,均能够作为媒介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卡通形象以简洁且具有亲和力的外型、拟人怀旧的特性,成为适合当代人审美意趣的产物。随着大众审美与品位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视觉化体验的需求也逐步升高。因此,作为受众与品牌之间的沟通媒介,探索卡通品牌推广形象的设计方法、步骤是极其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以第十六届“挑战杯”卡通推广形象为例,进行探讨与分析。运用营销学情感销售主张理论(ESP),探讨基于受众情感体验,卡通品牌推广形象的构成元素及设计方法。通过本届挑战杯吉祥物的设计,进一步说明ESP策略在卡通品牌推广形象设计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再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媒介不仅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解、认知农民工的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定义,并可能成为其行为举止的参考规范.因此,从建构论视角研究媒介对农民工群体形象的再现,分析再现的深层动因,解决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扭曲再现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哲平 《当代传播》2008,(1):106-108
<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其著作<大媒体潮>中预测,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无论是新兴媒介品牌对传统介品牌资源的争夺,还是同类媒介品牌之间的竞争,都将会使媒介市场更加不平静.媒介市场竞争已逐渐成为品牌的较量.以品牌来建立媒介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树立媒介形象,已成为十分有效的媒介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佳敏 《今传媒》2020,28(1):48-53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纷纷进行媒介形象建设。东方卫视从一个处境尴尬的省级卫视脱胎换骨成为中国最新锐的电视品牌,媒介形象建设对其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东方卫视媒介形象建设的特点,来思考现今中国媒介形象建设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规避哪些风险,从而在媒介形象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9.
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碎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本文所要研究的正是社会学领域中的“碎片化”。在阶层“碎片化”的基础上,消费、品牌、媒介、生活方式也正朝着“碎片化”方向发生着相应变化。本文的结论是:“产品功效”重新成为品牌定义的精髓;“大众媒体”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提升;个性化意识在消费中的作用提升。总之分散的理性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与文化等实力的较量,品牌恰属于这两个范畴交界范围内.首先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品牌与品牌国际化的定义,品牌国际化的形象策划与经营管理理论;再分析中国品牌内忧外患的现状与亟需拓宽市场的问题;后结合国际品牌成功的启示性案例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总结出合理布局培训与文化运用推广策略的营销方式补充,主要基于内外软实力运用框架.希望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提出恰当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企业发展盈利与中国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