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共新闻业的核心是公众对于新闻业的参与.博客传播打破了专业传媒机构对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垄断地位,使普通公民充当业余记者承担起了新闻报道的任务,在推进公共新闻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博客的传播主体多为业余记者,缺乏信息采编的专业技能,难以驾驭复杂持久的深度报道.尤其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大量博客的信息加工仍然依赖于基于专业媒体的报道.因而,博客传播与专业媒体的汇流成为今后公共新闻业发展的一大走向.  相似文献   

2.
新闻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何去何从?在网络的持续冲击下,新闻业到底需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笔者以为,当前的中国媒体需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日本新闻业的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日本的新闻业看上去充满了民主之风,实际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的政策和媒体自身。文章分析了日本新闻业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日本新闻业实用主义风潮的本质,对新闻业唯政治马首是瞻的情况进行了批评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目前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的巨大转变,是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同步的,新兴媒体对于新闻业的影响,也必然会在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实践当中被深刻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2015年初以来的一系列关于传媒伦理的争议事件表明,鉴于大众媒介所面临的传播语境的急剧变化,仅仅以"这是新闻业的正常操作方式"来应答大众的愤怒质疑,很难不被视为把持话语权的傲慢;但与此同时,"消费新闻当事人"的标签一旦贴上,媒体则难免在报道过程中举步维艰。本文讨论了在新闻业与公众间已经产生明显共识分裂的现状下,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钟元 《新闻三昧》2001,(3):30-30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影响,但对新闻业无直接影响,因为新闻业属于非物品贸易,系服务业范围之内。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服务业是否开放,以及开放的程度如何,由该组织的成员国本身决定。我国新闻业至少暂且是不开放的,所以不会受到它的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是不小的。比如“入世”后,我国已确定会开放报刊发行业、广告业。上海一家发行公司已有德国资本进入。某些刊物,如时尚、休闲类的刊物已开始在我国发行,渐渐还有其他刊物也会准许在中国发行。“入世”后国外发行公司会凭  相似文献   

7.
在越来越激烈的融媒体竞争环境中,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成为媒体兵家必争之地。传统广电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新闻资讯生产能力、强大的音频制作能力,扬长避短,打造语音类新闻资讯公众号产品?这是新闻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由谁来书写?方汉奇就是一位书写新闻业发展史的人。聆听过他讲课的人,说他旁征博引,对史实如数家珍,是一部活的"中国新闻史百科全书"。拜读他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卓越新闻研究项目组”在“美国新闻媒体现状”2006年度报告中分析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成功背景下美国新闻业的困境与变数,提出了美国新闻业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指出:新闻业将朝着采编更透明、更专业,视野更宽阔的方向前进。新、旧媒体之间融合不可避免,但威胁甚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4):83-95
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创建并以清教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基督教国家,清教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基调和底色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美国新闻业的宗教渊源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采用历史发生学方法,分析清教传统与美国早期新闻业的互动,在清教的视野下关照美国新闻业的起源,目标是呈现出美国早期新闻业的宗教底色,进而揭示出早期新闻业清教传统的变迁和上帝角色转型的深层原因。经梳理发现,现代新闻并不是个彻底理性化的、世俗化的产品,而是有着鲜明的清教渊源,从17世纪-18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业中的宗教观经历了从"唯上帝论"到"理性宗教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何去何从?在网络的持续冲击下,新闻业到底需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笔者以为,当前的中国媒体需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陈昌凤 《新闻界》2023,(6):4-12
文章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实践及其效应入手,探究其对新闻传播的业务、机制的影响,以及对新闻专业、新闻理念和记者定位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快速运用于国际大型媒体机构,但由于其模型本身的局限和使用中的问题,它在赋能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够优化新闻业。新闻本源于社会实践,目前学界业界的讨论通常限于实务应用层面,但生成式智能正在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变革新闻工作机制,并驱动新闻的多模态转换,是否挑战了新闻观念?智能数据驱动新闻是否挑战了新闻专业的基础?用智能技术替代采写,是否挑战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实践观、记者的角色?本文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变革将超越功能层面,深入到新闻的理念和结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匡恺  刘勇亮 《中国出版》2023,(22):16-21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逐渐走向规范化,形成了“数字媒体集群”,新闻环境也因此从去中心化走向再中心化。在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之下,媒体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了更为深度的协作。但数字媒体空间的复杂性也给新闻业带来了众多挑战,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情绪的极化、新闻生产队伍的缩减,都在影响着新闻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闻从业者要以新闻为中心,锚定新闻业的回应之道。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大量出现的现实条件下,媒体融合不断加深,各种新闻部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新闻编辑都在进行功能的转变,将自身的结构进行重构,以实现新闻业的发展。文章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媒体融合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新闻编辑的转型状况,对于新闻编辑功能的转变提出独特的意见,促进新闻业的转型,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兴数字新闻媒体的成长给新闻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2014年《美国媒体状况报告》(State of the News Media2014)认为:以赫芬顿邮报㈨和Pro Publica②为代表的这类机构创造了新闻业新的职业市场;推出了一些极有影响力的原创报道;改变着受众消费新闻的方式……本文拟通过考察美国新兴数字新闻媒体的特点,探析其成长给新闻业带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1):4-13
本文从宏观维度的新闻业年度变化,以及中观维度的新闻业行动者、内容、分发、受众等四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整体勾勒2018年中国新闻业的变化图景。总体上看,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是本年度新闻业的重要变化,新闻业发展的年度特点主要包括:1.新闻行动者方面,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共生于新新闻生态中;2.新闻内容方面,短视频在严格监管下发展迅猛;3.新闻分发方面,平台化和智能化分发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新闻受众方面,用户呈现参与主动性和表达情绪化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平台媒体将比专业媒体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2,(1)
本文以2021年中国新闻业典型案例、重大事件和行业数据为基础,梳理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文章重点聚焦以建党百年为代表的重大主题宣传、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公共危机传播、以东京奥运会为代表的全球事件报道等三类重大事件主题报道,从内容、形式、渠道、传播效果等方面展现本年度新闻业的报道表现,并立足数字新闻业发展和现代传播体系建构,对2021年中国新闻业的实践特点进行概括。头部中央级媒体持续引领,部分省市媒体加快转型,一批县级融媒体中心迭代升级,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加速推进。未来,在智能传播新技术的驱动和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化的影响下,中国新闻业需要培育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更加健全的现代传播体系,强化原创内容生产、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冲击与吸纳: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常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新闻制作和发布的方式,互联网究竟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有何区别?本文尝试从新闻常规的角度来对上述问题做一解析,在梳理相关西方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新闻实践对此做一探索性的研究,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三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媒体是区块链技术给新闻业带来颠覆式重塑的产物,主要在新闻产制、媒体运营以及新闻治理三大板块发力,给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机制,对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平台的形成、数字版权库的构建、网络谣言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块链媒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路径省思,以期望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带来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田浩  常江 《中国编辑》2023,(Z1):105-112
数字化进程重塑了当下的新闻生态,给新闻业带来了琐碎化的危险和丧失公共信任的危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剧场新闻就是新闻业将戏剧和表演元素融入真实新闻事件的讲述过程以回应这一危机的创新实践。剧场新闻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戏剧的美学属性抵消数字新闻生态的浅表倾向,并以实体或虚拟剧场为媒介探索新闻业与受众(用户)建立积极情感连接的可能路径。从叙事形式、用户关系和价值意涵三个维度出发,可知成功的剧场新闻实践能够重新拉近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疏离的关系,培育积极的新闻社区感,重建新闻业的社会信任。剧场新闻实践为业界和学界重新思考包括真实性在内的诸多基本新闻观念提供了依据,但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的影响和新闻业的平台化趋势也为这种创新样态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