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的发展使得民俗传承途径发生变迁.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要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馆藏民俗文献入手开展民俗文献数字化和民俗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要与博物馆、档案馆、民俗学研究机构、民俗团体合作,进行民俗调查和民众访谈,并利用公共图书馆的Web2.0互动平台向用户征集民俗资料、传播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佤族歌谣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民俗事象,它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方面立体地展现出佤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世界。这里我们探讨了佤族歌谣蕴含的精神民俗与社会民俗事象,包括木鼓崇拜、猎头祭谷、剽牛献祭等佤族宗教信仰及婚恋习俗与丧葬习俗。佤族民俗与佤族歌谣相伴而生,相互印证。佤族歌谣是佤族民俗独特的传承方式,是传递佤族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郑骋 《东南传播》2021,(6):87-90
文章通过集体记忆理论,阐释了传统节庆与依托节庆开展的烟花火龙的关系以及内在逻辑,春节是文化记忆和传承国家级非遗乔林烟花火龙的重要栽体.以国家级非遗乔林烟花火龙民俗为例,阐述了在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春节开展烟花火龙民俗活动对非遗传承的影响因素.推动节庆和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从烧龙——村落塑造的集体记忆;春节——烧龙活态传承的载体;非遗——节庆保育和文化的传承;节庆——赋予非遗社会文化功能4个方面探讨如何借助节庆优化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模式,以此为其他在节庆举行的非遗活动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颜雪洋 《东南传播》2012,(4):99-100
节日民俗大多是从远古时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文化沉淀发展流传下来,是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思想、民间信仰等悠久的文明沉淀和凝聚。面对节日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化的现象,本文将节日民俗与动画创作相结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展望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创作前景及创作价值,探寻节日民俗文化类动画的市场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6.
进入信息社会,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且相互影响,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用科技的手段保存濒临消失的民俗技艺,成为当前民俗学者最为关心的议题,传统民俗档案馆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这些问题逐一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文化传承和展示民间技艺的艺术语言,经漫长时间的淬炼,与地域环境、民生相融,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建筑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能直接反映传统文化风貌.2016年5月,科学出版社推出李琰君教授所著的《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研究》一书,以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门、窗为研究重点,对其分类、演进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传统民居门窗制作工艺、材料应用、图案色彩、民俗审美等信息,为读者揭示关中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灯彩歌舞不仅蕴涵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特性,还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艺术特征.它传承了丰厚的客家民俗与文化特性,故而应该对其实行切实有效的动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制作应遵循真善美的艺术原则,立足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充分运用包括同期声、解说、视频、模拟再现、歌曲辅助等艺术手段,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具有传承历史、展现民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晨 《兰台世界》2016,(13):78-79
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伊斯兰文化也为维吾尔族民俗档案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加强维吾尔族民俗档案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传承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民间谚语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表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各类民俗的沉淀,与当地的民间故事、传承典故等关系密切,多由方言组成。  相似文献   

12.
《新周刊》作为一份周末刊是《秦皇岛日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秦皇岛日报》作为中共秦皇岛市委机关报,属于党报范畴。党报的党性原则要求党报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完全一致,必须忠实地、无条件地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周刊》以其每周一刊的特性有着与新闻正刊相区别之处,除了新闻时效性之外,更有理由、有资格进行新闻深度挖掘。《新周刊》在传承秦皇岛本地文化上应该具备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是特定区域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特性。她涉及到历史学、方志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地域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可以有多个视角、多种方法、多条渠道。村名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方志,作为一种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民俗的记载。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民间的生活事项。将一事或一物归为民俗,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特征:一是传承性,它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偶尔盛事称不上民俗;二是群众性,它不是个别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储冬爱 《文化遗产》2014,(6):111-117
西和是偏居西北的小县,珠村则是华南大都市广州广受关注的“城中村”,两地的乞巧文化同样繁盛,分别成为原生态民俗与都市新民俗的代表.通过节日名谓与时间周期、乞巧仪式与程序、文化内涵与功能、节俗传承与变迁四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发现,西和乞巧传统相对稳固清晰,广州则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迁;两地对比鲜明,承载了各自的地域文化传统,前者表现为抒情的审美特质,礼仪性突出,后者则表现出强烈的务实风格,更重个性自由,二者都拆射出乞巧习俗在当下的传承态势.两地在传承方面可相互借鉴,广州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先驱,“城中村”乞巧风俗的变迁更具有突出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衰与传承,直接影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活动传承的相关问题,明确民俗体育活动发展的方向,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谭东辉  金慧惠 《东南传播》2011,(10):116-118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我国古老体育文化活化石,也是我国古老的农耕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体育的进步,主要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在多元文化(包括多元体育文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促进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将是一种对地方性文化进...  相似文献   

18.
面花艺术是传统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蕴涵着图腾崇拜、地域文化特征、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面花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困境.本论文以华县花馍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及艺术文化内涵,并结合国内相关艺术产业创新实例探究"互联网+"时代面花艺术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传承和创新的相关举措,力图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文化生产力融合精神的价值体系、物质的符号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人居建筑、视听媒体、游戏动漫、会展广告等,每年以实实在在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告诉我们文化生产力的物质属性;历史传承、宗教信仰、民族风情、节庆民俗等则告诉我们文化生产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颜湘君  罗威 《东南传播》2016,(10):118-119
在中外花木兰题材的影视剧中,中国传统民俗元素充溢其间,这些民俗元素不仅深蕴着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内涵,而且民俗事象作为影像又具有多种艺术功效,不仅调节影视剧情的叙事节奏,而且提升了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性和教化功能。研究花木兰题材影视剧中的民俗文本,探究民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