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金球  陈炜泽 《大观周刊》2012,(46):144-144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怎样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市民的排斥与偏见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市民的排斥以及偏见,只有市民接纳农民工,二者双向互动才能够真正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既需要制度变革,也需要从非制度层面的人际传播等方面来让市民和农民工做到心理融合。  相似文献   

3.
帮助无法退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使其逐步适应城市规则并成为城市市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众传媒作为个体介入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有待挖掘。本文从社会距离的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媒介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众传媒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价值与作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型,在趋缓的局势下,突显出多个亮点,通过机构调整,未来,经济将拥有五大增长机遇。第一,城乡结构,通过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调查显示2012年城镇化率为52.6%,但实际为35%,数据表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却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权利,若能提高农民工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冒平 《大观周刊》2012,(51):63-63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可喜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本文从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当前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与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入的生产和文化空间要求更高。公共图书馆在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满足其文化服务需要方面有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生产和文化空间的转换。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信息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中需要信息交换,有着多元化的信息融合诉求。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重要支撑功能。我国发挥信息化功能的条件已经具备,应该切实推进全国性农民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档案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并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农民工特点的档案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农民工社保档案管理制度,但农民工社保档案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城市之中,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众传媒作为舆论的载体和传播者,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探讨了大众传媒在农民工形象塑造、利益表达、媒介素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与应承担的责任,并就大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农民工"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的群体.怎样帮助这部分人适应城市,实现农民工城市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传播学为切入点,对大众传播媒介怎样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使之继续社会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白佳蕊 《大观周刊》2013,(3):250-250,253
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在形象上容易受到歧视,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即如果农民工在形象上有所改观,人们对其态度是否会改善进行了田野调查并进行实验,实验证明了农民工在外貌上的确受到歧视,并且得出了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确实会因服饰的改变而得到不同的待遇,另外笔者根据对农民工外貌受歧视的现象的具体表现、原图、以及针对政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国的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免遭受歧视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我国农民工档案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强,全国许多地区纷纷为农民工建立了个人档案.建立农民工档案,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和推动劳动力的输出,客观上有利于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为城市管理和服务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流动人口管理、社会秩序维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圣贺  李彬 《新闻传播》2013,(6):172-173
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局。影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网络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根据调查结果,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价值与影响提供启发,并就如何有效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重点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决定连续三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截至8月底,我国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半数以上参加了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今年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制度正逐渐代替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的旧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做好社会保障报道,创新报道形式,及时传递和解释中央的政策措施,引导与之相关的各种舆论,是媒体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本刊特组织专题研讨新时期的社会保障报道,并期待读者持续关注、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的四家日报为例,本文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考察了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农民工这一城市“差异人群”的“再现”或曰群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及在城市社会获得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基本的发现是:我国城市报纸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公共形象,其中得到最频繁再现的形象是“受难形象”和“负面行为者”形象。这两种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其中,“受难叙事”和受难形象有助于农民工群体自身主体经验的表达,并促进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理解和认同;负面行为叙事和负面形象则倾向于将农民工再现为城市社会的“威胁”和“麻烦”,抑制了农民工群体的主体经验表达,并阻碍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获得文化承认。本文比较了不同市场取向报纸在上述方面之表现的差异,提出了改进对“差异人群”进行新闻报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以及城市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城市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城市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色服务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全国农民工已达2.3亿人口,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证,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农民工档案。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是促进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8.
董宁波 《大观周刊》2011,(37):69-6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的逐步深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城市,以及融入过程自身的主观幸福感提升,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心理因素分析,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对策。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于城市社会出现的新生社会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但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闻报道存在政策导向化、报道污名化、报道主观化等问题.论文对如何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亿农民工离乡背井,进入城镇,成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外的一个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占高危产业工人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的“劳保”状态在恶化。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矿工,都是“农民工”卖命的行业。2006《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指出了“无保障”是“高危劳动力”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据湖南永州有关部门调查,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31%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