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现代传播学认为,传播的主体正在由传播者本位向接受者本位转化,它要求传播者必须懂得受众的实际需要是什么.有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依次为:与自己相关的事、身边的事、社区的事、所处的地区及种族,最后才是国际上的事.由此可以看出,普通受众对于不同新闻的选择标准,除了重要性和时效性外,贴近性应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谋求地域特色实际上就是强化新闻的这种贴近性.如今,定位于区域受众的电视媒体越来越受到欢迎.而要使这类电视节目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则必须注重其在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我们平时常说“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这个“贴近性”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在现实的新闻理论中,人们又经常谈到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地点离受众越近受众越感兴趣,反之则亦然。纽约发生大楼倒塌,纽约市的居民最为关注,北京的居民对此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只要是的确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就必然是具有广泛性,就…  相似文献   

3.
“贴近性”的现实意义所谓“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来说,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现实的新闻理论中,还经常谈到“接近性”一词。但是“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新闻的内容而言。即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越近越重要。譬如,不久前结束的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对淄博人来说,新闻价值就比其它地方的人大一些。淄博人很关注,其它地方的受众也许会一览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的信息,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近年来,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媒体应对竞争的不二法门.全国各地方台也通过对广播新闻本土化的探索,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广播新闻本土化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拟结合福建省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实际,探析地方台广播新闻本土化的内涵、特点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社会新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有的甚至成了某些媒体闯荡市场的“杀手锏”。因此,社会新闻的贴近性原则在采编实践中愈益凸现。社会新闻的贴近性原则,是指不论社会新闻的内容如何,都必须合乎紧扣时代节奏、紧随社会生活、紧贴受众视点的要求,惟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由于在题材、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与时政新闻有着差异,并且报道视角也不同于时政新闻,因此,与受众的贴近性更强.融媒体语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创新求变,以适应融合传播的需要.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向度,即题材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力度,以此来确保其持续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报道内容能否被受众所选择所接受,是检验传播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新闻传播要增强贴近性,强化传播效果,就必须注重研究受众心理、把握受众心理规律,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去策划选题、创新形式、采编稿件,使新闻产品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报刊思想理论宣传同样如此,它要为受众所注意、理解和记忆,也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在研究受众心理特征、适应受众心理活动规律上做文章。《生活与修养》专版作为《解放军报》的一个传统思想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8.
张鸣  刘丹 《视听界》2004,(4):55-57
尽管新闻传播市场上有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之说, 但就其市场地位而言,新闻传播的贴近性实现得越好,受众的忠诚度也就越高,市场地位也就越牢固。所以,新闻媒体努力实现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不仅仅是中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希望,更应该把它看作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今天网络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而本土的热线新闻一直是纸媒拉近读者情感和心理距离的最前沿阵地.网络媒体对纸媒体热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纸媒的线索分流、受众的分流和新闻文风改变等三个方面.如何应对网络对本土热线新闻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热线新闻乃至纸媒今后应该长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愈演愈烈的今天,媒体大战迫使大批报纸、电视台纷纷以改版、扩版的形式来满足于受众的胃口.与此同时,一批专业性的报纸、专业性的频道也蜂拥而上.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些机关党报也开始改革以往的编排方式和只从指导性、工作性上取合新闻的标准,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在探索增进新闻的贴近性的问题上,媒体已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媒体应当牢固树立受众意识,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满足受众的需求.首先应该了解受众的需要,并据此确定自己的创办宗旨,指导和服务不同的受众.媒体的分众化正是在受众细分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汪杨 《新闻通讯》2013,(3):57-58
电视民生新闻深受观众喜爱。与传统的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化视角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就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2.
谈起新闻的属性,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如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党性、新闻的指导性、服务性等,但是,这些属性最终都要通过新闻受众的看、听、读来感受、反应、体现并发挥作用。新闻只是一种载体,它的价值、效果和作用只有让新闻受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才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全部意义。这也就是新闻的贴近性。一、应把新闻的贴近性提高到重要位  相似文献   

13.
温涛 《新闻窗》2012,(2):100-100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县级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县级电视新闻的贴近性,阐述了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就要抓住受众的利益需求,心理需求和收视习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广电媒体数量众多,受众群体庞大,其生存却危机重重。本土化是地市级广电媒体天然的优势,也是当前困境的突破口,本土新闻吸引受众,本土服务留住受众,本土文化满足受众。地市级广电媒体只有坚守本土化战略,重建主流媒体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作为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地市级党报应进一步增强"主阵地意识",创新传播路径,打造权威性强、贴近性强、传播及时、受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主流媒体平台,从商业媒体、自媒体的重重包围中获得突围,在全媒体时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受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强烈渴求,是新闻贴近性的现实表达.它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一是推崇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民生新闻这个过去新闻的死角改造成新闻亮点;二是现场报道,突出第一时间的新闻价值;三是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四是提供信息,适应快速的生活变化.但是,民生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从前格式化、八股化的新闻模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新闻受众有多元化的需求,而媒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就必须转变新闻制作观念,打破固有的新闻模式。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在中国的传媒市场应运而生。用故事化的手法讲述新闻,能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确保自己的受众群体。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撰写、制作新闻的新的思路和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新闻叙事模式。然而过犹不及,对于故事化的过度追求反而会有损于新闻的质量与媒体的公信力。故事化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冲击、使新闻流于浅薄化的隐患和对新闻其他功能发挥的影响,都成为当下传媒人值得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崛起,标志着新闻领域改革与创新迈出了一大步,也给电视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生新闻的出炉究竟给媒体和受众带来多大作用和影响?值得探究。简析民生新闻的几个特点1.具有贴近性。民生新闻体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弱势群体的三贴近本义,如《新闻夜航》节目,报道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城市居民供水供热问题,房  相似文献   

20.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威性、贴近性、亲和力"已构成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特征。与中央级党报不同,地市党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贴近性为核心,以权威性、亲和力为两翼,精心打造党报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亲和力,树立了党报的良好形象。贴近性:全力打造党报竞争优势讲新闻的贴近性,离不开新闻受众,首先要弄清贴近的对象是谁。作为党报的新闻受众,主流读者是党政机关、企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