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是博物馆专业人员自律的一种方法,它清楚地阐明了公众对博物馆行业可能有的合理的期望。要使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真正成为贯穿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一种命令和约束力,还需结合各环节的职业活动特点适时进行培训,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意识,将提高自身的总体业务素养当成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迅速;但是,也有一些运营管理问题困扰着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本文将从博物馆专业化运营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与管理的问题。主要从高校博物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高校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博物馆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坚守、立体的多层次的社会网络的建立与融入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其用于行业自律的职业道德规范,博物馆也不例外。自1986年国际博协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会通过《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以来,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其专业人员所接受,成为国际博物馆界除《国际博协章程》之外一个最重要的文件。本文作者曾亲自参与该文件的讨论、起草和修订。在文章中,她对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博物馆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背景、哲学体系、核心关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近年来的最新修订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当代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不足,再加上市场经济和国际博物馆学新思想、新理念的冲击,产生了诸多影响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职业道德问题,加强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应从理论研究、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职业道德教育、道德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形象即由博物馆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化于社会和博物馆观众所反映出的总体形象,并可藉此判断博物馆的哲学导向、学术品位、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管理水平的优劣,在博物馆与观众沟通,发挥其社会作用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外在形象,即指博物馆所处外部空间环境的博物馆建筑、藏品、陈列展览设施及进行研究、保护的科研设备和从事社会教育活动的场所等以物为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所谓博物馆内在形象是相对于博物馆的外部形象而言,并与之相联系的博物馆服务意识、科学研究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博物馆观众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被动的参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行为主体,由个人实体概念转变为承载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主体。借用拉康精神分析中“主体与他者”理论有助于理解博物馆观众主体内涵的型构轨迹,从阿尔都塞的主体意识形态哲学视角出发,深度剖析观众与博物馆作为双重主体在社会公共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镜像结构,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主体自我认同产生的影响,不仅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和本土文化有益,对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安全”、规划博物馆对观众的服务与教育工作及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团队精神对于当今的社会组织具有深刻意义,对于博物馆来说也不例外。加强团队建设,培育团队精神,努力使博物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加强博物馆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影响博物馆团队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区博物馆是现代博物馆基本精神、使命、任务、职能、作业方式和业务表达形式与社区发展需求的结合,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创造,具有在地、当下、动态和遗产化的特点。社区博物馆的核心是人,目标是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动力来自社区动态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性活动是增进社区认同。社区博物馆的工作重点是守望社区价值,通过博物馆业务手段,将社区的价值观、信念、关注和发展构想,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陈列、教育、文化活动等业务形态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茜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27-228
现今许多编辑对编辑工作的职业道德与作用并不重视,导致出版社存在种种不良思想与现象.这突显了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出版社应加强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培训.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培训的主要内容应以《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以出版法律法规为辅;培训形式应是全程培训、案例式培训和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博物馆领域深入实践和物联网等新枝术在博物馆应用普及的必然结果。本文回顾了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了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博物馆发展模式,最后讨论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对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普遍和最直接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一书作者结合多年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经验,直击当下我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核心问题,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所应遵循的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出了极为具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期,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博物馆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普遍进行;二是博物馆工作尤其是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洪莹 《出版广角》2018,(7):61-63
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贡献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进行功能定位.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张蓉 《兰台内外》2023,(29):37-39
以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为对象,针对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在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创新开展研究。明确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博物馆数字化转型,而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是公益性社会教育的理想场所,它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如何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途径。展示宣传和服务社会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能力。但是博物馆和社会、和公众的关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包括展览在内,博物馆应该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提供这些服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本论文讨论了博物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改进和完善,真正发挥出博物馆应有的、能跟上时代不断前进的脚步,不断满足公众的多种要求。充分发挥博物馆更加完善、完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物”,但博物馆职能的实现离不开人。博物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发挥其“教育、研究、欣赏”功能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定位服。务、移动社交等随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概念,参照国外博物馆在移动应用上的实践,结合国内博物馆现状,试图从理论与应用层面上勾勒出“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系统,以期为提升博物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武甜甜 《大观周刊》2012,(8):193-193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历史和实现博物馆教育的一些措施。我国博物馆兴起子1905年南通博物苑,创办之初即把教育作为博物馆一大功用。经过百年的发展史,我国博物馆总体经历了三大时期,即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伴随与此,我国教育理念亦不断进步。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必须软硬兼施,内外结合,既要把硬件建设起来,又要在馆员素质上有所提高,国家、社会及教育部门也应给与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典籍博物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主要从狭义方面对典籍博物馆的概念、功能、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内容。典籍博物馆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实也有共同的基本元素和相似的功能。典籍博物馆在汇聚典籍精品、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图书馆精神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典籍博物馆的规划建设,需秉持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发挥专长,办出特色的原则。在图书馆中设立典籍博物馆,既可作为实体,也可作为理念,强调以典籍博物馆功能在图书馆内实现为目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和影响范围超越了馆舍的局限,更多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目前,国内对博物馆功能的探讨集中于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层面集中于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等的研究,而对于博物馆传播效果和模式的分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功能在社会层面的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和效果的研究,以受众、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跨文化的交流等作为思考博物馆功能之时的核心问题,探索博物馆作为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沟通的媒介;在理论层面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探索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模式,探求社会文化的因果关系,在社会实践层面探讨不同社会群体成员与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之间的解释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