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公众对于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与鉴别能力、理解与评价能力、质疑与思辨能力。其实,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公众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信源由传媒与传媒人主导。传媒理应提高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从而提升新闻信息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削减媒体对公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0):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3.
焦红强 《新闻窗》2009,(1):111-113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缺乏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青年大学生的媒介知识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评判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基本条件。媒介素养是公众对媒介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指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唐筱童 《新闻窗》2011,(6):100-10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个舶来词,在国内也有"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提法。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大众特别是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高低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直接的影响,原因在于公众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评估、理解和思辨,并将这些信息知识内容为己所用,高效地进行生产或创造。然而,当前我国公众的整体媒介信息素养均不高,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文章简述了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概念,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股民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民媒介素养概况 股民的媒介素养,指的是股民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股民对于不同类型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研究是从上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提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的,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介的认知、批判能力,提高人们利用媒介信息的水平,使公众成为具有主动性的媒介使用者。媒介素养研究自2003年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此期间,学者们纷纷对我国大学生、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了测评,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何谓媒介素养?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①。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批判和运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指人们正确选择、准  相似文献   

11.
谢金文 《新闻窗》2005,(1):63-63
西方的传媒素养教育主要是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分辩、选择和利用传媒的能力。我国既要学习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情况,注意解决传媒本身的问题。因此既要对普通受众进行传媒素养教育,又要着力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和“媒介公民”——传媒机构和传媒人的传媒素养,解决传媒体制、媒介质量的问题,以及媒介公民的权力、责任和职业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4.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近年来为什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大致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与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提出媒介素养的原因基本相同,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对大众媒介“低水平的满足”;二是为了增强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面时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洪流,公众需具备对传播媒体的辨别意识,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传播内容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为己所用,即公众需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本文从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意识、技能、评价、使用四个方面的培养,并针对个人、学校组织、政府媒体、社区社团层面对如何提高公众媒介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莉 《当代传播》2005,(5):95-96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伴随现代信息社会人对媒介依赖性逐渐增强而产生的,媒介素养更多关注人的素质,在素质教育层面探讨现代人如何应对现代信息社会,如何应对传媒,利用媒介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论证了具备媒介素养是现代人特征之一,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推动人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指出提升媒介素养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统一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9.
刘可文 《新闻窗》2012,(4):67-68
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势在必行;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有效处理媒介信息能力,防范和克服不良媒介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应运而生的信息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的变革,而媒体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媒介认知水平、人文素养以及媒介传播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文化需求,创造性的发展我国的传媒文化事业。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从媒介素养以及文化理想与艺术诉求展开探讨。首先特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荣庭教授等撰文《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从业人员的素养研究》,该文是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论证慎密,深刻阐述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