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女性时尚杂志发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时尚杂志的兴起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种以欧美日流行的时尚杂志为文本资源,旨在为目前快速扩张的白领阶层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豪华开本生机勃勃的最新流行通信[1],充分迎合女性受众心理需求,倡导时尚和品位,迅速成为一种传播新价值观念和新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对女性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都市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媒介奇观视角下的电视相亲节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 《青年记者》2016,(17):61-62
媒介奇观理论概述 “媒介奇观”理论是美国媒介文化研究专家道格拉斯·凯尔纳首次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可以追溯到法国思想家德波尔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提出的“景观”概念,其所谓“景观”是指“被展现出的可视的景观和景色,也可以指一种有意识的、主体性的作秀或者表演”.道格拉斯·凯尔纳以美国当代文化现象和德波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媒介奇观”概念,具体的含义是“包括媒介制造的政治事件、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在内的,能够充分体现现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能够引导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媒介文化现象”.在其“媒体文化三部曲”之一的《媒介奇观》一书中,凯尔纳细致地分析了耐克、麦当劳、乔丹、辛普森等案例代表的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奇观,这种奇观逻辑被当代电视采用,通过各种传播的手段,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千奇百怪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4.
2013年年初有两本书出版,一本是《新周刊》编辑的年度文选《屌丝传》,一本是社会工作者吕途的调查报告《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如果说屌丝是蚁族之后拥有中产梦的小资/白领进一步向社会下层沦落的自嘲之语,那么新工人则是身份暖昧的新生代农民工寻找社会认同的主体自觉.不管是屌丝/中产,还是农民工/新工人都是中国经济改革及社会转型新出现的社会群体,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一直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而农民工进城也被作为城市化/城镇化的美景之一.  相似文献   

5.
综艺节目热潮涌动促使"CP文化"从一个小众宅文化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流行现象,关于"CP"的话题量、报道量也居高不下,形成"CP文化"的"媒介奇观".本文主要在"媒介奇观"视野下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媒体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和归因,对其进行反思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产泡沫     
按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中国适龄人口中只有4.1%的人可以算做实际意义上的中产,而对如此少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承认,中产还很难称之为中产阶层,而他们创造方式和社会价值态度,也很难称之为中产阶层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它最多只能算是一种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时尚杂志的受众构成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时尚类杂志作为一种承载文化的媒介形态,它的出现也是基于市场的需求,诞生初期就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在我国出现并逐渐扩大的白领阶层——中产阶层的雏形,并且深信这个阶层具有时尚消费的巨大潜力。以白领为代表的中产阶层构成了时尚杂志的核心受众。  相似文献   

8.
"美丽制造"与媒介的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霞 《当代传播》2004,(2):87-89
“人造美女“是2003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媒体的报道沸沸扬扬,通过对此的读解.可以透视出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女性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媒介认同“美“对人视觉的冲击;媒介的社会性别意识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性别差异意识;媒介中的女性以时尚和魅惑为主色,女性意识在媒介传播活动中仍然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以韩国文化为代表的韩国式的社会生活方式席卷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轮一流行风潮。作为“韩流”推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通过物的符号意义和文化的载体身份,将消费主义文化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其运作对“韩流”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人视野的转变。传播内容的消费性倾向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上海壹周》在上海城市文化构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注上海的白领阶层,创建白领阶层的梦想家园。一方面通过其画报的版面、内容等显示出国际性、时尚感极强的白领文化;另一方面《上海壹周》以它特有的“城市怀旧”情节,缅怀历史,追溯海派文化遗踪,并以此构建未来上海。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媒介文化指的是人类以媒介为基底而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样法.媒介文化研究则关注媒介文化的方方面面,既烛照日常生活实践,又与社会整体发展相连.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骐  刘维红 《今传媒》2005,(2):10-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一方面,大众媒介飞速发展,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商场里货物琳琅满目,大众媒介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这两个时代的宠儿,联手制造了以快节奏、无深度、片断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它们之间的共谋现象,包括媒介化社会是如何兴起的,如何看待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关系,以及媒介又是如何通向…  相似文献   

15.
杨毅 《新闻窗》2014,(1):43-44
新世纪以来,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不仅成为了各种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同时还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大众传媒以其独有的媒介特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媒介环境学认为:各种媒介构成了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 “媒介即是环境” “环境即是媒介”.媒介环境学的观点隐含了社会、媒介和人(受众)三者间的关系:人生活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媒介是反映社会的镜子;媒介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又反作用到社会的运行.透过媒介环境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对“走转改”进行透视,可以发现“走转改”带来的是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结构的重构、媒介文化的再造,从而生成一个人、社会、媒体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国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梳理"国风"概念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国风"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章认为,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高,媒介对国风文化传播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风"文化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而网络媒体则被称作第四媒体.它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离弃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来,中产阶级已经蔓延成了一个全球的话题。对中国媒体来说,"中产"已经变成了一些财经生活类的杂志上频频出现的热门语汇,和中产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还有"小资""品味""格调""白领""成功人士"等等。在一些杂志封面上看到的标题有《中产阶级与汽车》《6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