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美?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庄子则认为:“朴素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对新闻事业而言,如果说“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忧心为政,真情为文”“报国之心不可无有,治学之志不可稍怠”是微观之美,那么,宏观之美需要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2.
李咸全 《大观周刊》2012,(40):140-140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情感教育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3.
春晚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仪式,《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成功地将观众观看晚会的“行为聚集”深化成了内在的“精神勾连”。用影像化、艺术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用心立意、创造新意、饱含情意,充分诠释了“生活是美的”命题,展现了节庆之美、民俗之美、生活之美,更是传递出巴蜀文化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承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彩。  相似文献   

4.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是一种“角色”,人们对不同栏目的主持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角色期待”.主持人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第一次为受众服务时就要以鲜明的格调和造型给受众亲切的认同感,而充满亲情温馨气息的“现代主妇型”在“为您服务”这个特定的主持人节目中是很美的,那不是明艳之美、华丽之美,而是一种气质美、人情美、充实之美.  相似文献   

6.
四、具有美化版面的作用 一张好图片,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反映着事物丑与美的形象,安排得当,还会起到调节版面艺术气氛,增加版面美感程度的作用。这和现代设计者把版面设计列入艺术范畴有关。报纸版面就是艺术品。在版面上,文字是“白”,是“抑”,图片是“黑”,是“扬”,合理巧妙布局之,就可形成节奏美。 节奏,就是适合人的生理需求,使人能够产生快感的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表现在版面布局上,要张弛结合,开合自如,有铺张收束之妙,起伏抑扬之美;在色彩对比、结构层次上和谐匀称,体现有机统一之美。  相似文献   

7.
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体现,是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罗丹说:“的确,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欣赏刘泽荣篆刻作品,使我感触最深者,便是其作品中凸现的那种清刚俊逸,豪爽率直的艺术“性格”之美,而这种“性格”在其作品里则集中表现为一个“爽”字。即点划结构之爽快,章法构成之爽朗,刀法运用之爽劲。爽快的点划结构美。篆刻艺术之美,首先是文字点划结构之美。点划结构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篆字具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每一点划都构成一个形体,并能引起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体美的联想。在篆刻创作中,联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9.
赵书真 《大观周刊》2012,(14):221-22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汉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陈华 《大观周刊》2011,(34):171-171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现代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李洋  陈刚 《新闻窗》2008,(3):73-74
奥运赛场上,体育新闻摄影记者捕捉到完美的获胜画面固然重要,那些记录“失败”的镜头同样也不可忽视。换一种角度看待这些不够完美的画面,常常能够收获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另类美”。本文从缺憾之美、悲壮之美、人文之美等方面阐述了构建这种另类美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梁宏琴 《大观周刊》2012,(28):225-225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天成     
文章有又草伺“声”。文章之“声”。是一种内在的逻辑推演之力,是一种文字的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弋 《大观周刊》2012,(39):88-88
文质兼美的佳作无不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是美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情感和美质的积淀。那些典范文章、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而音乐作为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集合,作为没有国界的艺术,历来是人类抒发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阎燕杰 《大观周刊》2010,(37):57-57
中国戏曲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相比较于西方戏剧中所呈现出的大喜、大悲,中国戏曲更有一种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不仅体现在剧中刻画人物的普遍性上,也体现在“大团圆”的戏曲结尾处。这种特殊性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国人特有的“中和、中庸”的思想观念,其次是受“以喜衬悲”的艺术创作手法的影响,最后是特殊的观众群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静”之美静之美是与淡泊的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的。要领悟到静之美,不但需要艺术素养,尤其须具备恬淡宁静的胸襟、操守。徐复观先生曾说:“静”的艺术作用,是把人所浮扬起来的感情使其沉静、安静下去,这才能感发人之善心。但静的艺术性,也只有在人生修养中,得出人欲去而天理天机活泼的时候,才能得以领受。(《中国艺术精神》)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22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通过的新“博物馆定义”1,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包括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博物馆具有向公众阐释和展示历史文化面貌和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使命,故作为展陈设计基础的学术研究成果必定是逻辑有序、论证合理的真实材料。在美学视角下,当代历史类博物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呈现虚实相生的特点,其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在美学视角下,呈现“三美”之态,即意象之美、结构之美和语境之美。  相似文献   

18.
陈慧 《青年记者》2007,(17):73-73
媒介在对女性的“美之源泉”的再现过程中,如何对女性的美进行阐释,成为媒介受众理解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的导向指标。媒介在引导女性关注“美之源泉”的时候,方向是关于女性的皮肤、五官、身材、头发等外在表征的美丽,而忽视了作为体现女性内在美的导向,如健康、心灵、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助力城市品牌建设,2023年9月1日起,河南商丘日报重磅策划了“殷商之源探源大美商丘寻美”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殷商之源探源”采访组以商丘为起点,分赴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新乡、鹤壁等地,探访商朝的历史进程,寻访商朝在中原大地留存的厚重文化,印证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大美商丘寻美”采访组,聚焦商丘近年来的发展,以图片展现商丘城市和各县(市、区)城市美、乡村美、产业美、文旅文创美等。一个多月的深入采访,多元传播,全方位展示出真实、立体、丰富、生动的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品质,让“殷商之源大美商丘”的城市品牌具体可感,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漫话社会美     
社会美就是表现在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启示我们: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因而社会美的核心也主要是人的美。我们曾经提倡过“五讲四美”。其中“四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显然,语言、行为、心灵之美,都是指人的美,环境美则除了将我们生活的客观环境创造成为整齐、清洁、朴素、大方的活动场所外,还要求活动在这些场所中的人,都具有美好的心灵、行为和语言,否则,环境美也不过是徒有其表,或者是时遭破坏,时被践踏,而化为乌有。社会美,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