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基于社交媒体,探索突发事件信息生命周期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分类及其关注主题的演变规律,为更精准的危机信息监测与动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以特定危机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动态主题模型为指导,构建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以对社交媒体危机事件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话题关注进行主题挖掘。其中包括时间粒度划分、利益相关者的定量评估、基于时间和主体的危机主题观点识别与刻画,并利用可视化工具对该动态趋势进行表征。[结果/结论] 基于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利益相关者的组成与分类在不同阶段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其关注主题与行为特征也体现出不同的偏好性和动态差异性。危机主体的动态与危机主题的动态有效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网络舆情的传播使社会矛盾激化、集聚、引爆,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价值观都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社交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和时空数据分析探究舆情演化模式和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以新浪微博平台上“天和核心舱发射”话题下的网络舆情为例,使用时空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并挖掘包含空间维、时间维和属性维的舆情演化的时空效应。[结果/结论]舆情主体的不同属性呈现多维关联模式。基于不同时间序列,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主体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该事件下舆情演化符合事件演进规律,具有时空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舆情监管部门的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璐  吴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20-129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能够揭示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题特征、情感类型与强度,剖析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协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定量测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水平,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新的分析框架。从数据层面揭示我国疫情期间信息披露的现状,为政府等相关主体调整信息发布内容、改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以各主体发布的疫情相关微博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主体信息披露内容及特征演化分析框架。利用改进的TFIDF-LDA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测量社交媒体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信息披露内容特征,探究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结论]疫情期间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内容主题广泛,不同主体发布内容偏好和披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的信息披露内容积极、质量最高,旨在正向引导舆论;主流媒体的信息披露范围广深度浅,对数据隐私保持高度敏感;自媒体的信息披露主题鲜明集中,主要承担科学传播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研究Altmetrics热点论文的传播特性,阐释学术内容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 以www.altmetric.com热点论文的数据为基础,双向分析热点论文的Altmetrics分值与Web of Science被引次数的相关性,并讨论其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分布以及学术内容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结果/结论] 学科的差异影响Altmetrics与传统引文分析的相关性。公众为学术内容社交传播的主体,科学家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学术内容的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热点论文在Twitter上的传播一般在10-30d达到峰值,影响其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术传播内容的显著性和新奇性、学术传播的内需、开放获取、学术内容的营销途径等。虽然Altmetrics有速度和广度的优势,但也存在理论方法缺失、认知程度不高、数据质量较低、商业驱动浓厚、容易博弈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非正式信息交流主题演化研究在分析层次和测度指标两方面存在的局限,提出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演化分析方法,从微观和中观层面探究主题演化特征与规律。[方法/过程] 引入会话分析理论,以新浪微博和知乎为例,通过对主题和主题簇运行过程进行分析,从会话内容和讨论方式两个维度揭示非正式信息交流演化特征与规律。同时,设计主题持续性计算判定方法,丰富主题演化的衡量标准。[结果/结论] 主题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新浪微博和知乎意见群体的发文主题存在明显偏重,且表明了意见群体参与社会焦点事件讨论中观点的主要切入角度;主题簇演化分析发现了新浪微博意见群体在一定范围内发散探索多元主题、知乎意见群体始终关注聚焦核心主题的讨论特点。两个社交媒体中意见群体在会话内容和讨论方式方面的区别,喻示了新浪微博和知乎在网络环境的非正式信息交流中主要承担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为明确社交媒体中学术成果被关注、传播和利用等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对已使用与可挖掘的altmetrics指标进行深度剖析。[方法/过程] 从事件本体视角出发,对社交媒体中与学术成果相关的行为进行抽象,从事件的主体、客体、产出、类型、动机、时间、地点和来源出发,构建社交媒体事件模型,并以Mendeley与Twitter为例进行社交媒体事件的深层次分析。[结果/结论] 目前altmetrics聚合器所提供的指标仅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部分事件,通过对社交媒体事件及其各要素的剖析,发现未来应该纳入其他同样具有学术评价价值的指标,如文献被加入的Mendeley讨论组数量、推文点赞数等。指标利用中需要根据事件的各个要素去评定各指标在不同学术评价情境中的适用程度,同时也要考虑数据采集的方法、频率和限制条件等,以保证指标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以孟晚舟归国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为主题,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孟晚舟归国事件传播主体的结构网络;二是孟晚舟归国事件是如何被传播主体表征的,在公众心中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依旧占据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活跃度较低,博文来源单一,严重“排外”,缺乏网络交流控制力;信息聚合类媒体担任信息扩散的主力;个人自媒体影响力有限,易湮没在社会共识中。孟晚舟归国事件被呈现为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意义的历史性公共事件,而孟晚舟作为事件主角,个人形象和家庭属性被弱化,更多的是承担爱国情怀载体的功能性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提出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路。[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取国外十个代表性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网络商店作为研究对象,对所包含的全部文创产品依次浏览、分析、查阅、记录,从产品物质载体和文化创意内容的角度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类别。[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思路包括:以图书馆藏与历史传承为开发主线(图书馆特色元素提取类、经典馆藏意蕴展现类、图书馆历史文化传承类),以文学阅读与特色文化为开发主线(文学阅读主题融合类、地区特色文化弘扬类、纪念节日文化宣传类),以读者需求与创意服务为开发主线(培育少儿求知类、面向不同群体类、用户体验设计类、特色鲜明品牌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提出3种主题演化模式:主题全局演化、主题团簇演化和主题协同演化,以期梳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演化模式,进一步丰富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研究范式。[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中2001-2015年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计量学"为研究主题,基于时序分析、主题-关键词共现分析构建2-模网络,利用NetDraw对各主题演化模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 通过深入比较3种演化模式得出:主题全局演化可以直观、系统把握学科的历史轨迹和研究路径;以"团簇状"为子网络单元的主题团簇演化模式,可以更为细粒度、挖掘深度更高、更全面系统、真实具体地仿真主题演化;而主题协同演化,结合全局演化和团簇演化的优势,能以"联系与发展"的视角揭示主题在演化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融合与独立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学科主题演化研究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果媛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3):100-107
[目的/意义]相比于以单纯的关键词统计排序为主的词频分析法,和以文献作为分析对象、需要庞大的引文索引作为基础的共引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基于共词分析法来研究学科主题演化规律。[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学科主题演化研究方法,包括4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准备、演化阶段划分、主题识别和主题演化分析。[结果/结论]在主题识别阶段改进了词频g指数来选取共词分析的对象;在主题演化分析模块,提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学科主题的演化情况,构建三维战略坐标来进行静态分析,并构建学科主题演化现象识别模型来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探索微博舆情传播周期中不同传播者关注的舆情热点和传播内容的主要观点,进而发现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为舆情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以特定舆情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以生命周期理论和LDA方法为指导,设计研究流程与构建研究模型,对微博舆情事件中不同传播者的话题进行主题研究,其中包括主题抽取和结果语义标注、各阶段的不同传播者主题的语义分析、基于时间维度的舆情主题观点识别与刻画。[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模型能够挖掘出舆情传播周期中不同传播者的主题结构、观点脉络以及特征,研判出分布在文字当中有关联性的、代表性的、重要的词语。同时,结论中还发现微博中的官媒、大众媒体发布信息中的话题和用户谈论的热点话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扩散与吸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出一种量化指标测度与知识语义信息挖掘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扩散过程探测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扩散研究范式与方法,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方法/过程]在经典量化指标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语义信息,对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学科知识扩散数量及主题特征;建立学科知识扩散Logistic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知识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其扩散过程符合幂率分布特征;不同学科吸纳和接受的领域知识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社会网络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进程正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主题时序视角出发,以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主题和年会论文集题录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关主题词的分布和演化分析,梳理中国图书馆界近十年来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方法/过程]获取2007-2017年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相关主题词,从中选择高频词,利用Excel构造主题词共词矩阵,利用Ucinet和SPSS工具进行主题词静态分布分析,结合"流行研究热点权值(PRHW)"指标对主题词进行动态演化分析。通过词频、中心性、聚类对比分析相关主题词的静态分布特征;通过词频时序和共词时序分析主题词的动态演化特征,并采用PRHW指标进行识别和演绎;从7个类团中抽取两个典型主题词构筑全主题词的共词时序网络。[结果/结论]相关主题词的静态分布特征表现为:年会主题词和论文集主题词高频词一致性较好,论文主题词更微观具体;二者都不具备显著的中心性;聚类结果根据相近原则归并出7个具体类团。主题词的动态演化特征表现为:分长期关注、早期关注、近来关注上升和近来关注下降四类,相关主题的微观演化特征得到了精细化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