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与情报     
信息与情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两个词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在西文中,信息与情报是一个词(information),人们由于翻译的不同,加上信息与情报二者之间确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少混乱。如有人讲: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有人却将“信息”换成“情报”,认为今天是“信息化社会”,而又有人说是“情报化社会”。为分辩这二者的异同,笔者试据一些论述信息或情报的文献资料,加以对比分析,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2.
情报意识与编辑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树江 《编辑学报》1992,4(4):232-234
本文试图从情报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素质与情报意识的关系。 “情报”一词按《新华词典》意为:“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现在也有人将情报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需要,从情报源中觅取提炼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或为我们所借鉴的知识单元和知识体系。我们这里所说的“情报意识”是编辑情报价值观的体现。编辑如何运用情报信息指导实践,在组稿、审稿及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实现文献信息的优化增值。这取决于编辑的情报意识,它对编辑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情报学不是一门土生土长的科学,它源于西土,但一引入中国,便产生了畸变。这一变异不仅是形式的,而且是内容的。在国外,欧美人称“情报学”为“Information Science”,日本人称为“情报科学”。无论是欧美的“lnformation”还是日本的“情报”,其含义都比我国情报学中所定义的“情报”要宽泛得多。这就是说,我国情报学中的“情报”概念要比“information”或日文中的“情报”具有更多的限制和更多的内涵。我们一般把图书馆、情报所所从事的那部分信息服务称为情报服务或情报工作,以此作为情报学中“情报”概念的核心,从而将情报从广大的信息氛围中割裂出来,试图依此进行演绎,推导出整个情报学的理论体系。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象预期的那样完成整个情报学的建设,反而将本是一物的信息(information)用中文符号区分为两种存在,最终只能导致理论建设的混乱。“情报”概念的使用至少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出它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生命周期与信息管理周期是信息运动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而又不同的概念 ,我们必须清楚地加以区分 ,为此 ,我们又必须首先弄清“信息运动阶段”与“信息管理阶段”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标引人员的情报意识人的情报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外延。情报意识的内涵是“情报与情报事业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总和,是人们对具体情报的认识过程和反映能力,特别是对具体情报的鉴别与反映的速度。”情报人员所进行  相似文献   

6.
秦旭 《大观周刊》2012,(23):59-60,58
在法律实务中,大多数人将“免除处罚”与“免于刑事处罚”这两种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加以混淆,或者将二者视为完全等同的概念。其实虽然这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它们的适用条件、适用后果和法律根据这三个方面,因此只有认识到“免除处罚”与“免予刑事处罚”这二者的异同点并将二者加以区分,才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二者。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情报的角度讲,由图书资料到信息情报,需要有“激活”这一过程。如何“激活”,如何开发利用,把无序的资料变成有用的情报,除了存贮、提供的功能外,还需要情报的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素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情报意识,这样才能在“激活”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最小,才能取得较高的效益。那么什么是情报意识呢?情报意识是对情报的感觉、注意及利用的自觉能力。即它是人们捕捉、判断情报和决定自己对情报态度的一种能力。在这里,情报的外延也有一定的变化,它除包括科学情报外,还包括管理、市场、产品、决策等情报。  相似文献   

8.
明确情报思维与信息思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推动信息范式与情报范式融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构成维度视角对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首先对情报学界关于信息、情报、信息思维、情报思维四个概念的现有理解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竞争思维”“信息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全源性思维”五个关键维度剖析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研究发现,围绕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这五个维度分别扮演着各自独特的功能角色,其中竞争思维确定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系统思维理解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信息思维描述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批判性思维对各个维度的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进行把关,全源性思维对其余四个维度的功能进行补漏,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2。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信息意识和情报意识在名称上加以规范,并将信息意识和情报意识规范为信息意识,同时,对十几年来我国情报界对其定义的研究加以归纳和总结之后,重点强调了信息意识定义的四个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意识素质培养的作用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他方性”和“隐匿性”是传统情报概念固有的两个本质属性。凡无视这两个基本属性的“情报”观 ,都是对传统情报概念的背离 ,是产生情报概念混乱之源 ,都应予以厘正  相似文献   

11.
情报与谍报     
情报与谍报是两个不同的词,情报的英文一词是infor mation,谍报的英文一词是intelligence,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人们常把二者混同起来,把惊险曲折的谍报工作都说成是“情报”,使得人们感到“情报,也是很神秘的了。不论在汉语或外文中,“情报”一词都是传递消息的意思。它的广义解释,是“一切传播中的知识”。情报学是从情报的量上研究它的产生、扩散、传递、吸收与利用的规律,而不是去研究情报的内容。情报的含义,是随着人们对情报工作的认说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它最早源于战争,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专门传播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文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ferre”,原意是:通告、转达、报告。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文摘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常见的大约有十几种,综合这些定义的实质,可作如下归纳: 文摘就是对原始文献简明而又完备的浓缩与择要。 有的学者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文摘进行研究,认为公文、科技、政治、文艺这四种语体属于“原生语体”文摘,是一种贯通公文、政治、科技及文艺语体的“横向语体”。 但是,目前国内不少文摘类报刊,在编辑过程中,基本都采取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如在《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文摘的内涵被极大地拓展了。举凡提要、摘要、摘录、概要、梗概、摘引、剪报、综述、缩写甚至文选,都可归纳在文摘语体之内。从文摘学的角度来看,这也许过于驳杂,缺乏科学缜密。有的学者据此提出了两个概念:“普及性文摘”与“情报性文摘”,借以区分狭义与广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刘青芬 《图书馆杂志》2003,22(11):63-65
从《光明日报》的一则新闻谈起,阐述了情报意识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情报意识的问题,引出了“情报意识”主题。概括情报意识概念特点,提出情报意识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情报意识是图书馆员、科技人员的重要素质等观点。情报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员不仅要注意自身情报意识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学生和广大读者的情报意识的培养,这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彭知辉 《情报学报》2023,(5):537-547
误导性信息正成为情报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何以能进入情报学领域,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有必要对此做出理论阐释。本文根据误导性信息的属性特征、基本条件和构成要素,分别从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和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视角阐述误导性信息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路径。误导性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类型,可从情报科学视角,围绕“特征”“质态”“治理”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它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活动,可从情报研究视角,围绕“信息”“施动者”“受动者”三个维度开展研究。情报视角的误导性信息研究表明,在信息化环境下,情报学不必局限于原有体系框架,可不断拓展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研究新现象,探讨新问题,提出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的情报意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王福顺好的编辑须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所谓情报意识,就是以人的心理反应为物质基础的一种心理素质。它的表现形式是对人所关心事物的敏感度、洞察力和大脑的高速分析、反馈、判别、决断过程。编辑的情报意识对图书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大学生情报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能否强化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问题。一、当前大学生情报意识的现状所谓情报意识,是指人们在对各种信息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主动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意识,它是情报能力的基础,是情报反映的最高形式,它决定了人们对情报的准确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决定了情报用户的情报需求的准确表达,支配着情报用户的情报行为。情报意识较强的人可以敏锐地捕捉、主动地…  相似文献   

17.
“情报检索语言就其实质来说是表达一系列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情报检索语言在建立自己的概念标识系统时,为发挥对内容相关的情报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这种功能,必须创造一种显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语义环境。显示概念相互关系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种,概念等级结构就是其中最重  相似文献   

18.
王伊洛先生发表在《编辑学刊》1992年第1期上的《试析职业编辑与古典编辑概念》(以下简称王文)我以为有欠全面。王文提出了职业编辑与古典编辑两个概念,认为:“近现代的编辑工作,是一种以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性行业,从事这一活动的编辑家们把传播真实、新鲜、有用、有趣的信息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职业,并以此为谋生的手段。这种编辑,更确切地说应该称呼为——职业编辑。”而古代编辑活动“与职业编辑有着极大区别”。文章概括了古代编辑活动的四个特点:“第一,古代编辑活动往往是个人或数人业余半业余的志趣活动。”“未能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性行业。从事编辑活动的学者们并不以此谋利,也不把这种类型的编辑活动作为维持生计的手段。”中国古代编辑史上  相似文献   

19.
汉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就狭义而言,英文Sinology一词,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等。其特点在于注重历史与人文;而就广义而言,“汉学”则可以包括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在今天遍及欧美的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问题研究的所谓“中国学”,即英文的“ChifleseStudies。中国学”的特点是侧重现实与社会学科。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并不相互排斥。要严格地加以区分,有时反倒不大容易。近年来,国内的“汉学”、“中国学…  相似文献   

20.
试析"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概念、主体、目的和方法加以明确区分,认为“信息资源评估”是客观地反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满意程度,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用户。从“信息资源评估”到“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