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3.
记忆研究是21世纪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探索的重要议题,同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为档案学界所关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s)探索了记忆与历史的关系,提出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理论,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档案学思想。本文从物质、象征、功能三个维度分析了“记忆之场”理论中的档案学思想,为重新思考现代档案工作在国民意识形成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纪念空间及认同功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及其与历史学家的职责关系等方面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档案研究有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单是当代的现代化语境。本文用“历史层累”法阐述近现代传统村落的变迁,追溯现代化潮流、社会主义改造、近代反封建及乡土中国四个历史语境,说明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可能的时代背景,从而分析研究其语境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advocacy的词源释义,参考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领域的概念界定,评析档案学界已有概念界定的优缺点,提出将advocacy引入国内档案界时,应将其译为“档案倡导”,并科学界定“档案倡导”的内涵,说明其成为前沿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行政效率运动为中国近代档案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土壤与实践根基,文书档案改革作为行政效率的“突破口”,不仅推动了行政效率运动的深化,而且促进了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倡议者和组织者以及文书档案改革的推行者,甘乃光对于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居功至伟。研究甘乃光的档案思想不仅可以厘清档案学科的源流,而且对于档案学科的创新和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下的古文书学档案思想和档案后保管思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档案学发展路径,使得当前以“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在司法行政和文化社会两种语境下产生一定的错位。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理论研究方法,引入组织理论,建立了正式、非正式组织—沟通的四维分析框架,将古文书学档案思想和档案后保管思想的实质放置在上述框架下进行阐释、对比并作一致化理解。论文在此基础上探讨档案学基础理论适应性发展问题,从认知理论和方法理论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一种可能性,认知理论研究从档案管理经验归纳延伸到档案现象认知构建,方法理论研究从归纳档案管理原则标准延伸到关于档案制度正式化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会极大地提升档案智能化管理水平,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实践现状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其目前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智能+”时代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提高档案智能化管理意识、加快数据驱动、创新技术应用以及深化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31部省级“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解读“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任务与重点,为未来五年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调研与文本分析法对“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中主要任务进行研读与总结,划分出七个重要主题,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搭建主题关键词的共现网络,从而思考我国“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建设重点,并提出未来主要从服务中心大局与民生、加强数字转型、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确保档案安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曲春梅 《档案学研究》2020,34(4):128-134
"情感转向"是当前国外档案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情感理论被引入档案学领域,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阐释。档案学者运用情感理论分析档案现象,提出情感价值作为档案鉴定标准以及情感公正、不可能的档案想象和想象的档案等观点。研究者还从实践层面分析了社群档案与情感体验、情感与离散档案问题处理以及档案与情感创伤等特定情境中的档案与情感问题。透过情感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社会中的档案现象,"情感转向"为档案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需求主要源于档案管理流程的两个特点:一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从其他业务系统接收电子文件并提供利用,其所管理的数据相对复杂而集中;二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为电子档案移交奠定基础。据此,本文从档案管理需求出发,明确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保管和利用阶段的安全保障目标,并对两个阶段及贯穿全流程的安全保障需求和现有措施进行了梳理。在保管阶段,现有的电子档案真实性与长期可读性安全保障措施存在一定矛盾,应进一步协调统一;在利用阶段,应通过副本利用和利用跟踪审计来保障电子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管理全流程的支撑性安全保障主要通过四性检验和档案备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2,36(3):141-148
从本体意涵来看,历史与档案具有诸多共通之处,二者兼为“往事本身”与“往事记录”,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对过去的记载、追忆与缅怀。从发展历程来看,史学思潮对档案景观的变迁多有影响,二者亦有诸多契合之处,传统史学对档案文献的奉为圭臬,新史学对史料范围的延展及对档案关注点的转移,后现代史学对档案真实性的质疑及对档案范式的影响,使得历史与档案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从本体意涵和发展历程两个层面来看,档案之于历史不应犹如异乡,历史之于档案亦非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日报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为引入案例,探讨此案中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争议。系统比较了人民法院保全、公证处保全、市场现存第三方存证机构保全三类电子证据保全途径的优势与局限性,指出目前电子证据保全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保全机构公信力与资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实时保全,以保障电子证据生成、传输、存证全程的真实性。进而从证明力、专业经验、资质和效率方面分析了档案服务机构参与电子证据保全的优势,提出了“档案服务机构全程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监督与评估+公证、鉴定、司法机构合作增强证明力”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并为该模式的推进提出建议:实现切合司法需求的电子文件实时保全与全程管理、推进档案服务外包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拓展与公证、鉴定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档案服务机构的服务拓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Archival Bo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archival bond as formulated by archival science and used in a research project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entitled The Preserva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Being one of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record, the concept of archival bond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diplomatic and archival definitions of records, and its function in demonstr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records is shown.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 with which we are confronted is to make explicit and preserve intact over the long term the archival bond between electronic and non electronic records belonging in the same aggrega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谭雪 《北京档案》2015,(2):13-16
不同时代背景下,档案真实性具有不同的内涵,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的档案真实性、信息技术时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记忆理念下的档案真实性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提出在考察档案真实性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思考的一些问题,希望学者和档案工作者不要囿于某种情况档案的真实性问题,而是结合文物、遗迹等其他形象化物体来追溯历史,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20.
王大青 《档案管理》2018,(2):41-43,85
从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开始,就出现了取消立卷的声音.然而,从档案整理理论和实践发展情况看,立卷以其独特的优势,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在电子文件时代,案卷应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文章从电子案卷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电子文件立卷的需求、立卷的原则、立卷的标准和程序,是对电子文件整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对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