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针对文书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从档案价值的特点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入手,阐明档案价值鉴定本身存在的矛盾,即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之间的矛盾;档案价值的潜在性、隐含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实践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档案价值的多维性特点对鉴定人员的高要求与档案鉴定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和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有利于我们在档案价值鉴定实践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二、试图从开展档案价值鉴定的最初动因和其定义两个方面分析效益标准在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认识坚持效益标准在文书档案鉴定中的重要性。三、针对当前我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对改革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制定保管期限表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将鉴定的原则、标准和鉴定方法很好地溶入其中;第二、分级分系统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构建比较完善的档案鉴定标准体系;第三、改目前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三分法”为“标时法”,缩短保管期限平台,减小操作弹性;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可操作性;四、通过对文书档案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些特点的对比以及对电子档案鉴定工作目前的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电子档案鉴定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鉴定其真伪上。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德国档案学家汉斯·布姆斯提出 ,为加拿大、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所采取的一种新的档案鉴定理论和方法。它不仅应用于普通纸质档案的鉴定 ,而且更适用于电子文件内容的鉴定。这是一种受到当今很多档案学者推崇的档案鉴定方法。一、从档案鉴定体系的历史发展看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最早的档案鉴定体系 ,是德国普鲁士机密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于20世纪初叶提出的。这个系统相对复杂 ,但其中的两条标准被我们沿用至今 :一是他提出了“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的思想 ,主张每一个国家应设置一…  相似文献   

4.
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的原则、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分级鉴定是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的延伸,因此必须遵循鉴定档案价值总的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中,主要通过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来显示档案价值的大小,档案保管期限所显示的意义,主要是档案可供利用的不同价值,或者说,档案可供利用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5.
档案鉴定“四步法”简便易行,应用步骤如下:第一步,报告领导。当积累了一定数量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需鉴定销毁时,要书面报告领导,允许后即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第二步,档案鉴定。档案鉴定分为两个步骤:其一是将所有超期档案从柜中取出,集中存放,并列出档案清单;其二是进行档案鉴定,可分为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两种鉴定。一般情况下的挡案鉴定应参照两原则。其一是“为我所  相似文献   

6.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与“预测”,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对此,本文再作深入探讨。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理念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档案鉴定回溯观和预测观的出现与论争,既是不同档案实践作用于档案学认识的结果,也是档案实践和理论发展过程中新旧理念的必然碰撞。首先,两种观点是对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实践的理论创新,反映了档案学人在档案价值取向上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揭开了正规档案鉴定的序幕。进入20世纪,各国面对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现实,开始从理论上积极探求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首开先河的是德国提出的“年龄鉴定论”,核心思想就是尊重高龄案卷。这一思想成为外国档案鉴定理论萌发的标志。从此之后,外国档案鉴定理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理论观点不断涌现、推陈出新。各国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对档案价值形态的认识和把握不尽一致,从而使各国提出的鉴定原则与标准表现出鲜明的本国特色。然而,档案鉴定理论是对档案价值规律和档案鉴定原则、标准的理论总结和科…  相似文献   

8.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观和“预测”观,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正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 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0年11月23日至24日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整理鉴定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及档案鉴定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董永昌主持。会议收到论文7篇 ,到会委员都作了发言 ,交流对档案鉴定的研究心得 ,总结回顾档案鉴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标准方法、难点等问题作了探讨 ,提出进馆档案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以当地、本级为主” ,“以稀有为贵” ,“兼顾结构” ,“重点优先” ,把好进口(馆)关 ;馆藏档案后续鉴定以“效用”为原则 ,以“史实”为第一标准 ,制订权威性鉴定制…  相似文献   

10.
论来源原则与档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来源原则与档案鉴定任宝兴加拿大档案学家T·库克先生在13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中,系统地总结分析了本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出“档案价值取决于社会结构,通过社会职能体现出来”的“新来源观”,并在本国推行了“新宏观鉴定接受战略观”和“后保管模式”,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宏观职能鉴定通常被认为是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转变,从哲学基础、鉴定客体和价值追求来看,档案宏观职能鉴定的真正内核无疑是反映和尊重“社会”,但其是否为完全的“社会模式”、是否实现“知行合一”却有必要作进一步探析。[方法/过程]分别以“国家性”和“社会性”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分析阐述宏观职能鉴定对于两者的体现情况与程度。[结果/结论]宏观职能鉴定存在“国家性”有余而“社会性”不足的问题,若欲真正实现档案鉴定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应当将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相搭配,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鉴定路径相结合,同时在鉴定时划分正式场域与非正式场域。  相似文献   

12.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数字环境引发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调整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国外档案界的鉴定观,并提出对中国电子文件鉴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The dilemma of implementing macroappraisal is to transform theory and methodology into se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archival records through disposition procedures. Having shifted the focus from the record to the function from which it derives, how does a program or an appraisal project committed to the macroappraisal approach get back to the record to ensure compliance and accountability? This paper uses the experience of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LAC) as a form of case study (a model for success) which examines how applied theory and program practice come to terms with each other. It analyses the tensions, the challenges, and the creativity that inevitably arise when turning macroappraisal from an appraisal methodology into a fully articulated archival disposition program whose final “deliverable” is the archival record. Making things simple, it turns out, is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参与”已成为档案实践领域的重要特征和档案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本文在提出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各类参与式实践进行识别、归类和特征描述,并将其分为“内部授权个体参与”模式、“内部授权组织参与”模式和“服务用户参与”三类模式。本文所阐述的全面系统的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既为档案实践提供了多种创新路径,又为档案学术研究提供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档案外展是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项档案服务活动,具有外展主体与对象广泛、外展形式多样、外展组织过程有针对性等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档案外展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孕育萌芽、奠定基础、拥抱网络、日新月异四个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教育导向的档案外展服务、面向社群的档案外展服务和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外展服务三大核心议题。文章认为,在后机构改革时代,我国档案机构可以吸收国外档案外展服务的经验,从外展意识、外展内容、外展方式等方面着手,确定档案外展的基本实践要点,做到意识先行,重视受众需求导向;内容为本,深挖档案机构馆藏;技术为路,推广拉近公众距离。  相似文献   

17.
Li  Mengqiu  Feng  Huiling  Gao  Yubao 《Archival Science》2021,21(2):173-19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aimed at providing a structure for the various types of “archives” in China. As the concept of “archives” in China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nce the quotation marks), so is the practice in China that is relevant to the Chinese “archives.” Developing a typology of Chinese “archives,” therefore, did not strive to tease out the logics between and among these types, but rather focused on outlining their existence in their originating environment. The typology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e., presenting the various types of archives along with the particular times and/or spaces in which they existed and functioned.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rchives, i.e., the time requirement for internal archival transfer, the broad coverage of archives and the flexible criteria for archives categorization. These features differ from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are rela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archival management. It is hoped that this presentation of the typology of Chinese “archives” will provide readers outside of China an informative introduction and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archival practices in China, and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档案馆工程的开展,使数字档案资源的数量迅猛增长,且数字档案资源呈现出分散、多样、异构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诸多“资源孤岛”,给档案管理者的实践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最佳实践,是一种新兴的数据关联与集成技术”[1],其发展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把语义网相关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如何利用关联数据及相关技术实现语义网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关联与共享模式,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档案资源关联与共享框架,推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向知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ed for re-evaluating archiv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pportunities created to enhance and enrich archival work and difficulties of archiving digital information, because of its nature, are reviewed. “Records ser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selection and appraisal of records. Th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lso raises new challeng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on the ethical, legal and societal issues (protection, confidentiality, privacy, etc.)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