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社会记忆重构能帮助人们找寻历史及文化记忆,研讨社会记忆重构的档案著录工具及知识关联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实现记忆再现,为数字记忆提供方法支持.首先从档案著录定义及标准引出ICA-AtoM著录工具及其社会记忆重构应用;其次,提出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社会记忆重构面临的新需求;最后,提出融合档案著录及知识关联的社会记忆重构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档案著录可以作为社会记忆重构的工具,但以检索为目标的档案著录项目不能满足记忆重构内容的具体化和细粒度化;在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知识关联是更好实现基于档案数据的社会记忆重构所应该考虑的关键环节;可考虑在档案著录工具基础上加入语义分析等技术,获取社会记忆逻辑要素及其语义关系,形成社会记忆的知识关联,支持记忆重构及再现.  相似文献   

2.
档案元数据国际标准(EAD)在中文环境下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1<档案编码著录(EAD)>及其"档案检索工具" <档案编码著录(EAD)>其英文名为,是于1998年完成的档案检索工具上网的最新标准.那么什么是检索工具上网呢,从<档案编码著录(EAD)>标准所要解决的矛盾而言,所谓检索工具上网就是说,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建立既适合该环境,又适合网络档案用户需求和切合档案实际的电子检索工具,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而从<档案编码著录(EAD)>本质上是一种置标语言而言,检索工具上网又可以说,如何在电子环境下对档案检索工具进行有效的置标,既然要有效,就不能没有标准化,<档案编码著录(EAD)>就是专门为解决档案检索工具有效的置标而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目前国际档案界比较关注的档案置标著录(EAD)问题,肤浅地介绍了EAD的发展简史、结构组成及其应用推广情况,旨在对EAD予以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编码档案著录标准(EAD)的开发、实施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码档案著录标准 (EAD) 是档案管理员为改善著录和利用馆藏的方式而开发的一种标准,始于20世纪90年代。EAD以SGML作为编码语言,并以SGML DTD(文件类型定义)形式表示EAD内容与结构。EAD的开发和实施是极为迅速和广泛的,它作为一种档案著录标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研究了EAD的起源、结构,分析了EAD的开发和实施现况,并从正反两方面对EAD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7.
宋凯 《兰台世界》2013,(14):15-16
论文首先阐述了EAD的缘起,其次分析了EAD在国外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EAD对改进我国档案著录工作,构建我国档案著录元数据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张文友 《信息管理导刊》2001,14(3):54-56,35
当今《档案置标著录(EAD)》标准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关注的热点,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利用档案置标著录标准或建立本国的档案检索系统,或作为构建本国虚拟档案馆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著录标准委员会计划,在2001年至2004年届期内,要专门起动在国际档案界档案置标著录项目的实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是建立网络目录数据库的基础,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档案置标著录和档案机读目录格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出国际档案领域推广EAD的实践时的经验:用户参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合作;以及来自官方或私人基金会的财力支持等。结合EAD在我国应用的实例,验证了我们完全可以运用EAD来描述和揭示国内的档案馆藏。作者客观地剖析了我国传统档案著录结构简单、内容揭示肤浅、各类标准缺乏兼容性和自然语言障碍等在应用EAD所存在的局限性,为今后国内各级档案馆EAD运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与档案载体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分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分离,尤其是以数据化表达形成分离,实现档案信息的确定性、独立表达以及可交换性,这对档案价值的彰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分离之后,以数据库形态表现、以产业化方式运作的档案信息加工对档案价值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档案信息的独立存在伴随社会信息化进程影响社会生产方式,亦可以伴随信息资源化进程影响国家、社会和个人生存方式,并升华为现代经济社会重要资源要素和价值利益载体。档案信息在真正意义上独立存在,便是档案价值全面实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基于OAI协议的数字档案馆元数据互操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基于OAI-PMH协议的数字档案馆互操作的框架及功能,分析数字档案元数据EAD的结构及其与DC的映射,讨论EAD记录向OAI转换的技术原理,尤其是关于转换后保持记录上下文关系的原理,针对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几点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钱毅 《档案学研究》2022,36(4):108-115
本文旨在探寻档案资源形态迭代的背景和原因,以及与之对应的基于人的和机器的语义需求,从而把握档案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相互作用的规律,丰富档案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内容。文章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立足档案资源各态别特征,归纳面向机器处理的向下破析和面向人的理解的向上融合两个阶段中语义含量变化的U型曲线现象,总结档案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从语义化到故事化的全链路业务轨迹。U型曲线集中体现了资源形态发展中语义含量富集—稀疏—富集的回归律,总结出人与机器、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之间的矛盾主导了档案资源形态在不同态别之间的跃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档案资源整合的含义延伸至档案管理基础业务阶段,以“改进档案业务管理—提升档案资源质量—有效开展档案资源整合”这一逻辑思维方式,提出将资源整合与档案业务建设进行有机关联、整体设计、协同运行的方案,通过对档案业务标准和业务流程的改进与创新,保障档案资源整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档案内容管理,就是实现档案的内容化管理,从档案的内容着手对档案进行管理。当然,我们并不是退回到原来的事由原则上,而是在尊重来源原则和全宗原则管理好实体档案的基础上,研究档案及其内容,一方面应对档案利用者的咨询并积极地提供利用,另一方面,也促进档案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参与新型智库建设是时代赋予档案知识服务工作的新命题,也是档案知识服务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新型智库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新型智库建设对档案知识服务的要求,剖析了当前档案知识服务工作无法适应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最后从档案服务内涵建设、档案资源体系构建、高端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参与机制选择等方面为档案知识服务工作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