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广播电视的增设频道、网络的崛起,传播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进入了信息过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受众有限的注意力和相对过剩的信息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于是,如何让特定的信息从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视线,进入受众的眼球,便成了信息取得传播效果的大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息的“易读性”,就成为信息过剩时代传媒竞争的新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试论报纸的“易读性”及误区规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读性”是指新闻文本易于阅读或理解的程度或性质,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厚报时代的来临使“易读性”成为各家报纸争夺受众的重要工具。要提升易读性,必须确立以读者为本位的理念,在版面编排上下功夫,使读者更易接近“新闻本体”。在提升易读性的过程中,也应规避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的编排设计应该处处贯彻“方便”原则。网络媒体易读性的本质就是信息展示方式的方便与合理,让受众在一种安定愉悦的心境之下,迅速发现并轻松解读自己所需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浅析报纸语言的易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4,(12):46-47
21世纪进入“视觉时代”,作为纸质媒体,报纸要在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不仅要做到可读,而且要把“易读性”提到编辑的每日议程之中,以适应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趋于轻松快捷的信息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5.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的陈皇后为何在沐过“金屋藏娇”的宠爱后,被无情地弃之长门?原因很简单——她不再适合武帝的胃口了!同样,广播的发明曾是上个世纪人们最感自豪的一件大事。它通过电波传播信息,超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把大量新奇、好听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宠爱。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穷人变卖了衣服、家具,却舍不得卖掉收音机,由此可见广播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然而,随着电视时代和“e”时代的纷至沓来,广播已不再是受众的宠儿,它的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那么,该如何拯救广播濒临失宠的危局,以求重新迎合受众的口味呢?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组合传播,指的是在一种媒体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的方式同时刺激受众的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使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愈加明显。但是,使用多少通道能使受众感知效果最佳,目前传播学界存在着争论。“信息过剩”和“双通道编码”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9.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0.
进入信息社会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我们的新闻媒体也正在回归它本质的面目,即一种大众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报纸进入多报、厚报时代,这也使“读题时代”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新闻标题在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读报兴奋点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许许多多的信息,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用“狂轰滥炸”来形容信息传播一点也不为过。在大众传播领域,这种情形尤为突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众多媒介每时每刻都在播发大量的信息。泛滥的信息甚至麻木了受众的感官,真正被受众接受的信息非常有限。以传播信息为己任的新闻记,如何让自己传播的信息在受众的大脑皮层留下印记,对此课题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 统新闻学理论认为 ,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 ,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 ,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一句话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 ,正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标题的本质特性有了什么变化 ,而是指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在单篇新闻作品乃至报纸整张版面中的地位空前显著。从“题为文眼”到“读题时代” ,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它至少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 ,进入信息社会后 ,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接触到信息,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播渠道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只有全面和正确的把握住受众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受众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媒介经营者有效的开发广告客户、更好的推出自己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媒介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和利用受众研究技术,是传播渠道过剩时代媒介经营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4.
申博 《新闻世界》2013,(6):142-143
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进入了海量化,碎片化传播的时代。信息过剩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信息不可避免的障碍。如何帮助受众整合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利用其大数据所潜藏的价值是当今新闻传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012年12月14日发生的河南光山事件为例,综合分析多种碎片化整合方法,旨在探索新环境下碎片化信息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人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读图时代”与受众的读图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昌军 《新闻窗》2007,(3):114-115
多元化的媒介竞争,数字摄影浪潮的新一轮侵袭以及网络图像传播的蓬勃发展,已经使今天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图像传播时代。较之于上世纪中叶由贡布里希所阐释的“图像之无所不在”,此时的图像传播时代除了更纪实,更便捷外,还因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而变得更加“受众化”。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态”以及受众信息接受方式的改变,对党报的传播方式提出了要求。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党报在内容创新的同时,必须从编排手段上吸引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才可能让受众进入相关信息表述的阅读:其次只有将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持久驻留,才能对主流人群进行有效传播,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以20世纪最后10年都市报的崛起和成熟为标志,我国报业进入真正的厚报时代。在厚报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受众)的阅读(接受信息)时间和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新闻产品也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化”的特征。在每天发出的数十个甚至100多个版面里,如何有效整合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确保信息快速、有效传播,从而与新兴电子媒体争夺读者,  相似文献   

20.
阅读仪式感是“传播仪式”的一个重要表征。传播仪式观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他认为传播仪式观并非指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指共享信仰的表征。①正如张颐武教授所言,“仪式感一面是一种人在生活中对于价值观的敬畏所造成的庄重,一面是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所展现出的典雅”。②笔者认为,阅读仪式感是在共同的场景中受众与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共享价值和信仰所呈现出的情态和方式,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共同意识和集体记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受众逐渐向移动客户端转移,参与者在移动阅读中形成碎片化、娱乐化、社交化、浅表化的共享价值观,人神对话、人际交流、文明象征的阅读仪式感日益蜕化,黑格尔将读报行为当作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的神话意义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