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莲 《报刊之友》2011,(12):95-96
新媒介环境与技术促使微时代来临,不仅让微小说、徽博得以流行,也让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微电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从解读微电影入手,分析了微电影的受众定位及热播原因,对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继续发展促使了"微"时代的降临,自从2010年底首部微电影广告发布以来,微电影的新营销方式为商家和受众所接受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传播学的视角,从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广告入手,分析了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特征与优势,并指出了其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为微电影广告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2,(5):168
如果说2010年是"微电影"的元年,2011年"微电影"持续火爆,那么2012年可谓"微电影"的井喷之年。目前,在各类播出平台风生水起的"微电影"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种新颖的传媒业态从诞生起就吸引了身处"微时代"的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张学佳 《新闻世界》2012,(10):97-98
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中以微电影为代表更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微电影有可看性、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微电影与广告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广告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成为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本文以海尔卡萨帝的微电影广告《谁的爱填满冰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7.
正微电影作为现代影像快速地融入碎片化的消费热潮中,成为受众追求碎片化体验的首选。微电影具有微放映、微容量、微投入及微平台的特点。微电影不仅注重每个系列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且还具备鲜明的主题性。此外,微电影在叙事、音乐、碎片化剪辑、文字及广告植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美学特点,并利用这些元素共同呈现微电影的美学属性。微电影的媒介属性事实上,"微电影"这一概念最初也被称为"网络电影",而这种原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2,(11):222-223
《英雄联盟》延续麦家幽邃风格打造平凡人的英雄梦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被看做广告的一种新的"软"营销方式,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从微电影自身的特点来看,因为其"微"和"web"(篇幅短小,适宜互联网传播),显现出更为优越的传播效果,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营销新阵地,而微电影本身的能量应远远不限于此。  相似文献   

9.
汪嘉婧 《新闻前哨》2020,(2):104-104
本文以iPhone微电影广告《女儿》为例,对微电影广告及其传播优势及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微电影     
微博客、微小说、微信、微电影,随着各种以"微"开头的词汇浸染我们的生活,宣告微时代的到来。从"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老男孩》,到凯迪拉克打造的《一触即发》,微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迅速井喷。下面我将围绕微电影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特征1.产生的背景微电影的产生是当前微时代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恰好迎合了快节奏的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1.
商业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除了具备微电影的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特征之外,还具有"逐利"本性,为达到推广产品和品牌的目的,不惜制作出异化女性形象的作品,靠情色、暴力血腥、暧昧的画面和媚俗的广告词来取悦受众,出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现象。本文以女性主义的性别异化理论为视角,以商业微电影为研究文本,以商业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微博等微媒体技术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电影的产生,一方面迎合了传播环境的变化,同时还满足了受众的基本需求。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微电影的发展特征分析,通过对微电影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微电影的发展状况,以更好的推动微电影的持续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14.
如今,微电影十分流行与普遍,很多人都喜欢自己拍摄微电影。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很受学生们的青睐,拍摄出来成品非常多。校园微电影一般以"青春"为主题,勾画出关于友情、爱情、奋斗、迷茫等方面的故事。本文记录了微电影的发展史,对当今的校园微电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娜 《新闻爱好者》2012,(24):73-74
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微电影广告充分展示的舞台,然而对微电影广告的过度使用与微电影广告本身不成熟的矛盾正日益显现,如何有效使用微电影广告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及其制作模式,探究了微电影广告繁荣背后的隐忧,提出了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建议,即注重内容创意,创新观影形式,有效使用社会化媒体,配合传统品牌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红分 《今传媒》2013,(5):65-66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使微小说、微博、微信等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微电影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微电影俨然已成为当今最火爆的新媒体形式。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预测,三五年内,微电影将形成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微电影给予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对微电影定义的界定着手,分析新媒体对微电影的影响和微电影兴起的原因,指出微电影未来的发展与方向,并针对微电影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12,(1):19-19
点评:自2010年中影集团推出的首部微电影《老男孩》成功盈利之后,2011年成为微电影元年,充斥在网络上的各类微电影达50余部,有的点击率超过千万。浙江台尝试自制微剧《卧底超模》,开了电视媒体自制微剧的先河。从网络微电影形式演变而来的电视微剧,制作周期、播出时长等都比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要短,投资成本相对较小,是电视台应对“限娱令”、“限广令”的有效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托当前的“微”时代传播背景,以时下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微电影的界定与特征入手,分析微电影营销的基本特性,进而总结微电影营销的模式,探索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性品牌塑造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诗劼 《东南传播》2012,(9):104-106
中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来自"碎片化"的消解,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其内容、受众及渠道正在被解构和重塑。所以,依附于电视媒介的电视广告急需应对"碎片化"带来的"聚"挑战。近年来,传统电视广告搭载互联网平台所衍生出的"微电影广告"被视为绝佳的"微"契机,成为电视广告版图中的新景观。本文对"益达"品牌微电影广告进行了个案研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实践经验,可为日后实操提供参考。最后,笔者从微电影广告发展的现实情况再出发,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