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主持人的角度而言,广播热线节目更为明显和重要的差别在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已经由单纯的“说”而改为由“说”和“听”两部分组成;在节目具体进行的总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持人“听”的过程和对所“听”到的进行反应和回馈的过程。主持人只有在“说”好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3.
王宇 《新闻传播》2005,(2):69-70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持艺术是一门“说”的艺术,主持人在荧屏上最后呈现出来富有个性的演播形象是“说”出来的,而“说”的体质就是沟通。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的特征表现在主持人叙事与议论的讲述和提问与答问的对话性上。主持人如何使讲述性和对话性达到有效的沟通,要靠抓启动、抓点互动、抓核滚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是一档“说新闻”的节目。“欲知天下事,听我说新闻”,这句栏目的宣传语已为喜欢这个栏目的观众所熟知。该栏目播出一年多来,反映不错,江苏的一些市县台纷纷仿效。 就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来说,“播”和“说”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栏目的采、编、播过程来看,不论是节目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还是对主持人的要求,两者之间都有诸多不同。 (一)选择适合“说”的主持人 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成功的关键。 “说新闻”的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员不同。他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播音水准,更需要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能…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是一种“角色”,人们对不同栏目的主持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角色期待”.主持人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第一次为受众服务时就要以鲜明的格调和造型给受众亲切的认同感,而充满亲情温馨气息的“现代主妇型”在“为您服务”这个特定的主持人节目中是很美的,那不是明艳之美、华丽之美,而是一种气质美、人情美、充实之美.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电视台,多见综艺节目。也许是为了寓教于乐吧!综艺节目中,常会插进一点知 识测验以考前来娱乐大众的明星们、我常常为他们捏一把汗后来发现,他们对待此事和表演节目一样,随便、放松得跟,答对答砸,都不打紧。倒是显得自己过于紧张了。 不过,电视台的知识考题或主持人。却不宜过于随便,否则就要出错、比如说。有一例考题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对还是错?应试者答曰:‘对的、”主持人说:“答错了。”尔后,主持人补了一句说“这句话是孔子讲的。” 主持人补的一句话,画蛇添足了。此语见之于《论语》:“曾…  相似文献   

7.
李青 《当代传播》2000,(3):16-17
电视新闻制作是一项分工明细,对成员凝聚性。合作性要求很高的团队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还是制片人中心地位的确定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为“主持人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的矛盾。从概念上考察。“主持人中心制”说认为,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栏目的支柱,是栏目制作的中心人物和全权在握的总负责人,或者全面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要求广播电视工作者均需强化栏目以主持人为中心的意识,管理机制要为保证主持人个人才能发挥和栏目个性化而改制,其本质意义则要求主持人极大地提高综合素质、文化底蕴、人格…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是口头语言。口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是每一个主持人面临的课题。什么叫“口语化”?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日常讲话的方式。包括措词生活化,语态及语气、语调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呈现话语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老百姓听得最多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在情感上最为接受的也是“口语化”的语言,而恰恰“口语化”才最适合“说”。在研究主持人怎样“说起  相似文献   

9.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主持人的素质,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来瞎嚼舌头的。但是,天天和“闪亮登场”的荧屏上的全国各大小电视台的主持人“见面”,日子久了,我这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竟也感觉多少看出点门道来,这里不揣浅陋,让各位见笑。文化素质最重要在电视业界众多的行当中,主持人无疑是最热门的一个。就电视业而言,说它是“雅文化”也好,说它是“俗文化”也罢,终归它是一种文化,因此,若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最基本的,也就应该是文化素质了。毫无疑问,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就是要用语言来进行大众传播活动,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沟通你…  相似文献   

10.
郑云 《新闻采编》2009,(6):29-30,32
在当今社会,最走红的职业之一是什么?说出来也许你不会相信,有关部门曾经对一部分青少年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将“当一名电视主持人”视为自己择业的首选。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里,许多年轻人不但以从事职业主持人为荣为傲,而且以能与某某明星主持人合影、签名、留念为自豪,而且但凡与主持人沾边的人和事也被社会所宽容、所优待,被人们所刮目相看。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了今天这样举足轻重、万众仰慕的优越感,是与主持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题,许多记者不愿“碰”,不敢“碰”,怕招来麻烦。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搞批评报道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主持人是以个人的名义和听(观)众打交道的,批评的权威和力度似乎很轻,搞不好还会“引火烧身”,所以有些节目主持人对批评报道缩手缩脚。这样说,是不是在主持人节目里就不能搞批评报道呢?其实不然,在这方面,主持人有自己的优势,掌握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实践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对记者型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说,记者型主持人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主持人的新类型,是对主持人要求更高更适应电视发展的主持人类型。“记者型节目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人首先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然后是“记者型”的非架式主持人或播报式主持人,也就是记者的角色。由于身兼记者与主持人的双重职责,因而,就素质和要求而言,也比其他类型的主持人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所见的电视评论节目,我们常能听到一些不尽一致的议论.例如:“既然是新闻评论,就应当以说为主,有丰富的言论”;“街谈巷议不能代替评论”;“主持人必须站出来‘主持’讨论,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现在是评论弱化了、主持人淡化了”;“现在是访多谈少、访强谈弱”(“谈”即节目主持人及其“主持”的言论);①这些议论我们姑且概括为电视评论的“主持人语言决定论”.但是尽管如此,以《焦点访谈》为“代表作”的电视新闻评论,至今仍然“义无返顾”地坚持“论证过程的事件性”的表达模式,坚持走“让过程说话”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4.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区别“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本来,作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应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何要特别提出区别处理“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自当地,土生土长,乡里乡亲,说普通话虽说是工作需要,但面对乡亲,在乡音浓重的当地说普通话,人们是难以接受的。要么说你“山东驴子学马叫”,要么不与你交心。那么,作为一个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语言,做到工作不受影响,又生活自然得体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华莱士曾说到,某些主持人一出场,“就在控制着观众的注意力”。①综观当下活跃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诸多节目主持人,也有一些貌不惊人却具有强大的“气场”的主持人,能紧紧抓住观众。相比之下,一些节目主持人对自身价值的失落感到焦虑和茫然。这种现象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是主持人的“气场”,“气场”又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乔羽 《声屏世界》2016,(2):33-34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口语表达。在过去,主持人的语体特征体现在“以文为本”,重视表达的逻辑性、文采性,形成一种规范化、理想化的口语。随着近年来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受众生活,如今已形成“以语为本”的口语语体特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在《主持艺术》一书中阐释过这一概念,“主持人口语语体是为适应表达目的与人物的需要,在节目中对语言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要求而形成一种当众播讲的语体。”由此可见,主持人口语语体既不同于“书面语言”,又不同于“随意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专属于主持人表达的特殊化语体。  相似文献   

18.
郭娟 《声屏世界》2006,(2):42-43
现今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常常听到看到的是主持人侃侃而谈,以至给人的印象是当主持人必须“会说”“、会聊”。其实还有一点却往往被主持人忽视,即主持人必须会耐心倾听,会说离不开会听,惟有听得认真仔细,方能说得精彩。尤其在谈话节目、访谈节目和热线直播节目中,它显得尤为重要。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主持人,尤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光有强烈的说话意识,却缺少理性的倾听意识。倾听是人际传播的重要环节。从传播学的角度认识,听与说是构成传播的两个基本条件。两个人面对面交流时,不能只有说没有听。谈话、对话总是在边听、边想、边问、边答…  相似文献   

19.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记者型主持人是高度融人了节目的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国外的所谓“记者型主持人”大多出现在新闻报道节目或是访谈节目中,他们是资深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并有着丰厚的记者从业经验。从一名记者到一名主持人,或者是从一名主持人到一名记者,不能说这是一个转换过程,而只能说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记者型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个相互融合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