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公交车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以后我的孩子姓什么,可是你就杯具了,你的孩子姓什么还是未知数呢!”小女孩反唇相讥:“哼哼,那是!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  相似文献   

3.
“我发誓,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向媒体、外人提过哪怕是一次关于文珺要找爸爸的话。”郭文珺的妈妈张琳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就算是找父亲也轮不到别人呀。而且我相信他爸跟我一样爱文珺,甚至比我更爱。早年因为双方都要拼事业,我们分开了。但这并不等于他就不爱文珺。我相信孩子的爸爸有难处。”张琳说到动情处,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4.
人才建设,教育为本.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为生动、直观的传播媒体──电视,在大力培养跨世纪年轻一代这一事关民族存亡的宏大系统工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理应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第L套节目推出了一组名为“你说我说”的家庭教育专题节目.经过半年多的试播,收到了良好效果。不少家长和学生来信来电反映:“你说我说”家教节目为家长增添了一位教育孩子的良帅益友,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父母、认识自己的新天地,在父母与子女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交流的新桥梁.回顾这个栏目从酝酿、准备到试播这一年多…  相似文献   

5.
我忧我思     
我将一缕情思寄与陶潜,那是一叶扁舟,渡我入桃源。撷一片落英,纵它随水漂去。那里有心灵的净土,无世俗之烦忧,如“花落家童未扫”般静谧。我将一缕忧愁寄与明佛,那是一树菩提,明镜照彼心,本来无一物,  相似文献   

6.
都说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而我以为,那是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的。对个体生命来说.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不论你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生命的起点与终点不过咫尺之间。有道是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又有人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生命的长短不过是一道简单的相对论命题。如此说来.需要那么在意长寿与否么?需要在生命的自然延伸中那么在意世俗的评价么?  相似文献   

7.
刚看了一部日本电视剧。主人公向女友求婚,说出了这句台词:“以后你要和我一起辛苦啦!”看得出来,男主人公对未婚妻说这句话时,内心是饱含歉意的:结婚,不会给你带来幸福,只会让你跟我一起吃苦。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独生子女,则是希望之中的主要希望了。然而不少家长虽有爱心,却并不懂得怎样去爱孩子,怎样才算爱孩子,这本《教育子女的艺术》就是教父母如何去达到真正地爱孩子的艺术境界。这本书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的角度,结合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  相似文献   

9.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11.
《反光镜》编者:今年寒假一开始,我家里的各种音响设备就热闹了起来,频频传出类似“难以抗拒你的容颜”、“如果这是我爱你最好的距离”,“睡梦中的人不了解我的爱,我不原谅你的美”、“我走过城市,心中没了方向;我走过山岗,心中一片荒凉”等歌词,难道我的那个上初中的孩子,就听这样的歌?那些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也都听这些歌吗?他们是怎样接触上这些歌的、有没有听过我们曾经听过的好歌?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在亲朋好友的子女  相似文献   

12.
由新闻媒体报道的几起学生残害长辈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都为死者打抱不平,严厉地谴责行凶者,称其为丧尽天良的“逆子”。大家都想知道,造成这一幕幕惨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的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辈没有实现的理想,企盼子女去实现;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挥霍无度,在孩子的私欲得不到满足时,采取了极端行为;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使子女失去了应有的爱,他们无所依靠,混迹社会,游手好闲,等等。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他们心理不健…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4.
我长大了     
“姐姐。姐姐。告诉你,外公就要庆80大寿了,要唱三天大戏呢。”弟弟眉飞色舞地说。“什么?80大寿。”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成了一个大大的“O”形。难道时间如此无情?它悄悄地把外公的黑发一点点染白,留下的只是衰老。“妈,外公今年竟有80岁了?”我问。“是啊,你外公确实就要踏上人生的第80个台阶了。时间可真快啊。你外公老了,而你也慢慢长大了。”妈妈意味深长的话,使我又是一愣。“我也长大了。”静静思量,虽然童年的笑声仍然回响在耳畔,但是时间已经将它永远封在了“过去”的“档案袋里”。我不得不向童年说声再见…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只知道记者是写字的,现在才知道,记者是帮老百姓说话办事的……”说这话的刘大妈两鬓斑白、衣着简朴。她们全家人均月收入只有50元,却凭着一颗爱心,收养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女婴。而今,她是在记者的奔走呼号下,为这个女婴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的。那是5年前北风呼啸的一天,唐山启新水泥厂退休职工史瑞文偕老伴刘凤英从北京就医后登上回家的列车。车到杨村站,一名小伙把怀中的婴儿放在一位姑娘面前,说了声:“请帮忙照看一下,我下车透透气儿”,就扭头走了,再也没回来。在孩子的包裹里留有一点奶粉、一只奶瓶、一个小铝勺、几块尿布和一个纸条,上面写着:1988年7月14日10点生。看到这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刘大妈的心震颤了: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白岩松、曹文轩、池莉等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面对大众,作者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为孩子细数成长的美好与迷茫,生活的磨难与馈赠。这些书信,不仅是对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爱心忠告,也是给家长们教育子女的智慧箴言。一封封家常文字背后,是人世间平凡父母对于自家子女的拳拳情意,也可见出名爸名妈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30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已经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了。倒不是怕网络文学写手们的围攻,是不愿意惹那些哄抬网络文学的“网霸”们的“骚”。当今之时,谁敢说网络文学一句真话,那些“吃”网络的“文学批评家”们就会骂你是棍子,骂你是乡巴佬。我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我不仅“冲”中文网,我还“冲”外文网,如果你有办法侵入我的电脑,你一定会对我浏览过的网站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8.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19.
我的刮痧,非我刮人,乃人刮我。我家卧室里如果发出一声“老婆救我”的惨叫,那一定又是我中暑了。  相似文献   

20.
请听我说!     
朋友间电话谈话,话至酣时,时用一句“你听我说”岔入,引出自己所想表达之内容。“你听我说”这看似随意平常的话语,在我们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细察,常被不经意提及。你听——我说,“我”试图占据话题中心,强势地想要表达自己,甚或有时强加观点于人。且不论观点对错,单单只说不听这一点,已经让我们陷入了沟通的尴尬境地,且自囿于部分真理中掩耳盗铃久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