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到民国,外国探险队进入中国探险活动十分频繁和猖獗。以英、法、德、俄等为首的各国探险队,不远万里,不惜代价的来中国探险的真正目的是掠夺中国的文物。他们明目张胆的攫取、大摇大摆地运走中国文物典籍的事实,是造成中国古籍文献大量流失海外的重要祸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历史顽症与文化伤痛。  相似文献   

2.
介绍黑水城文献是中国西夏学研究重要的原始文献资料,自发现以来几乎全部被掠夺流失海外。在论述黑水城文献的发现、内容、形式以及学术价值基础上,重点对黑水城文献的海外流布与回归问题进行全面揭示,希望为更多欲了解研究黑水城文献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4.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击上海后,为保护祖国文献不被掠夺,郑振铎与“文献同志保护会”的同仁一起,肩负起此重任。数年来,经他们之手“抢救”出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为保存中华文献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书自1900年被发现之后命运多舛,被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相继掠夺,本文就敦煌文书流失的原因及流失的经过将以详细的论述,通过本文将了解到敦煌文书是怎样流失海外的。  相似文献   

7.
李晓光 《兰台世界》2013,(10):42-43
敦煌文书自1900年被发现之后命运多舛,被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相继掠夺,本文就敦煌文书流失的原因及流失的经过将以详细的论述,通过本文将了解到敦煌文书是怎样流失海外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彝文古籍日益流失,损毁严重,亟需收集。国内收藏的彝文古籍中有很多因缺乏整理保护而损毁严重,亟待整理。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修复、翻译和分析。彝文古籍的修复工作,应着重开办培训班,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在翻译上应重视解释文化背景,规范音译用字,尽量采用四行对照翻译法。扩宽分析角度,重视对比分析。彝文古籍的整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和人才缺乏。应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家的经济支持,重视毕摩的作用,开展彝文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黎族古籍文献大部分流散在世界各地,散藏于各典籍之中,收藏体系很不完整,致使黎学研究工作步履维艰.因此,摸清黎族古籍文献流散轨迹,再生性回归黎族古籍文献,已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文章就如何建立畅通的国内外回归渠道和国际合作渠道,促成流失海外黎族古籍文献早日回归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掠夺南京地区的文献资源,日本军国主义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中支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在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地区的图书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期间掠夺被占领国文化遗产严重违反国际法。对文献资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一步侵略和掠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流散海外古籍文献回归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古籍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追索回归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群策群力、寻求法律支持、信息收集、资金募集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基础上,采取原生性回归与再生性回归相结合的途径,采取依法追索、国家赎回、民间购买、接受捐赠以及联合影印、珍本再造等多种回归策略与途径,寄望于流失古籍早日回归故土。  相似文献   

12.
蓬莱籍少将慕湘,是当代作家、藏书家、版本学家,临终前将毕生存藏近4万册文献古籍和部分遗物捐赠桑梓。慕湘藏书中不乏珍本秘籍,其中302部善本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10部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蓬莱政府为其藏书而建的慕湘藏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慕湘遗物中新发现其整理的藏书目录手稿(以下称《目录》),是他文献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通过对慕湘藏书文献价值、《目录》内容、著录体例、提要价值的探讨,分析慕湘的文献研究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文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可导致学术异化,知识遮蔽是其表征之一。古籍数字化要从海量的古籍中选择处理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古籍被数字化,另一部分则因未被选择而被舍弃,其结果就是那些未被收入数据库的文献成为被遗忘的文献,永远无法被检索,进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知识遮蔽是古籍文献数字化利用过程中的共有现象,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应引起学界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家档案流失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事,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多数的非洲国家,不少的拉丁美洲国家,欧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均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文献机构被洗劫,文化遗址、墓葬遭受劫掠,文物艺术品被倒卖,非法走私的事件。世界各国国家档案流失情况的错综复杂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从中归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点。通过对流失国家档案的有效分类,综合分析,对国家档案流失特点进行梳理,无疑可以让我们深化对国家档案流失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孙霞 《兰台内外》2013,(3):29-29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连绵不断而举世无双。尽管我国古籍汗牛充栋,但历代书厄造成的文献损毁,始终使国内学者尤其是图书馆界心存遗憾。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文献流失和遭受的破坏可谓空前。由于档案是历代政权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二期启动工作座谈会,9月9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据介绍,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二期选目主要以明、清两代珍稀古籍为主,同时针对一期选目所遗漏的珍贵古籍查缺补漏,选择的重点是明、清两代版本稀少、文献及学术价值较高的珍贵古籍,其中,大部分属国家一、二级古籍及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  相似文献   

17.
龙慧 《图书馆界》2013,(2):55-58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地方史志工作者最关注的是如何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搜集地方文献,寻访散存于民间的地方名士著述,想方设法让其重归故里,为挖掘、弘扬本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该文以柳州本土流失明刻孤本《清署经谈》为例,概述其版本回归故里之经过,并就其传承及学术研究进行略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民族古籍原件收集馆藏的历史极为悠久,成绩斐然,不过,在现代化语境中,问题颇多,出路艰难,其中,经费短缺、原件流失最为突出,管理出现"真空"地带;目前,由于《中图法》没有给民族古籍作为单一一类设置,民族古籍没有作为专题文献专门集中馆藏,很不科学;在网络环境下,民族古籍必须走向数据网络化,以达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然而,攻克民族文字数码化是数据网络化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加快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根据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拓宽民族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民族特色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为国内外网上读者提供原始的特色文献。地方古籍文献的研究、开发、利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把古籍文献开发利用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旅游、经济有机融为一体。让地方古籍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样才更能体现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国家加大了对古籍整理研究及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丰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往年相比同中有异。同者,2010年的古籍出版仍可分为当代新编纂的古籍文献、校点与注释的古籍文献、编目和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