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记者与官腔     
官腔,旧时称官场中的门面话,如今指利用规章、手续等来敷衍推脱或责备的话语。官腔所指的重点往往不在于说话的内容,而在于说话的形式,特别是腔调和声势。对于打官腔的人来说,说什么并不重要,说者是否真的是官也不重要。所以,现在对于那些说话的语气狂妄自大、盏气凌人、对别人的立场不够顾及和尊重的人,也通称为打官腔。有人曾经专门总结了官腔的六大特征:显摆,老套,推诿,故作高深,玩异术语,文件用语多。  相似文献   

2.
汤国基 《新闻世界》2007,(11):18-18
王菲前不久曾经对媒体说。“其实上帝吝啬得很,他给予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我有天赋的好嗓子,但我却不是很会说话,我的任性、爱发脾气,其实也与我的不会说话有关。我若很会说话,在很多情况之下,就用不着发那么大的火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让稿子说话     
董强 《军事记者》2006,(8):62-62
从事报纸新闻的人,总希望赢得编辑和读者的欣赏、褒奖和支持。不管以什么方式,这种“赢得”最终要靠稿子说话。说到这个话题,我常常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段存章,他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一个是江永红,他从部队炊事员成长为解放军报将军记者。从农民通讯员到高级记者,段存章的路走得并不容易。1938年12月,出生在山西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的段存章,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售货员、会计、县委机关干部、山西广播电台记者。他靠自学走出大山,走进京城,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谁也不会想到,段存章当农民时,第一次壮着胆子给《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4.
网络说话     
彭兰 《网络传播》2005,(10):88-88
网络给了每个使用它的人说话的权利。这一点,有些像小靳庄赛诗会。虽然“小靳庄”这个符号对于新新人类来说,实在太遥远。  相似文献   

5.
李学文 《大观周刊》2012,(6):236-236
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猜测或建议。下面就虚拟语气的结构以及在复合句中的运用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彭婷 《大观周刊》2011,(17):18-19
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她的个性经常被拿来和另外一个主人公薛宝钗做比较.前者绝顶聪明,淡泊名利,敏感细心,多愁善感,自尊自爱,但说话”尖酸刻薄”,而后者除却妩媚丰盈的外表,灵动飞扬的才学,更是凭借其高超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在众姐妹中颇受好评,对二者的区别最为重要的体现则是在语言上。本文将节选黛玉的某些话语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她的说话艺术,探讨合作原则对话语及其说话人、听话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冯洁 《记者摇篮》2006,(10):30-30
有句俗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然,其中包含对谈话人油腔滑调的贬义,不过,细想起来,也似乎说明“说话”确实存在一定的技巧和艺术。采访是新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采访又是一门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支持性”和“吸引性”是对话语言的特点之一,发言要吸引听者,没有吸引和支持,对话无法进行,又何谈顺利、成功的采访?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记者拿起话筒来到百姓中间,体察民意,了解民情,宣传政策。真正体现新闻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事实的宗旨。那么,手持话…  相似文献   

8.
大声的人多了,声音才可能恢复其本原的功能和形态。人们不用再整天绷紧神经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声音吓到别人或吓到自己,讲话也就有了底气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们的阅报习惯已经从仔细阅读变成了快速浏览,因此,一幅大照片就成了吸引人“眼球”的最好方式。特别是题材好、画面精美的照片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广为新闻媒体采用。然而,本是“以图为证”、“眼见为实”不该被怀疑的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假新闻照片正在走进人们生活,人们津津乐道的照片说不定就是一幅被“改头换面”的虚假照片,它直接危害新闻的真实性,危及媒体公信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除了怀有政治目的和有意误导外,主要是个人名利的诱惑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说过,电视展现的就是说话的人头。这话虽说有点太绝对,但却也道出了说话对电视的重要性。一是电视离不开人说话,二是说话水平的高低基本就决定了电视节目好不好看。在电视中说话的人当然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其中最具有话语权,对电视节目的话语质量、效果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人当属主持人了。本文将从主持人中的对话入手,探讨让电视谈话更精彩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时评家无疑是一帮有话痨的人。世事和人情、新闻和历史、官员和民众、政策和法规,都是他们观察和言说的视域,可谓路见不平,拔笔而起,时评家在人们眼里更像是职业的社会守望者。  相似文献   

12.
姚俊 《新闻世界》2008,(7):79-80
曾经看过美国做的一个调查,问题是:电影和电视究竟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一个7岁小学生的答案最终被采用,他说:“电影里的人他们自己和自己说话,电视里的人和外边的人说话”。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却不是每个新闻人都能精通的。  相似文献   

14.
标题莫效颦     
贾岳 《军事记者》2001,(8):13-13
读(XX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让我感觉总有点“别扭”,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把人实在弄“腻烦”了。不就是扫个雪吗,犯得着也这么小题大做吗?报纸还会不会好好说话?  相似文献   

15.
高颖 《声屏世界》2006,(12):47-48
历史上凡是被称道的法律都是以法律的终极关怀为基础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关怀,离不开人的诉求。因此,法制节目不论是普及法律知识、追踪法制热点,还是邀请法律专家分析个案,都是让事实说话,让法理说话,做到以理服人,弘扬法律公平、正直、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这篇通讯的题目会让人想到几年前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两者的题材也有相近之处,都是描写坚强的少年如何积极应对生活困难,坚持学业的故事。处理这类题材,常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方面,题材本身故事性强、吸引力大,值得描述的事实非常多;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开口说话,司空见惯。但是否善于说话,“说什么、怎么说”则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化底蕴和个性魅力。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是主干,节目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尤为重要。在看电视节目时,观众“听其言、观其行”也了解、评价着节目主持人。如果主持人口不择言、表现不佳,不仅令观众扫兴,也会使大家对节目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说话能力对节目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主持人都要十分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做到善交际,会说话,能演讲,长论辩。县级台主持人怎样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呢? 一、善于思考——进行思想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说话能力并不是单纯的口语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为基础。语言是衡量人思想境界、理论  相似文献   

19.
郝雨 《今传媒》2007,(1):61-62
新闻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而新闻理论则必须"用概念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人人爱看,"用概念说话"的理论却显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访中,记者除了要多听多看,还要让被采访者开口说话,但很多时候,要让受访者开口多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有的人拒绝接受采访,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不愿多说。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如何让被采访者开口说话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