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林木棋 《东南传播》2014,(12):29-31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科发展历史、新闻传播生态等差异,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与特点.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新的态势,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演变特点,有助于及时了解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全面把握两岸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面貌.《新闻学研究》是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之一.基于该刊2001-2019年间所刊论文的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法,管窥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样貌.研究显示,新闻学与媒体研究、传播学研究、广告学研究、广播电视与电影研究、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等9个领域受到学术界重视,成果丰硕,但存在显著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台湾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与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依据阅听人研究、媒介使用及认知、态度等文献的参考资料为主,调查台湾的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等。文中的大陆新闻以200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选举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新闻,以及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点等新闻为例,以问卷调查法及内容分析法,探讨台湾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情况,以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研究发现如下: 一、部分人口学变项会影响受访者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和对大陆的整体印象。 二、台湾的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媒介管道主要来自电视,其次为网络。 三、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有偏低的情况。 四、大多数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新闻兴趣不高。 五、台湾的大学生多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不太好,认为最需要改善的是人权或民主。 六、对大陆新闻越有兴趣者,对大陆整体印象也越好,认知程度也较高。 七、对大陆的整体印象较差者,越认为台湾的媒体过度美化大陆新闻。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打破两岸媒介38年的隔离,成为第一批公开到大陆采访的台湾新闻记者至今,海峡两岸的媒介已经陆续交流了27年,虽然中间由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出现过停滞阶段。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是通过台湾媒介了解大陆、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况、参与两岸关系的交流互动。当前,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以良好的势头进行充分的交流,媒介既是参与交流的内容也是各种交流推动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以中天新闻台大陆新闻中心为一个窗口,了解海峡两岸媒介交流的现状,了解台湾电视媒体对大陆新闻议题的选择,分析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并探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于两岸电视媒介进行新闻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楠 《东南传播》2014,(6):33-36
本文深入分析了海峡两岸在培养新闻传播博士生方面的各种差异,并以台湾新闻传播研究及高等教育的代表院校政治大学为例,展示了台湾在培养新闻传播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机制方面与大陆的不同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简而言之,台湾的新闻传播研究及相关高等教育体制与大陆相关研究及教育机制相比是在不同社会及学术脉络下生长出的不同系统。本文着重从学科基础、研究特征、博士生培养机制及学术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两岸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于媒介社会中,能够理解、辨析、使用、判断媒介传播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陆和台湾多所高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分析出大陆和台湾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差异,并由此出发提出研究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主办的’93中文传播研究暨教学研讨会,于6月27日至30日在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旅馆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百多位华人新闻传播学者济济一堂,就四十多个课题,提出一百余篇论文,展开了热烈地研讨。复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与笔者以首批访台大陆新闻学者身份应邀与会,并在会上分别宣读了《信息观念与大陆新闻学研究》与《中国大陆传播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两篇论文。应邀与会的还有大陆著  相似文献   

9.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框架理论是当今新闻传播领域最受重视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从社会真实(事件)到符号真实(新闻内容)再到主观真实(受传者),都有一定的"框架"在影响着人们对于"真实"的认知。研究对大陆新闻传播领域内近三年(2012-2014)有关框架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得出结论:大陆对框架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国外成果介绍得不及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混乱、质量一般是近三年大陆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但是凭借其数量优势、议题集中和对新兴媒介的关注,大陆框架理论研究仍有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80年代,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者就有了交流关系。1988年台湾解禁之时,我受中国社科院的指派,做一项由韩国社科院委托的课题,即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新闻交流。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发生了几起交流事件,我与闵大洪、郭镇之三人合作,完成了约2万字的研究报告。1996年我和何梓华、孙旭培、喻国明组成大陆学术代表团访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刚卸任的院长潘家庆全程  相似文献   

12.
大陆报纸媒介奥运报道建构下的台湾议题,已成为大陆媒介大型赛事报道中不可或缺的报道内容,起到了让大陆民众走进台湾,了解台湾体育及其社会发展的传播功效。本研究梳理了《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1984—2012年奥运会期间有关台湾议题方面的报道,指出大陆媒介建构下的台湾形象呈现出:友善、多元、体育与政治议题时常交叉、通过奥运报道促进两岸和平、共享中华荣耀的传播图景。建议大陆媒介在今后的国际大型赛事报道中进一步挖掘和扩宽台湾体育报道的内容和质量,加大图片报道和体育人物、事件的报道深度,使更加全面、鲜活的台湾形象呈现在大陆受众面前,为搭建海峡两岸民众的相互认知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展 《东南传播》2014,(1):30-31
<正>《东南传播》学刊是福建省惟一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位教师、学者的重视。欣闻学刊计划于近期诚邀两岸学者共建"海峡传播"研究专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台湾媒体研究的几位教师以及经常合作的一些台湾学者就"海峡传播"研究的今夕与未来进行了讨论,祝愿《东南传播》学刊把这一专栏办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社会价值的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大家讨论的意见由我总结整理如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从促进海峡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海峡传播"是两岸交流中最重要的项目,因为两岸隔绝几十年,最需要通过传播增进了解,建立互  相似文献   

14.
由台湾“中国新闻学会”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举行。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及新闻从业人员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网络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冲击。研讨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湾“中国新闻学会”和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共同发起,自1993年起  相似文献   

15.
李金铨教授的《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下简称为《传播纵横》)在大陆历经曲折,终由享有盛誉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美国、港台与大陆传播学界沉浸数十年的心血之作,代表了华人传播学界跨文化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反思的较高水平,尤其值得大陆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和学生参考借鉴。对于大陆年青一代从事新闻传播学与报刊史研究的学人而言,金铨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担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时开创的"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计划"至今举办已达十五年,惠泽数百名新闻传播学界的年轻学者,对于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典范转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陆、台湾与港澳的传媒业迅猛发展,两岸三地都正在快步迈向媒介化社会.在此过程中,媒介影响越来越广泛,传播生态日益复杂多变.对此,传媒学术界必须弘扬学术关怀,深入研究、勇于批评,为两岸三地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倡导并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五年内<新闻大学>、 <当代传播>、 <现代传播>、 <新闻界>等期刊中相关媒介资本运作的文章为主要对象,辅之以报刊、网络上有影响力的文章,试图梳理近年来中国大陆媒介资本运作的基本研究状况,并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发现研究空白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新闻是大众所熟知的,在人们心里最通俗的理解大概就是那些报道出来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其实在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后来又有很多学者专家都对新闻做过定义。从古代到当下,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从印刷出版再到电子传媒,新闻的传播和接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传播的把关人理论在1950年被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er)模式。怀特主要观点是针对新闻报道的控制力量而青的。这个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播媒介也不能使每一个事件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详尽的报道,其中有很多的新闻事实.在某些媒体看来是不适合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