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江西省的一个大事件,也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的海昏侯墓系列考古直播做足了可听性的文章,深挖新闻点,体现进程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为未来广播考古直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刘彬 《声屏世界》2017,(2):22-23
近年来,考古发掘事件日益引发关注,相关的媒体报道也越来越多,作为以视觉呈现为主要手段的视频报道,在考古发掘事件中如何作为,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本文以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为例,从呈现、解析、述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的考古视频报道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后疫情时代正悄然到来,这意味着博物馆的传播方式将出现大变革。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近年来,国内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举措和成绩颇为可观,南昌海昏侯墓、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不断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考古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蹿红各类电视和网络……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国文博机构迅速行动,呈现出2000余个"云上"展览,观众总浏览量超50亿人次。如何让文化遗产插上大众传播的翅膀,是近年来广大文博人和媒体人一直谈论和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催生了国内“海昏侯”主题图书的出版.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当前国内已出版的16个“海昏侯”主题图书品种的出版者、作者、出版时间、题材类型、定价、营销手段、市场反馈、销售情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海昏侯”主题图书出版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建森 《出版广角》2016,(24):32-34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被发现,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水面中的巨石,在出版界激起千层浪花,引起了出版人的广泛深入关注.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策划团队闻风而动,整合优质出版资源,从不同角度策划开发“海昏侯”系列图书,打造“海昏侯文化”出版高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宣海 《中国记者》2016,(12):28-29
网络专题一直是各级新闻网站展现自身采编实力、获得关注、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在近日揭晓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江西网制作的网络专题《千年大墓惊世发掘——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荣获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类一等奖。这篇作品通过互联网的特色表达和广泛传播,讲好了"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的考古故事,传递了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本文介绍这个网络专题的策划、采写经过及主创人员的思考、心得。  相似文献   

8.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发生在江西的一件大事,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承接了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的现场直播,在直播中运用了4G、无人机航拍、头戴式GoPro等多种信号传输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本文简要介绍此系列直播中综合运用的技术,旨在为今后的大型直播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不能只有一种信源,而至少要有两到三种信源相互印证. 新闻界和历史界的关系,似乎挺近,又似乎挺远.的确,不少历史界的名人,比如易中天,是新闻界捧红的;有不少考古现场,是新闻界捧热的,比如海昏侯墓——如果不是新闻界捧场,很多人可能连“海昏侯”是谁都不知道. 可有时候又的确挺远.很多考古发现,考古界的嘴巴密封得宛如纪委、检察院,只有秘密发掘一两年甚至几年之后,确信即便媒体报道也不会影响工作之后,才给媒体“通风报信”…… 他们的谨慎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