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机构层面和个人层面阐述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数字素养服务的价值,基于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数字素养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数字素养服务策略,即调研弱势群体数字素养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分类遴选数字素养与技能资源,提高服务的可获得性;构建弱势群体数字素养服务项目体系,提高服务的持续性;加强弱势群体数字素养服务宣传推广,提升服务的参与度;培养数字服务人才,提升服务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数字化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并尝试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贫困问题。本文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描述老年人数字化水平的核心要素?(2)数字互动对消减老年人数字贫困的效果如何?面向四川省都江堰市城乡结合部震后修建社区的32位老年人和9位青少年开展两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采用深度访谈法,目的在于挖掘数字化水平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建立数字互动的分类体系;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重点探究数字互动对消减老年人数字贫困其他维度的作用方向。通过田野研究识别出描述老年人数字化水平的六个核心要素,分别为数字接入、数字态度、数字能力、数字努力、数字互动和数字影响,其中数字互动分为数字合作与竞争、数字互助与冲突、数字强制与顺应顺从、数字交换、数字模仿。数字互动对其他核心要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数字合作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数字竞争负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互助正向作用于数字态度、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对数字努力有双向作用;数字冲突、数字强制负向作用于数字态度之ICT认知;数字顺应顺从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态度之ICT行为倾向、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负向作用于数字态度之ICT认知;数字交换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和数字努力;数字模仿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和数字能力。本文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社会网络类型的数字互动,发现基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数字互动对消减数字贫困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数字化交叠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构建包容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发展较成熟、已成体系化的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的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政策现状,提出对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卜淼 《图书馆》2023,(5):34-40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等方法,介绍新加坡图书馆老年人数字素养服务的背景,结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从政策规划和项目开展两方面系统梳理图书馆老年人数字素养服务的内容、特点和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对策,以期为图书馆参与国家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钿  杨莉明 《新闻知识》2023,(11):41-51+94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在代际层面的体现。本文以短视频App为“数字代沟”研究视角的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青年和中老年群体在短视频接入、使用和素养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此了解短视频的数字代沟特点及成因,从而探究数字代沟的弥合路径。研究发现,青年与中老年受访者在短视频App的接入、使用与素养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人口特征变量是影响“数字代沟”的重要因素,而家庭代际关系对“素养沟”影响更加明显。用户获取信息不对称、新媒体素养缺位及平台适老化程度不足等,是形成“数字代沟”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间的“数字反哺”有助于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综合媒体与社会力量则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实现数字代沟的弥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调查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实践情况可为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对欧洲近年来开展的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选取15个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从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炼总结项目特点与实践经验。[结论/发现]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具有多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聚焦数字化应用场景、重视互联网安全教育、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形式多样、提供适老化特色服务等特点。国内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多机构合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丰富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形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模式。[创新/价值]从培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特点,有助于推进数字素养教育进程及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必备技能。为帮助世界各国加强数字素养教育质量监测,有效利用研究成果改进学习并缩减数字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制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系统分析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的研制动因、研制过程、内容及特点并总结相关启示,可以为我国数字素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面对数字化的持续影响,我国的数字素养研究应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数字素养框架,采用理论与实证并重的研究范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数字素养研究,采取面向未来能力需求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2023年5月12日,由中共湖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年湖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在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数字赋能全民共享”这一主题,从基地获批的意义、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的建议、基地未来发展的谋划等三大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数字素养适应性变革构建已成为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素。文章在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内涵与价值意蕴基础上,基于冰山模型理论与洋葱模型理论,在宏观层面,从“数字意识、数字技能、数字能力与数字责任”四大维度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的陀螺模型;在微观层面,尝试对核心要素指标进行探析,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态势,明确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发展的突破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升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获得感。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重点剖析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文献文本,把握其不同要素的演变脉络,进而探究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规律主要为行为视角的“普遍”中亦含“特殊”、过程视角的“变化”中亦有“不变”、结果视角的“积极”中亦存“消极”三种,同时蕴含着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多元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获得感日益提高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众多公共图书馆在通过数字素养教育共同弥合全州数字鸿沟上已取得重大成效,其实践经验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响应《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相关部署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文章基于网络调研面向昆士兰州公共图书馆获取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信息,探析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环境营造与实践特点,尝试性提出国内公共图书馆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一些实践思考,即: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搭建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明确参与主体及其合作模式,全覆盖弱势地区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发布了我国首个《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这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等重大国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而且是教育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界和业界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普及教育的重要成果。文章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5个维度,对中外6个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展开横向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订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教师数字素养乃至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14.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聚焦数字社会中的“逆行者”——技术排斥者,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分析访谈文本,探究其技术排斥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实现“脱贫”的策略,旨在塑造更包容的数字社会。在表现方面,技术排斥行为可分为坚决排斥、高度排斥、比较排斥和轻微排斥,完全的技术排斥行为少,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手机的排斥高;在成因方面,技术排斥行为受个人特质、心理认知、ICT应用等综合影响;在策略方面,并非所有的技术排斥者都需要扶贫,个体层面的扶贫需要“时机”+“社会网络”+“正向使用体验”,国家层面的扶贫需强化网络监管,提高ICT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389名60岁及更为年长的智能手机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同辈亲属、晚辈亲属、朋友和社区等社交圈层在弥合老年数字鸿沟时提供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这些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证实,晚辈亲属在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时给予最多的信息、情感和工具性支持。同时,同辈亲属、朋友以及社区在这一过程中提供的社会支持也得到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还表明,老年人获得的晚辈亲属支持会显著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朋友支持则通过感知效能发挥中介效应。本文基于老年数字鸿沟语境,区分了不同社交圈层提供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发展了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亦为提升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它的2.2版本于2022年3月发布,对数字素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全面更新。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欧盟数字素养框架2.2版本“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5个素养领域的21个素养的更新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亟需研制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字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强调数字伦理以防止数字伤害、培育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基于农民数字需求,明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成及其内涵,对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开展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在数字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外主要数字素养框架,选取全球数字素养框架为母版,结合数字乡村和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报告及数字农民需求与特征,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并诠释其构成与内涵。[结论/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包含农民数字通用素养、农民数字安全伦理素养、农民数字交流素养、农民数字创作素养、农民数字问题解决素养5个维度,26个二级指标。[创新/价值]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提出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以及对其内涵的阐释可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全民适应社会进步、实现个人发展的必备基础素养,数字素养发展提升也已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职责,重视社会各群体的数字素养发展现状,抓牢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实践渠道,致力于提升全民的数字化发展适应力与创造力。文章基于分析全民数字素养具体内涵,探讨了图书馆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任务中的意义和优势,重点对图书馆加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分析中小学数字素养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从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和行动计划、《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计划》等层面探寻荷兰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主要做法。调查发现,荷兰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呈现出合理分布不同年级、教师专业化支持、个性化课程定制等特色。对我国开展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包括:政府层面加强数字素养研究,制定本土化中小学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构建全面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突出课程育人、个性化课程;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强化专业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学数字素养培育提供支持等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