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人类都有一个主题。进入21世纪,可以说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已然达到相当的高度。人类已经深深打上了消费的印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开始不满足单纯意义上的消费,商品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品,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与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下,人类开始消费人类本身,人从通常意义上的主体变成了被消费的商品。人类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高消费时代。本文意在通过这个现象入手,分析将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特征,以及对此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特指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记录发展的、变化的文化,人类需要一种载体,这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3.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4,20(3):19-24
精神是人的本质。人类凭借精神的力量改造自然和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和自身 ,形成人化自然。电脑网络的发展正在导致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生成 ,虚拟环境和虚拟人已经出现 ,并正在形成人类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和存在形式 ,是人类发展到今天所创造的最高度发达的人化自然。人在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中 ,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都是物化的 ,形成了“物质社会”和“物质人”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物质社会”和“物质人”可能终结 ,代之而来的可能是“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精神人是由物质人与随处存在的虚拟人共同组成的 ,精神人的出现使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成为可能 ,并实现全面的交往 ,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突出了人的精神本质。精神人是人的真正实现。在文化社会里 ,从价值观、发展模式到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革命。这在人的发展历史上 ,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未来的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传播将整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消弭于整个的社会生活之中 ,传播学研究也将消弭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 ,传播学终结。人类历史正处在一场空前大革命中 ,不可避免的混乱和灾难正在涌现。在从现在开始向未来社会的过渡时期里 ,传播的宏观研究也极其重要 ,只有宏观研究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于当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5,(Z4):21-22
<正>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记录了人类精神和社会物质各方面的内容。档案本身是一种凝固的文化,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石,没有了档案这种载体,人类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活动都将失去意义。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再升华,它是在档案中诞生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摧毁与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次人为的物质世界被大面积摧毁的时候,都紧跟着人类文明与精神世界极度发达和丰富的时期。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和螺旋式上升与发展关系似乎已经锁定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引导着人类从一个灾难走向另一个灾难,又从一种文明过渡到另一种文明。回顾斑斑驳驳的血迹历史,人类在其独有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中留下不知多少个“千年一叹”。  相似文献   

6.
宋毅 《记者摇篮》2006,(11):41-42
与快速发展的物质世界相合拍,人类的精神生活如今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丰富着。电视有幸成为这种丰富的一个证明。尽管有人说电视肤浅,缺少内涵,但必需承认的是它作为一种最受大众认可的表达形式和途径,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83年首次创办算起,年年除夕夜呈现于亿万观众面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电视事件和文化事件。二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使春晚的文化象征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而市场和传媒的发展又使这种文化意义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服务与导向无论古今中外,也无论新闻自由的呼唤着抑或社会责任的倡导者,都不能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思想;信息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信息是有形的、有限的,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信息所蕴涵的思想却是无形的、无限的。“物质的”信息直接作用于人的外部感官,“精神的”信息却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意识及观念产生影响,以至于跨越时空,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立足于这样的理论基点之上,可以说,信息服务与舆论导向,是新闻之于社会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广告的实践策略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在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社会从实体化走向媒介化。而社会向媒介化的转型,又必然导致人的空心化,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人类创造了媒介,但最终却被媒介所控制。媒介的传播本质是再现意义上的表现,这必须导致文化的形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商品的最后阶段是广告。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文化表述,广告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不讨论公益广告),这里仅就广告定义,广告创意,广告类型和广告的社会审美价值的表现特性进行探讨。现代广告的定义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广告是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积累和传播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它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相结合的产品。它具有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功育瓦所以人们往往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而把书籍同时又是物质产品这一因素忽略了。大量印行的书籍实际上是原稿的复制品。原稿+编辑加工+纸张+印刷+装订=书籍。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是为了突出它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作用。精神产品是书籍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书籍一般都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因此书籍又被赋予商品的属性。书籍是否有商品属性这个问题本来应该说已经解决了。但最近在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新闻本体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定一对新闻报道(作品)的定义中包含着唯物主义本体论前提,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此重视不够。·“新闻是属于精神世界”与“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提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没有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新闻,也不可能有与人类社会不发生关系的新闻本体。新闻本体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新闻不是事实的反映,不是事实的报道,也不是事实的信息。新闻就是事实。新闻依存于人类社会,但并不依存于人的主观意识。新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哪些事实是新闻,哪些不是,其决定因素不是事实本身,更不是传播者或传播媒介,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知”的需要以及事实本身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新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9,(2)
报刊的社会文化的价值,即报刊能够满足人和社会对人类文化需要的程度。换言之,报刊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报刊能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那种属性,是报刊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的传输、丰富、升华和创新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随之而起,精神财富的追求成为大众消费的聚焦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展.而且,今天,文化产业对人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物质生产领域,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魅力影响着全世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以其独特的蔓延力推动着世界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5.
肖俊  滕云 《传媒观察》2007,(7):12-1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消费生活方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新闻消费成为我国当前一种主要的消费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它的选择、优化、沉淀和传承功能决定了它在承载知识、传播给人以精神粮食的同时,其形式也应富有审美情趣,给人以直观的接受吸引。所谓装帧设计是指在图书物化过程中,对其外观物质形态的体现形式进行精心构思和设计,在符合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以最美好的物态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文化中,情感已经成为传者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和受众最主要的消费对象,节目制作者力求将情感开发利用到极致,观众也在电视营造的情感世界里如痴如醉,甘之如饴.在电视文化的产业链上,情感,这种人类所特有的心理体验,正在不断释放与显现着其独特的交换价值,从而推动着情感传播持续经历着不断被转换成媒介资源和媒介产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广告文化的内涵所谓广告文化,即是蕴含在广告运动过程中的,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总和。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广告主和广告人员精到地把握社会群体期望或文化圈的继承,并进而超越自身所在群体文化传统的过程;二是公众接触、接受广告及其认同广告与所含文化的过程。广告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从人类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广告与文化的信用是双重的:广告反映了不断变化的文化,同时反过来也改变了文化。  相似文献   

19.
崔国强专题     
审美与艺术历来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到人类物质文化发展之中。恩格斯曾多次指出: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美就是人在创造他的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对象、过程、结果上的感性表现,虽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而成的东西,但他表达的不仅仅是物,而是人类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崔国强先生深知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此他读书破万卷,行程千万里,呼吸着时代的气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寄情于自然,潜心于自然,探究于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走遍山川绘自然,以常态之心,捕捉着自然的律动,从中西绘画的画理、画法中找到契合,梳理着自己的情绪,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回归到艺术的本体,用艺术自身的方式思考问题,折射着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在他大量以乡土题材为主的油画作品中呈现出音乐感的用笔,细腻丰富的色彩,深沉雄浑的基调,真纯质朴的内涵,在渐进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20.
崔国强专题     
《报刊之友》2008,(11):89-100
审美与艺术历来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到人类物质文化发展之中。恩格斯曾多次指出: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美就是人在创造他的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对象、过程、结果上的感性表现,虽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而成的东西,但他表达的不仅仅是物,而是人类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崔国强先生深知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此他读书破万卷,行程千万里,呼吸着时代的气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寄情于自然,潜心于自然,探究于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走遍山川绘自然,以常态之心,捕捉着自然的律动,从中西绘画的画理、画法中找到契合,梳理着自己的情绪,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回归到艺术的本体,用艺术自身的方式思考问题,折射着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在他大量以乡土题材为主的油画作品中呈现出音乐感的用笔,细腻丰富的色彩,深沉雄浑的基调,真纯质朴的内涵,在渐进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