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有效模式,以促进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调查法分析传统高校学报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结果】办刊专业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特色主题出版、培育青年人才、高质量的办刊团队、一流的出版平台等措施可以实现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高校学报向一流科技期刊稳步迈进。【结论】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稿源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平台建设是高校学报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实践为例,提出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三段共振”的全流程模式,即前段一流学者办刊,提升稿源质量;中段卓越编辑敬业,打造精品论文;后段先进技术赋能,拓展传播路径。一流学者编委、一流编辑素养和一流出版技术全程参与期刊出版过程,但各有侧重,分别围绕优质稿源、编辑校对和数字传播,前后紧密衔接、和谐共振,打通了限制期刊发展的堵点,为期刊带来数据库收录、专业认可和优质稿源等多角度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微沙龙是以微信为发起平台的从线上到线下的交流模式。高校众多教学与科研人员,是高校学报重要的作者与读者群体,高校学报编辑使用微沙龙可以与他们进行低成本、高频度互动;同时,通过微沙龙可以获得新的稿源、学术信息与办刊启示,提升办刊质量并推动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间的跨学科交流,更好地实现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4.
周志红 《编辑学报》2021,33(6):693-696
在当今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环境下,一些高校学报积极行动,抓住机遇、准确定位、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以内容为王、立足学校的优势学科为抓手,以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的,近年来在专题(栏)策划方面积极探索,成功地出版了多个专题,提升了《学报》的办刊质量。本文总结了《学报》近年来专题(栏)策划出版的成功案例。结果表明:专题出版集中展示了某一学科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专题拓展了《学报》优质稿源,有助于解决期刊优质稿源缺乏的问题和困境,提升了办刊质量。专题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期刊学术影响力,也吸引了读者和作者的关注,提升了后续的来稿质量,是提高办刊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开放办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学报,其社会影响力远不如学校本身。对其进行开放办刊的探讨由来已久,提法也多种多样,如联合办刊、集约经营及开放稿源等。联合办刊和集约经营需要多个高校协调实施,并非一校一刊所能实现;开放稿源也不能给所有高校学报带来质的变化。普通高校学报稿源短缺,开放稿源后相对可以弥补其缺陷。对重点高校学报而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则其稿源并不缺乏,尤其是已经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学报;二则由于高水平文章多流入影响力更大的专业期刊,校外来稿并不见得代表作者研究的最高水平。因此,开放稿源并不能扩大学报的学术…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静 《科技与出版》2007,(11):48-50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速徘徊的原因主要有办刊时间短,办刊经验不足;编辑部人员不足,编辑素质欠佳;稿源渠道狭窄,高质量论文不多;编排不规范,影响信息的传播;刊期长,信息密度低,竞争力不足。有效提高学报影响因子的措施在于积累办刊经验、建立核心作者队伍、提高编辑素质和水平、严把稿件质量关、广辟稿源、规范编排、缩短出版周期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建立战略联盟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朱慧娟 《编辑学报》2004,16(2):121-122
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打破高校学报相对独立的办刊模式,实现编辑部之间多角度的合作,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以提升高校学报的板块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高校学报面临的现实危机和必须转型发展的原因,阐述学报转型发展难点,提出了具体转型路径选择。目前,高校学报远离办刊初衷,无法反映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SCI、SSCI至上”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学报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学术期刊体系中被边缘化已是不争事实。现行学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制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更为致命的是稿源匮乏,生存空间严重被挤压。专业化转型成为其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的需求、国际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和近年国家政策导向、非核心学报生存之路的拓展等是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主要动因。高校学报要由综合性期刊逐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带动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约化发展。打破固有办刊观念,创新体制改革,根据高校学科发展水平与实际办刊条件,采取不同的专业化转型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效利用主办高校资源提升办刊水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丽芹  张兰  张帆 《编辑学报》2016,28(4):391-393
探讨科技期刊如何有效利用主办高校资源,提升办刊水准.以《生物学通报》为例,从编委会、稿源、专家外审、编辑加工、作者等各环节,分析主办高校有哪些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是协同互动的关系,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学报,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学报已不能充分代表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两者关系逐渐疏离.文章提出,高校学报被边缘化,转型成为其谋求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理性选择.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形势、稿源情况、政策导向是促使高校学报转型的主要动因,专业化是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学报要根据学科建设水平与办刊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专业化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核心期刊刍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目前4种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期刊是“发文质量高、学科信息量大、被公认为代表着学科当代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核心期刊的特点、核心期刊与优秀期刊的区别以及核心期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电子期刊资源管理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琳 《图书馆论坛》2005,25(5):141-143
简述了国内外电子期刊管理现状,找出了我国电子期刊资源管理的不足,提出了国内电子期刊管理的几大需求。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然科学期刊编辑新动向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的衍生分支愈加细密深化,学科之间的渗透相融日益加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自然科学期刊如雨后春笋,为争取成为权威性、生存力强的期刊而斗争,已成为美国自然科学期刊编辑新动向的主流。本文指出了体现这一编辑新动向的种种作法,并结合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的编辑实践,发人思考,从中悟出改革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编辑工作应走的道路,以期在世界权威期刊之林中,争得我国应有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以CSSCI(1998-2007)为数据源,统计了72 种国内经济类期刊的h 指数,得出经济类期刊h 指数与排名次序的关系符合Powerlaw 的结论。结合其他学科h 指数分布情况,得出期刊h 指数学科差异明显、相当多期刊h 指数偏低、经济类期刊h 指数较高等结论。并将期刊的h 指数排名与基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排名进行对比,证明期刊h 指数在无干扰情况下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期刊学术质量衡量指标,同时指出期刊h 指数存在容易遭受h 指数精确注水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世界一流期刊建设,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制定工作,并于2019年发布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T2级期刊名单。分级目录在促进期刊不断提升质量的同时,也加剧了非T1级期刊的稿件分流和外流。本文以此次分级目录中列入T2级的《针刺研究》办刊实践为例,探索小众类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出了在引领针灸学科发展、争创国际一流期刊的目标下,不忘初心,坚守引领创新之路;不纠结,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辟蹊径,闯文化自信的中文期刊国际化之路等策略。以期为小众类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服务体系的要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人是决定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两大要素。文章就如何实现两大要素的最优化,即最大的资源保障、高素质的外刊工作人员和用户,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刊、核心刊、中国期刊方阵刊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旸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4):102-106,98
就国家级期刊的界定以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期刊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与 介绍,并对它们的具体应用进行辩证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学术电子期刊的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个模型,分别考察电子期刊经济性和接受性两个维度的各个影响因素,如影响电子期刊经济性的成本和价格,影响接受性的获取、权威性、速度、检索、形式、交互等,具体分析电子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济性和接受性的不同,认为电子期刊有4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暂存、替补、共存和取代。  相似文献   

19.
Not all the journals included in credible indices meet the ethical rules of COPE, DOAJ, OASPA, and WAME, and there may also be trustworthy journals excluded from these indices, which means they cannot be used as whitelists for trustworthy journals. Equally, the many methods suggested to determine trustworthiness are not reliable because they include questionable criteria. The question arises whether valid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an untrustworthy journal can be determined and whether other assessment procedures are necessary. Since 2017, the Masaryk University Campus Library has been developing a suitable evaluation method for journals. A list of 19 criteria based on those originally suggested by Beall, COPE, DOAJ, OASPA, and WAME were reduced to 10 objectively verifiable criteria following two workshops with librarians. An evaluation of 259 biomedical journals using both the list of 19 and then 10 criteria revealed that 74 journals may have been incorrectly assessed as untrustworthy using the longer list.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failure to comply was in the provision of sufficient editorial information and declaration of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However, ou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no criteria can reliably identify predatory journals. Therefore, a complex evaluation is needed combining objectively verifiable criteria with analysis of a journal's content and knowledge of the journal's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1994-2003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论文的分布、论文作者及论文内容主题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