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到今天,虽然"你懂的"等人还没有出场,但确实已经有很多高官证明,"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这样"动真格"的反腐风暴,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就此,  相似文献   

2.
袁伟 《视听纵横》2007,(3):117-117
记者,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在西方,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我国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经寄语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记者的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像水与乳那样难于分开。著名记者邵飘萍在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问题时,把"品性"作为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邵飘萍认为:  相似文献   

3.
覃进 《传媒》2000,(12):27-28
市场上流通的一切商品,都必须适销对路才能占领市场,报刊同样如此.在硝烟弥漫的报刊市场上,"卖点"新闻因此成为众多报纸追逐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其主张"性恶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于"欲"的理论,他认为欲望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欲不可去"。在此基础上,荀子提出了对于"欲"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其道德教育观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南京"彭字案"闹得沸沸扬扬,热度经久不减,究其原因,固然是该案件影响太甚——触及到国人的道德底线。其次自然是后继有人,各地频频爆出此类事件,每发生一次,"彭宇案"都会再度被人提起。这类案件不断发生,其对社会道德的不利影响,短期内恐难以弥合。事件发生之后,带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栏目的说法。从字面上看,"思想道德建设"很明显指的是这类电视栏目的一个功能。国家广电总局从电视栏目功能的角度来给这类节目命名,就指出了这类电视栏目应当具有"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好人综合征     
对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去作道德的指责,而是应该给予理解、同情和怜悯。勃朗宁夫人在其著名的长诗《奥萝拉·莉》中写道,"愿仁慈的上帝宽恕一切好人",这个"宽恕"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做一个好人。"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些什  相似文献   

8.
刍议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让公共图书馆呼唤:多读一点好书,智慧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是热点,民生报道是新闻界的热点,大家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东西。首先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所在。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很多新的执政理念,比如说以人为本、以民为民,"权为民所有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是天下的事。十六大以后整个工作都围绕刚才的"三为",关注民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躲猫猫"来自于云南省晋宁县警方一次不成功的危机公关.如果换作10年前,官方拥有最终解释权、调查权和处理权,"躲猫猫"致人死亡的解释说不定就过关了.但是,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中,"躲猫猫"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解释,网民认为是一个"荒谬"的理由.果然,"躲猫猫"根本不是事件的终点,而是重新调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行走在基层,总能听到不少人对新闻不良现象的吐槽。他们的微观感受,在媒体那里折射的正是道德滑坡的笔端、责任缺失的镜头和没有灵魂的点击率。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这个污染的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如何净化心灵?如何强化职业伦理?如何让道德约束刚性起来?新闻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0):46-60
本文对当下所谓"社会道德滑坡"的基本现象发问:道德滑坡或危机是模糊的主观感知,还是严谨的学术断定?研究把抽象的道德转化为坐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具体的道德行为,采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考古学(Discourse Archeology)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为主的主流媒介话语为研究对象,探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道德话语构型(Construction)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与行为主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道德"衰落"的表象背后,是道德话语的结构性转型所带来了道德定界的深刻焦虑;宏大的道德问题可以被分解、把握为话语实践维度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两个具体方向,从而为包括意识形态建设在内的后续研究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新闻界,"采访悲伤的人,特别是在事故中失去了配偶、儿女或父母的人"常常被记者们认为是最害怕的采访任务,这在西方新闻界被命名为"侵扰伤痛".对于这一特殊任务,西方新闻界以"最小伤害"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专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造就了报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其中情理交融的各类文章,在社会道德、人文价值和文化品位上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其独特的教化和审美功能是直言其事的新闻报道难以替代的。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晚报热"、"周末版热"、"星期刊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让虚拟的网络世界更加真实化,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隐私权等诸多法律问题。但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金萍 《新闻记者》2007,(11):49-5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凯利(James.W.Carey)曾经说,"新闻是民主的别称——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新闻是民主社会发展的结果,认为"政治民主是(近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新闻媒体代表的是"第四种权力",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职责,发挥着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8.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08,(16):60-63
2008年,改革开放3O年,"我们走在大路上"--有人步行矫健,奔完小康奔中产,奔完中产奔富豪;有人则步履蹒跚,被甩在社会富裕方阵之外.  相似文献   

19.
观察入微     
就为人处事来说,"羡慕"这样的情绪我原本不太喜欢。我认为这种不愿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却在心里暗想"要是能和某人一样就好了"的态度实在不可取。与其对长相美丽的人百般羡慕却莫可奈何,倒不如想想该用什么办法来改善自己的面孔,还比较实际。——寿岳章子  相似文献   

20.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因特网的一个新事物,"人肉搜索"可以调动网民积极参与搜索与共享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也有可能因为侵犯隐私权、造谣、诽谤等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干扰.从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角度对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是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