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钱峰 《新闻实践》2010,(1):78-79
经过7年的积累,我的20万字的《新闻职业规范与发展》终于杀青了。我曾也想把这本书取名为“后半夜文集”,因为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完成的。一个个寂静的晚上,静静地坐在书房,在电脑前啪嗒啪嗒地敲击键盘,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行行文字,那是多么的舒畅。即使时常为一个问题呆坐两三个小时,有时一个半夜还敲不下一段文字,但那种突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愉悦,却又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坚定信念”与“履行使命”的辩证关系,认为:“坚定信念”是前提,“履行使命”是归宿;“坚定信念”坚持了立军之本,“履行使命”拓宽了强军之路;“坚定信念”与“履行使命”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军政统一。  相似文献   

3.
喜欢“咬文嚼字”的我通过“采编提示”,在“传媒书架”上进行“国外期刊速览”后,找到了《新闻与写作》。我看了“专栏”和“新闻阅评”和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后,也动笔学“写作”。开始,我只学写些“简讯”、“资讯”,通过与“业内资讯”人士的“编读往来”,我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人写了“武进县地方工业局帮助乡镇企业提高接受联合能力”一稿,8月4日新华日报见报时,稿中“湖塘镇苎麻厂”却成了“湖塘镇萱麻厂”。“苎麻”何以成了“萱麻”,且何谓“萱麻”?令人不解。仔细想来,大概是编辑同志误以为作为“乱用简体字”,把“宣”字写成“苎”字,于是想当然地把“苎”字“改正”成“萱”字的缘故吧。可是,殊不  相似文献   

5.
刘冰石 《新闻世界》2013,(7):107-108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新闻战线“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常流水不断线,深入基层接“地气”,脚板底下写“生气”,作品出手冒“热气”。笔者认为,必须把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放在练好学功、苦功、磨功“三功”上,否则走了基层,并不代表抓住了“活鱼”,抓住了“活鱼”,并不代表写出了“生气”,写出了“生气”,并不代表“正能量”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慰安妇”是日军推行的性奴隶制度的受害者,她们是被日军蒙蔽、欺骗乃至强征的性奴隶。这些性奴隶并非自始至终都被称为“慰安妇”。除了“慰安妇”这一称呼外,她们还经历了“P”“卖淫妇”等蔑称以及“妻子”“大和抚子”等敬称,体现了性奴隶“配给”制度下受害女性在日军心中的复杂定位。战后,“从军慰安妇”一词拉开了声讨“慰安妇”制度的序幕,“性奴隶”则恰当地阐释了“慰安妇”的本质,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和日本政府不承认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用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拿来”不少于我们有利的东西,出了不少的“拿来”厂长,“拿来”经理,“拿来”企业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眼下,在“拿来”队伍中,又增加了“拿来”记者这个新成员。他们不是“拿”老外的,而是“拿”兄弟伙的。“拿来”新闻虽然也有用,但却“拿”出了忧思。笔者一篇拙文,在本人效力的“小报”上采用后,竟莫名其妙地在一“大报”上露面。本来是一篇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的调查报告,而被“拿”去以后,却换上了  相似文献   

8.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9.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它的出处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这名小学生用逆天的想象力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段落结尾用了一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句话“面世”后被迅速传播,短时间内成了热门流行语。而《咬文嚼字》编辑部发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大v”等入选,“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却落选了。  相似文献   

10.
小狗“卡拉”的主人有一个可笑的名字——“老二”。“老二”就意味着你不是“老大”,“老二”一旦成为名字就意味着你永远成为不了“老大”。在警察、司机、狗贩子、朋友、同事、妻子等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面前,“老二”都是“老二”,也安于做他的“老二”。惟一的例外是儿子,“老二”敢在儿子面前充“老大”。后来儿子长大了,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小狗“卡拉”,在“卡拉”眼里,“老二”是威严的“老大”,所以“老二”  相似文献   

11.
葛新 《新闻通讯》2009,(6):63-63
什么是“局”?说白了就是一个圈套。就版面来说,这个“局”就是为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利用率而造就的新闻框架和阅读氛围。通常,江湖上为成功设“局”而动用了不少“媒子”或者“托儿”,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局”铺平道路。由此说来,版面要把“局”设置成功,“托儿”也不可少,要是“托儿”选好了,整个版面的“局”也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2.
栾轶玫 《视听界》2013,(6):18-22
多屏时代,“鼠标人”成了“鼠标土豆”,在多了视频内容选择的同时,依然拥有沙发土豆的“放松”与“娱乐”感。“鼠标土豆”回到了电视屏,却跨过了电视台。他们有着“娱乐”与“社交”的双重需求,喜好“多屏”与“跨界”的传播方式。对他们来说,看电视已不是“一屏互动”,而是“多屏联动”了。广播不再是区域性的,传统电台面临着成千上万个电台的竞争,广播竞争是全球性的。电视机不再是原来的电视机,而是全新家庭智能娱乐终端。“用户”与“圈子”是未来媒介竞争的王道。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上看幽默的产生和演变与发展最清楚了。婴儿出生是不会说话的。他学习语言开始第一课是“妈妈”。这可说是世界语,中国和许多外国都一样,是母亲教的。第二课是“奶奶”,或别的两个“音”,是吃奶的意思,然后是“嘘嘘”之类表明撒尿的意思。以后课程多了,会说:“我饿了”、“我要撒尿”、“要拉屎”、“我还要”……都直言无隐,想什么就说什么。长大上学了,有些话就不直说,开始用文明说法,不说“拉屎”、“撒尿”,改说成“大便”、“小便”,“出恭,“上茅房”。再往后,“茅房”改叫“厕所”,现在更文明,叫“洗手间”了。人在接待宾客,客…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的号     
《新华字典》收了“姜(薹)”字,其释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也可入药。”也就是说,所谓的“姜”,就是“生姜”的“姜”。其实,“姜”还有一个义项,即姓,《新华字典》似乎漏收了这个义项(看来是漏收,因为“王”收有姓氏义;但又好像不是漏收,因为“张”“章”“朱”“赵”也未收姓氏义)。但这么一漏收,有关“姜”的一些词就不好处理了。比如,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号“姜斋”。这里的“姜”,如果孤立地看,确实不知道是姓氏的“姜”,还是生姜的“姜”,  相似文献   

15.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16.
“蓝军”国亲联盟,逼迫“绿营”民进党现出了不敢真玩“统独”游戏的原形,扭转了自己在“公投”议题上的被动,但同时民进党也得到了“公投”的法律框架,而国亲在“公投”范围上的退让,给民进党和其危险的议题“公投”,在未来留下了相当的操作空间。 祖国大陆强烈谴责台湾当局借“公投立法”“公投制宪”搞“台独”的分裂行径。国台办发言人明确指出:制造“台独”事变,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7.
李芬芬 《青年记者》2016,(27):37-38
新媒体事件触发新闻价值的“激活”
  今年上半年“魏则西事件”触发了媒体关于“莆田系”“百度”“免疫疗法”“部队医院”“医改”等诸多相关问题的报道,推动舆论持续发酵。此前的“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同样触发了媒体以“酒店”为中心向边缘扩散的大量相关报道,引起了较多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可以说,这些报道的“新闻价值”是被某个事件“激活”的。其实,这个现象以前也存在。2010年10月“我爸是李刚”事件曝出后,“我爸是××”就成了屡被报道的题材,如“我叔是金国友”“我爸就是国法”“我爸是村长”“我爸是市长”等。与“魏则西事件”和“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横向“激活”新闻价值不同的是,这属于纵向新闻价值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1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作秀大王”起诉搜狐一案。这位“作秀大王”叫马献青,河南濮阳人。此前,他曾“秀”出过“卖屁股”“征伴侣”“卖孩子”“大耳怪”等热门新闻。“作秀大王”状告搜狐,缘于他策划的一场“街头求助秀”前不久,为救助一位湖北的大肚女童,他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共募捐11万元。这场“街头求助秀”被媒体追踪报道后,也被网站转载。但搜狐网在转载时,因标题的一字之差,激怒了“作秀大王”。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皇帝死了,不说死,谓之“驾崩”。因为他讳“死”。宋朝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他的官讳是不准百姓言“登”。因“灯”与“登”谐音,连“灯”也讳。元宵节官府出布告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当地百姓讽之为“放火州官”。“只  相似文献   

20.
咱们的新闻讲究一个“指导性”,那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新闻”也就成了传媒的“拳头产品”。翻开报纸,“启示”、“分析”、“做法”之类的“经验新闻”扑面而来,广播、电视也不甘示弱,寥寥无几的几条新闻多数也是在向受众“释疑解惑”,介绍“经验”。在“经验新闻”海洋中浸泡已久,也慢慢悟出了几条“经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