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1,(19):52-53
提起邓小平,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他领导中国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说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确是事实,但事实却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27日,突然接到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电告:爱泼斯坦同志于26日上午11时40分在北京去世.随后,爱泼斯坦治丧办公室寄来讣告,真令人震惊悲痛.就在4月17日,央视还播出胡锦涛总书记前往爱老寓所祝贺他90大寿的新闻,我们正为他的健康祝福.毕竟是90高龄的老人了,他一生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直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完成了他同中国人民结下不解之缘的自传体巨著<见证中国>.他深深热爱中国,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正如他在<见证中国>的题词中所述:"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喻户晓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1917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937年4月投身革命,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许从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狼牙山之战打响开始,葛振林便永远与中华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一座丰碑,永远定格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于1899年2月至1901年底在中国生活了近3年,这3年是他人生的创业阶段,他在中国发迹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今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离开中国十余年后撰写的回忆录中,他以整整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和崇敬。但胡佛在中国的这段生活经历,却一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疮疤”。  相似文献   

5.
这是纪录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一条新闻。消息全文只有198个字,可却震动了世界。那是在1949年4月,是中国人民难忘的时刻。作为人民领袖、四百万大军的统帅毛泽东,英姿华发,昼夜操劳。他既要指挥干军万马向江南进军,又要筹划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大业。在百忙之中,他还为新华社写消息、评论。在4月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0,(16):76-79
4月21日,全中国为玉树哀悼的日子,远在西班牙的萨马兰奇也溘然离世。这个“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去世的消息在中国引发了集体性的深情悼念。在他21年的任期里他和他率领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起遭遇了世界激烈变动的21年。中国,也恰逢其时地在与时代的共振中,与这个盛会和这位西班牙老人,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唏嘘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宝库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贡献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把科技和我国四化建设,与我们国家的兴衰实实在在联在一起了。报纸是党和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我们应该在这一光辉思想指引下,在推动科技发展、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方面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然而,事实却往往是:科技报道不仅少,而且往往  相似文献   

9.
当年井岗上的特委书记、南征北战的名将谭震林,与他的老伴田秉秀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目标走到一起。他(她)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和山盟海誓,为的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和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和目标。在戎马征战的岁月里,他(她)们生死与共,肝胆相照,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  相似文献   

10.
华山,这位善于写通讯报告的新闻记者和作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却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鼓舞人们献身四化,永远奋进。在《文学不能代替新闻》一文中,华山曾响亮地说过:“一个新闻记者应该经常抓住时代的脉搏.”我们回顾一下华山在不同时期的经历,重读一下他的一些作品,可以这么说,他的命运是同时代、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当记者,谁不愿成为名记者?而名记者,主要是因为他采写了大量好新闻,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范长江如果不是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若不是写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的人民和后来者决不会把“名记者”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  相似文献   

12.
王广义是中国当代美术界的“大哥”,这个“大哥”做了很久了,当年和他一起战斗、一起当“大哥”的那些人都销声匿迹了,王广义却依然坚挺——“大哥”不倒。也许现在就给中国“新潮美术”下结论还不是最佳时刻,有人仍在奋进,有人遁形海外,有人虽蛰居江湖却心在江湖刻苦修炼,但作为一个“相对时空”的结束,对近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一个总结,现在  相似文献   

13.
张琴 《新闻世界》2005,(7):55-56
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他调解、村里引资办厂有他领头、百姓生活疾苦有他关心……一起又一起看似琐碎的矛盾纠纷.却在黄梅戏的舞台上刻画了一个平凡的基层干部并不平凡的一生。今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用本土戏剧演绎了一个真实的英雄人物——和县乌江镇黄坝村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曹发贵。他的一生,是担任村支书10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辛苦:是15年调解2400多起纠纷的操劳……舞台上帷幕已落,黑暗中有人泪如雨下因为曹发贵的事迹早已深入人心.戏剧中真实的故事给了我们遥祭英灵的慰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喻户晓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1917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937年4月投身革命,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许从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狼牙山之战打响开始,葛振林便永远与中华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座丰碑,永远定格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著名音乐家任光一生创作的革命歌曲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他两次留学法国,却一直心系祖国的命运安危。在抗日战争中,他不仅在后方积极组织音乐活动,鼓舞民族士气,更身先士卒、投身前线,不惜为国为民战死沙场。  相似文献   

16.
“双百”人物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隆渤(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燃烧”.邓中夏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这源于他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始终坚持和人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他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8.
雷辉志 《档案天地》2014,(10):30-32
正在山东临沂地区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共产党人,他就是汉斯·希伯。在为他专建的一座庄严的陵墓上,墓志铭写下了中国人民缅怀希伯的颂词:"希伯同志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把中国正义斗争的消息传播给世界人民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希伯同志永垂不朽!"汉斯·希伯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897年他出生在现属波兰的克拉科夫。在波兰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即去德国,上过大学,后积极  相似文献   

19.
李维 《出版参考》2009,(8):33-33
洪辉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就考托福出了国。因为父母都是普通的小学教师,供得起他读大学,却供不起他出国留学。所以,他只好向亲戚借了2万多美元,才到了美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每一个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家庭。都会熟悉他的名字——宋世雄。他和他所转播的体育节目一起,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庭,走进每一个体育迷的心中。 他是中国人民的眼和耳 1995年11月16日,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ASA)宣布将“1995年度国际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奖”授予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宋世雄。或许是由于美国特别看重体育转播和体育解说的缘故,美国人对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