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加快融合发展的今天,文艺出版社应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IP化经营,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文艺出版社存在的IP化经营现状,指出应当从转变思维、完善版权管理、培养专业版权管理人才以及做好IP版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文艺出版社IP化经营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IP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两年来发展形势迅猛,在业内形成的“IP热”,给出版业注入了一股强健活力,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隐患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IP出版的良性发展.文章通过对IP的内涵、IP热的原因分析,提出IP出版生态化概念,并探究IP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就如何实现IP出版生态化提出几点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踏入IP运营的行列.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IP运营也是重要的机遇和尝试.文章在阐述P运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现有出版企业的IP运营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当下传统出版业的IP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版权销售模式、书影联动模式、IP孵化+全产业链延伸模式、内部+外部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构建模式,并针对传统出版业的IP运营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焕姣  林建 《出版广角》2023,(15):21-26
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出版”是出版行业发展大势,对传统出版机构及互联网出版平台均具根本性影响。本文以“盛大文学”为例,研究互联网线上出版平台通过线上IP形成“IP+”,以此实现“互联网+出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黄平平 《出版广角》2016,(11):20-21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在进入IP时代,优质的IP出版资源被出版单位竞相争夺.文章从IP出版经营的内涵阐释出发,对其核心价值、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希冀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创新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出版是典型的流行文化现象,它以忠诚度极高的粉丝消费作为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同时充分运用了媒介融合策略,使自身成为“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版权商业价值的最大化.IP模式对于传统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陈倩 《出版广角》2022,(4):89-92
IP的诞生,是数字出版在融合媒体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在此背景下,部分传统儿童期刊抓住际遇,依托平台优势进行IP开发与探索。文章在对国内主流传统儿童期刊IP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传统儿童期刊如何探寻优质资源,全方位开发IP,形成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0.
徐艳  刘羽 《中国出版》2017,(15):38-41
近两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IP热,各种经典的、新锐的文学作品被陆续改变成影视作品,部分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甚至开发了系列手游和周边产品。IP在市场上愈演愈热,对传统出版行业形成极大冲击,对其产业链中的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解构。被解构的出版产业要积极寻求正确的重构之路。针对价值链的解构,出版产业应立足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出版;针对供需链的解构,出版产业应加强合作共赢,孵化IP产品;针对空间链的解构,出版产业需以社区聚合IP,发展社群经济。  相似文献   

11.
曹金焰 《东南传播》2021,(3):101-104
出版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版权各方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利用媒介融合的背景发展自己的路径和方法,IP策略是其中之一.IP策略是基于互联网络上同一内容的跨屏出版与传播,运用知识形态的创新和粉丝的关注互动与粉丝的跨屏转移,使同一知识版权形态(IP)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策略.IP运营的方式能有效提升书籍影响力和销售量,并能保持读者对类似内容和出版社的持续关注,对抗网络时代注意力四分五裂的境况.IP策略运用的最大障碍在于版权.IP策略的运用,需要版权的集中.IP策略运用的新发展,是基于垂直内容和场景结合的衍生版权开发.  相似文献   

12.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阳 《编辑之友》2021,(5):51-56
文章以杭州为分析样本,通过梳理中国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历程,阐明杭州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现实基础,围绕网文的纸质书出版、网文IP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和其他形式的运营,从加强内容生产、打造精品IP,整合平台产品、升级连接能力,拓展业务升级、创建多元价值空间等方面论述杭州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IP运营提供一种本土化的路径和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吴昉 《出版广角》2022,(3):59-64
出版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创意产业时认定的第一文化产业。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背景下,品牌IP授权、知识产权共享、图书文创研发、复合型书店IP运营等多重领域均具备发展潜力,亟待优质的创意思维与策略研究加快推进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出版文创产业品牌IP运营案例,探讨品牌联名模式如何促进图书文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出版相较于传统的出版而言,在概念上已经得到了丰富和延伸。现代的出版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出版,而是转变为以全版权IP运营为辐射的综合出版。版权运营是实现版权价值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式,它的出现无疑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既拓展了出版业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出版业运营模式的全新变革。而负责全版权IP运营的出版人才一定是决定出版社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二次元IP出版在我国首次出现,到现在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内容包括轻小说、故事书、益智类游戏书、漫画或学习类书籍,既涉及到成人读物市场,也为少儿图书市场注入活力。较之传统出版,该模式在出版主体、内容、时间和用户群等方面发生变化。其持续发展数十年,和二次元群体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大众媒体的迭代有关,到现在,又通过数据挖掘、数字出版等新技术延伸到非二次元IP所处的泛娱乐领域,实现图书、影视、游戏、动漫等多领域共生。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二次元IP出版,思考如何利用该出版模式助推出版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承载粉丝情感的IP具有多场域价值传递、超强货币变现以及全产业链运作等功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营理念,IP对促使数字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行业利用IP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内在逻辑,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开发、善用粉丝经济实现IP增值、强化社群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并利用资本运作实现全产业链运作.  相似文献   

18.
IP热对出版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琳 《出版广角》2016,(11):17-19
IP热对出版业来说,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时髦词,但是追根溯源,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内容价值传递方式的变革正在发生.因此,IP热对于出版业乃至其他产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出版业转型必须面向各自受众,专注于价值创造和传递.本文分别针对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的转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IP传送技术     
100年来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话音业务,最终将让位给数据业务。特别是新一代网络的发展,IP向传统电信业务的渗透和传统电信业务与IP的融合步代将会大大加快。当前最流行的三种IP传送技术是:IP Over ATM、IP Over SDH和IP OverWDM。本文对这二种传输技术应用环境,工作模式等做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峰 《编辑之友》2016,(8):19-22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IP化经营从理念到系统性、可行性的策略与方式还需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验.由于面向场景的融合能够引导出版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提升IP在融合生态中的影响力,所以这是Ip化经营的可行思路.文章在分析以IP为核心推进场景融合的内在逻辑后,认为可从强化场景思维应用、社群运营、打造“场景力”、提升IP内容与受众连接的契合程度、介入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深化对IP化经营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