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促进社会包容——美国社群信息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结构中虚拟社区对传统社区的拓展和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活动的延伸,社群信息学(CI)逐渐成为LIS研究的热点。CI产生于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应用实践,强调ICT与社群的互动与平衡,特别是利用ICT使一般社群、弱势群体、边缘化社群增强能力和获取权利,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社会信息公平。CI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ICT有效使用和社区能力、CI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和CI的社会包容性等。美国的CI实践形成了政府、地方、社区、学界四方合力、相互补充的发展模式,其典型的案例分别是技术机遇项目、社群信息学行动、社区技术中心和社区网络化行动。美国CI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和包容性增长具有借鉴意义。CI研究不仅能成为学科发展的增长点,也能为中国社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社群信息学(CI)是一个关注社区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互动关系,探讨将ICT应用于赋能社区发展和实现社区目标的新兴领域,在欧美等地发展迅速且成果丰富。文章梳理了近十年国外CI的研究文献,从数字鸿沟成因、ICT接入、社群信息服务、ICT与社会资本关系和CI批判性思维等5个主题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CI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域研究,注重宏观与微观情境的识别和探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立足社会实践并适应社会需求;建议我国CI领域增强对国际CI研究经验的学习,促进学科与国际交流合作,加强CI领域的专业教育,推进CI教学、研究和实践融合,进而推动CI研究范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群信息学起源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国家的社区ICT应用活动,其主要宗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CT)推动社区发展。我国自2010年开始引介西方的社群信息学,当时国内已存在同样宗旨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即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与此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构成了社群信息学在我国成长发展的重要的本土情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花费了很大精力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但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很多困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在于政府“一厢情愿”,没有与农民协同努力,缺乏内外配合.区别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社区社会资本能破解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促使农民与政府协同联动,改变信息供给结构,吸引民间资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破解免费搭车困境,提高农民信息技术能力,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为此,政府应在激活农村社区传统性社会资本,创建农村社区制度性社会资本、营造扩大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增量的环境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促进信息化建设中的农民合作.  相似文献   

5.
社群信息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梳理和阐述社群信息学(CI)的内涵、研究领域和问题、研究方法、学科基础等。CI强调缩小数字鸿沟的实践,探索社群信息和知识形成与共享规律,关注信息通讯技术(ICT)与社群的互动和平衡,利用ICT实现公民权利,可以完善中国情报学体系,促进情报学在缩小数字鸿沟和建设信息社会中发挥作用。最后提供实践案例并预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 ,前者偏于理论意义 ,后者侧重于实践过程 ,前者指导着后者的实践方向 ,后者是前者的理论体现。在全面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大力推进我国的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正确地把握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质 ,是确定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 ,克服“技术统治论”的思想 ,科学地选择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政府对居民健康信息全记录和全管理,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对一些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社区、社群作为社会的产物,其基础单位都是“人”,社区、社群的天然属性中具有“包容”的涵义,组成社区与社群的正是一个个“多元”的“人”。发展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重点应在于“和”,即“多元组成要素”的“和谐友善参与”;而研究与发展博物馆与社群的关系,重点在“包容‘不同’而求‘同’”,即“寻找共性交集”。当下的博物馆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研究梳理并积极构建博物馆与社区,社群间平等、尊重、友善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农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2):107-107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信息化评估理论和方法,得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化评估的视角在变化的结论,认为早期是以关注社会发展的特征为主,199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近几年更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冲击。指出,从宏观上看,信息化评估的方法与人们对该问题认识的视角密切相关,而从微观上分析,它还受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本文是整篇的下半部分,主要是比较、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0.
张莉祥 《大观周刊》2012,(33):55-55,123
随着我国社医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有许多学者对社区信息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社区信息化的内容、社区信息化系统框架以及社区信息化的不同管理模式,以及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需求和社区信息化对社区建设满意度的影响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这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趋势》推出的中国社群信息学专辑是中美学者合作推介CI落地中国的诸多努力的结果,专辑展现了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研究状况,反映了中国学者开展CI研究的自觉意识,是CI的中国本土化发展的良好开端。在CI的中国本土化建设中,应注意相关术语的中西方对接,关注CI与LIS的连接,还应重视案例保存与分享,践行CI研究伦理,注重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Community informatics (CI) is a form of activism that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pursui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within localities. This article draws on discourse theory (DT) to re-evaluate activists’ self-interpretations that rely on community, and to make sense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s at the heart of CI. It is argued that activists’ community discourse constructs, through articulation, locally “resistant” collective identities and an associated collective agency capable of appropriating technology in pursuit of unfulfilled social demands. However D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socially progressive nature of CI is not guaranteed by recourse to the social ideal of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3.
Evidence, memory, identity, and community: 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Terry Cook 《Archival Science》2013,13(2-3):95-120
This essay argues that archival paradigms over the past 150 years have gone through four phases: from juridical legacy to cultural memory to societal engagement to community archiving. The archivist has been transformed, accordingly, from passive curator to active appraiser to societal mediator to community facilitator. The focus of archival thinking has moved from evidence to memory to identity and community, as the broader intellectual currents have changed from pre-modern to modern to postmodern to contemporary. Community archiving and digital realities offer possibilities for healing these disruptive and sometimes conflicting discourses within our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村)信息化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凝练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村)信息化领域研究的五个热点问题,即农业(村)信息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农业(村)信息服务及其体系、农业(村)信息产业及产业化、区域农业(村)信息化,并分别对其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建立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5项原则,着重研究建立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包括6要素25项指标。即衣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和农村信息化环境。并采取Delphi法建立指标权重,计算出全国和各省市农村信息化指数。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社会信息化测度的两大主流体系的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存在于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之间的理论“断裂”,并从测度现象的“同源性”、经济对社会的“嵌入”以及经济的社会形态三个方面,为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建立起深层次的关联。以此为依据,提出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构建在信息化概念的“整体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建制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测度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从信息化测度的理论和概念框架、测度方法研究、测度案例研究、国外信息化测度研究的介绍与分析等方面对20年来的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的方向。认为20年来国内信息化测度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测度的体系和指标,而对其理论和方法研究不足;对新趋势和新动向研究不足;尚未形成核心研究队伍,各学科的研究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借鉴;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将锡尔系数应用于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与协调度定量评价,建立农村信息化协调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间农村信息化的差异及协调度。具体结论有:苏南、苏中、苏北区间的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明显低于各区域内部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低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江苏省总体的农村信息化协调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四种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比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社会信息化理论和社会信息化测度意义的分析,在目前众多的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中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测度法(波拉特法、RITE模型、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和信息化综合指数法)进行简要介绍后,分为国外方法、国内方法两组予以比较,得出结论:目前仍没有一种为公众广泛承认的理论;方法的不断更新必须是学术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常态.最后提出在重新设计新的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时应注意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