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我国图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的创新增值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尚未实现高度产业集群化,增值模式简单化;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版权保护力度弱等.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改进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新的增值模式;加速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2.
金强  马燕玲 《编辑学刊》2021,(2):115-120
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条件,运用当下的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的出版运营模式,找到合适的、高效的运营模式,是数字出版企业的当务之急.文章从产业链结构方面和在产业链结构系统之外的现阶段使用较多的盈利模式两方面入手,分析阐述了内容提供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网络运营服务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数字技术支持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终端设备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增值服务运营模式和第三方投入的运营模式这六种运营模式,并分析了在全媒体背景下数字出版运营模式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石磊  李弋  田大菊  谢婉若 《新闻界》2012,(24):47-52
本文以四川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为研究样本,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数字媒体发展两方面,探讨数字出版区域性发展特征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切入点。认为数字出版产业不应把初期赢利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不片面追求大而全;传统出版业应改浅层合作为深层参股或并购等方式与数字技术企业合作;数字出版应定位为知识服务业,以手机出版等作为开拓此领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出版产业链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属性和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丰度两方面探讨出版产业链的价值问题,并通过国内外的出版实例印证理论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信息生态系统进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概念、机制和形式进行探讨。认为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是指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信息生态系统整体从低层次平衡状态向高层次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外部信息环境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信息人态度和主导因子的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先导,其他要素的适应性改造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实现过程。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有突变式进化和渐变式进化、直线式进化和波浪式进化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国内外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文献,提出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在综合分析研究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涵、应用区别及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系统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生态系统模型各要素运行规律的分析及阐释,借鉴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方法,构建具有特定适应性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揭示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利用、增值、流转及其进化的规律,以巩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提升利用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战略归纳为服务发现价值,转型创造价值,整合放大价值,传播再造价值。做为集团,我们的业务可以归纳为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并购重组以及海外传播。从功能角度定位价值,包括价值增值、价值放大、价值再造以及遵循效益的规则,这里的规则包括:做为传媒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商是服务、参谋、引导、评价,价值发现,这是加减法则;作为数字出版的第三方运营平台,通过整合、创新、升级、分销、价值增值,这是乘除法则;作为并购重组与行业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对接资本、价值放大,这是指数法则;让文化走出去,讲中国故事用数字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价值再造,这是混合法则。  相似文献   

8.
唐义 《图书与情报》2014,(1):111-116
信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构建数字化馆藏,通过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的网络虚拟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就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该系统生态主体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人,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产者、组织与传递者、消费者、监管者;该系统生态因子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本体、信息技术、信息制度以及信息时空。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这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对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已克服了主要的技术和资金难题,商业模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定义出发,按照数字出版企业内容的经营方式,将现有商业模式概括为直接销售产品、广告创收、服务营销三种模式,逐一对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版权赢利、用户创造内容、专业出版服务、增值服务赢利和联合经营等五种新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传统出版要想成功应对挑战,并在数字出版上有所作为,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加以推进.本文就此探讨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六个关键问题,希望能给业界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做好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彻底改变出版者的经营思路,要将传统出版社的角色从内容提供商转型为内容服务商。传统的内容资源必须进行转化、更新、拓展等,通过深度加工来实现增值。做数字出版首先是资源的数字化,这是进行数字出版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资源的深度加工,包括专业数据库的建立、内容信息标引、专业分类等。  相似文献   

12.
牟丽 《出版参考》2009,(20):16-17
IT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了先机,在数字出版领域先下一城,但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内容“瓶颈”使其不得不承认拥有自主版权的内容至关重要;传统出版企业更是从市场被抢占的痛楚中深刻领悟到,内容是与IT新贵抗衡的唯一武器,不仅要牢牢掌握,还要对其进一步创新和增值。本文着重阐述非内容性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广灼 《出版广角》2015,(17):130-13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二维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图书出版行业中的二维码应用主要有图书增值服务和营销手段两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二维码在这两方面的应用现状,并依据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IT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了先机,在数字出版领域先下一城.但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内容"瓶颈"使其不得不承认拥有自主版权的内容至关重要;传统出版企业更是从市场被抢占的痛楚中深刻领悟到,内容是与IT新贵抗衡的唯一武器,不仅要牢牢掌握,还要对其进一步创新和增值.本文着重阐述非内容性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竞合战略是出版企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方式.出版企业的竞合战略主要有媒介融合、战略重组和战略合作三种形式.竞合战略下的出版企业价值链整合不仅关系到出版企业的发展优势,而且关系到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进程.出版企业应按整体性、协调性、择优性和创新性原则,横向和纵向整合价值链,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出版产业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亚  俞涛  贺战兵 《出版科学》2012,20(5):50-53
生态出版产业是传统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生态出版产业的概念,对生态出版产业的内涵进行研究。生态出版产业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以和谐的生态功能为目标,以出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以丰富的出版多样性为核心,以高效率的出版过程为标志,以完善的出版生态网络为保障,并保持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7.
敖然 《出版科学》2011,19(1):25-27
当前,数字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在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专业出版领域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中也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本文从如何认识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的主体意识和怎样把握数字出版特征两方面入手,就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探讨破解专业出版数字化困境的方法,并强调人才因素在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20.
于正凯 《传媒》2017,(23):70-72
数字出版以版权为核心,以数字网络为技术和载体,包括编辑、发行、传播的全过程.原创、阅读、电商是民营数字出版的三个重要平台,国有出版企业应借鉴民营出版企业的经验,以平台合作与聚焦竞争促进内涵式发展,以另起炉灶与股权投资促进外延式发展,并坚守"文化"作为产品的核心诉求以及出版经济延伸的核心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